新型灸法加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观察

2013-10-16 10:12任毕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灸法根型上肢

任毕祥

四川省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荥经 6252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颈椎病60%~70%。调查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25%的人患过或正患有此病,60岁则可达50%。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中青年占了很大比例[1]。目前该病的病因病理已基本清楚,是由颈部慢性劳损、退变、急性损伤或先天畸形等因素刺激、压迫颈部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症状以颈、肩、臂、手的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导致患者颈肩疼痛,一侧或双侧上肢痠痛、胀痛、重者可如刀割样或针刺样,患肢痠软无力,握力减退,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日久可见手臂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上肢发冷、头沉、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都以保守治疗为主,针灸、推拿、牵引、理疗等是常用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人采用牵引按摩配合新型灸法中国灸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23~65岁之间,由随机对照表[2]产生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4岁,平均 (52.3±12.5)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0年,平均 (4.7±1.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 (53.6±12.8)岁;病程最短5月,最长8年,平均 (4.3±1.2)年。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定制。①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如果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也可发病。②多数病例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外伤史、过劳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③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 (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④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颈椎X线片可见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CT也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 病例入选标准 年龄23~65岁,符合诊断标准。

1.4 病例剔除标准 ①除外颈椎外的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肱二头肌腱鞘炎、网球肘、肘管综合症、肩周炎、腕管综合症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者,②合并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等严重疾患者,③精神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颈椎牵引治疗 利用颈椎手动牵引器 (吉林长春亮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DYJ-5微电脑多功能治疗仪)进行持续牵引,牵引角度为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0°,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颈部中频电极,牵引重量2Kg~10Kg,中频频率以提拉方式,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牵引时间2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1.2 按摩治疗 让患者正坐,头稍微前屈,施术者站立于患者侧后方。①先施揉滚法:先滚法作用于颈项、肩背及患侧上肢肌肉,从玉枕穴开始,滚风府至大椎、风池至肩井、肩髃至外关、肩井至后溪,依次滚,从上至下做1遍;再 (使)用揉法沿以上部位做1遍。两法频率50~80次/分;所使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时间大约5分钟。②分筋点穴法:拿法:先拿颈部棘突旁,再拿颈侧,然后拿肩井,最后拿上肢肌群部位,频率30~70次/分,所用力度以局部酸胀感、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约3分钟;拨法:用大拇指边缘沿督脉从风府拨至大椎 (拨项韧带),再沿棘突旁拨筋,然后拨颈侧筋,再次拨枕筋 (拨枕骨粗隆),再拨肩甲提肌止点,最后拨其他肌腱、韧带粘连处,频率30~60次/分,力度以拨动筋肉、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时间约为3分钟;点法:根据患者病变节段及受累部位,采用局部点揉与循经点揉结合,分别点揉双侧玉柱、风府、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天鼎、极泉、缺盆、肩髃、曲池、外关、阳溪、阳池、合谷、阿是穴等,点揉力度以患者有麻串、酸胀感为度,每穴5~10秒,时间大约3分钟。③拨伸复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以左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右手掌扶住枕部,用力 (3~5Kg)缓慢将患者头部向前上方 (前曲15~30°位)拨伸牵引,力量以患者臀部有离凳子感为度,持续约1分钟,并在牵引过程中使患者颈部前屈后伸15°~30°及左右旋转15°~30°,反复做两次,时间大约2分钟。④最后是放松结束:采用轻柔掌摩手法放松患者颈、肩、上臂、上肢约2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1.3 穴位敷贴 用新型灸法中国灸进行穴位敷贴,每日1贴,每帖使用12 h,贴于颈部相应病变节段体表部位,使用时按说明书使用:展开护翼,剥开离型纸,将药片对准穴位,两翼贴于皮肤,并在30 min内将温控贴揭下,贴于无药一面的中心,降低其温度以免灼伤。对胶布过敏者,可将两翼反折,翼胶贴于围脖内侧使用。

2.2 对照组治疗 采用上述颈椎牵引及按摩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组病例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拟定。治愈:患者原有颈痛、上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消失,所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正常,上肢肌力正常,颈、椎体功能感觉恢复正常,神经检查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可以参加正常劳动及工作;好转:患者原有颈痛、上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减轻,颈部疼痛及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原有症状无改善。

3.2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本病均有效,但新型灸法中国灸穴位贴敷配合牵引按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牵引按摩对照组 (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其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赘形成,以及邻近的三个关节 (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位移等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或机械压迫;继发的颈部肌肉防御性痉挛,颈肌附着点以及肌腱、韧带、关节囊等受牵连,产生的无菌性炎症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该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及“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者热之”等,寒邪侵袭是本病的一个致病因素,颈椎病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不能濡养筋脉,以致颈部脉络空虚,又感风寒湿等外邪,使营卫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不通而形成。采用颈椎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恢复颈推的稳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剥离、松解粘连的组织,消除局部炎症、水肿,牵开嵌顿的关节囊,从而促进椎体滑脱和钩椎关节错位的整复,增大椎间孔、椎间隙,牵开有皱褶或骨化的韧带,使受卡压的神经根、脊髓得以缓解,改善其血液供应,有助于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牵引后每个椎间隙可以增宽2.5~5毫米,有利于突出或膨出椎间盘 (髓核及其纤维环组织)复位,牵开迂曲的椎动脉,可以恢复颈椎与椎动脉长度的比例关系,保持椎动脉通畅,保障正常脑部血液供应,恢复正常脑组织功能。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缓解牵引后引起的不适感,牵引按摩后加新型灸法中国灸穴位贴敷,既可补肾通经活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等邪无依附,通则不痛[5]。中国灸主要由自动发热体和热熔药膏组成,其主要药物成分有蕲春,陈艾等。《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新型灸法中国灸穴位贴敷秉承了古老灸法治病求本的原理,又加上现代科技手段,集药疗、热疗和灸疗三效为一体,不仅能促进患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而且具有快速止痛,防止疼痛复发的功效,通过立体治疗,内病外治,经皮给药,安全无副作用,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整,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机体抗病驱邪的能力。本临床研究证实新型灸法配合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快,疗效好,基本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1]施杞.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9.

[2]孙振球.医学统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2.

[5]吴焕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02.

猜你喜欢
灸法根型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