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2013-10-18 07:41单炳辉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

单炳辉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专业课程要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就必须进行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采用模块教材,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构成,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它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以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划分模块,使得每一模块与就业岗位形成真实联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基本知识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将具有实用性,与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设计为专业技能模块。基本知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若干个专业技能模块组合成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

1. 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计算机英语等)、办公自动化(如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基础等)。本模块重点让学生有较强的基础知识。

2. 基本技能模块。在掌握了基础知识模块之后,通过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计算机硬件维修的训练,强化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3. 专业应用模块。在掌握基本技能模块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专业应用模块。如,网页设计模块(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等)、平面设计模块(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计算机硬件维修模块(计算机结构与工作原理、计算机故障讲解及排除、板卡的安装及设置)、程序设计模块(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等)、网站设计模块(ASP动态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组建、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等)。

三、改革传统教学形式,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内容项目化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模拟出类似的项目,围绕项目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之中,充分体现了实用性、针对性和做学教一体的原则,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有机的融合。

实施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课堂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教师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四、模块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我校是三年制中专学校。新生入学后,第一年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模块课程,学生对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学生第二年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提供了指导。第二年进行职业技能模块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实施“模块化教学”后,学生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

2.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开展,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要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找到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职业方向。为了适应模块化教学,教师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由“教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3. 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更新,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模块化教学正确处理好了基本技能模块的稳定性和专业技能模块的变化性之间的关系,基本技能模块相对稳定,专业技能模块可灵活多变。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教学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放到专业技能模块中,从而克服了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弊端,使课程体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断更新。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活用物理基本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第2讲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精讲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更好地对团内外青年进行青年团的基本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