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教边做实验及教学

2013-10-18 07:41谢云王爱生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谢云 王爱生

边教边做实验,也叫随堂实验,又称协同实验、并进实验。边教边做实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讲授的新知识,由教师提议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是学生操作与教师讲课协调活动的一种课堂实验教学方式。由于边教边做实验具有灵活性、即时性、操作性等优点,不仅使课堂教学氛产生了愉快,而且让学生能体验知识经由。因此,边教边做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验教学形式。

一、边教边做的价值

如果说,演示实验更多的是注重实验现象的彰显和观察,而学生分组实验更多的是在意学生亲自体验而形成操作技能,那么边教边做实验把上述两者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1. 改变学习方式,促进主动学习。随堂实验能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知识或画实验的做法,能充分地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从而能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实现在“玩”中学习或在“做”中学习,避免了单一讲授学习的方式,实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够随时动手操作,也能培养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丰富实验内容,彰显实验基础。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若能抓住“观察”和“实验”这两个基本特点进行物理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我们以实验为载体呈现物理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游戏化”、“生活化”。同时,物理随堂实验教学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采用这种边教边实验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体现了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手段的科学。

二、边教边做实验的特点

由于边教边做实验是在课堂上进行,这就涉及到教学环境没有实验室那么方便、器材上没有实验室丰富,时间上没有那么充足,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上还没有掌握的时机。因此,这类实验除了与其它实验一样有物质性、互动性外,还有如下特点:

1. 简单性,易于准备。边教边做实验是在课堂上就能够实现的一个小实验。因此,无论是结构上、还是组装上以及操作上,都应该是易操作、易制作或易掌控的效果明显的实验。如,学习“浮力”时,我们让学生做盐水浮鸡蛋的实验,来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温度计使用学习时,给每一位学生发放一支温度计,让他们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以及温度计玻璃泡、液柱等。

2. 即时性,易于操作。边教边做实验,有时为了验证教师所授知识或自己猜想的问题。为了证实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不能让学生等待过长时间,让教师讲和学生做能同步进行,不需要太长的准备和操作,有利于实现双边活动的有效性。如,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时,教师让学生双手相互揉搓,让学生感受到手有一种热的感觉。

3. 自主性,易于控制。边教边做实验是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的实验。自主性,首先主要体现在,实验是学生自己亲自做的。其次是学生为了验证理论或假设,可以按着个体的意愿,自己设计、自己组装、自己操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建构知识、自主体验等认知心理过程。因为是个体自主操作,所以在操作上不需要合作和教师过多的指导容易自己控制。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4. 缄默性,易于潜移。学生操作体验的内容,往往是不能用语言真切表达出来的。如,思维、情感、技能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但这些收获的“东西”、潜在意识蛰伏于内心深处,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相遇某一个情境,它会被唤醒与激活,以一种更明晰的状态发挥着作用。如,操作后的技能“自动化”的前期能力等。

5. 娱乐性,易于兴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单调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疲劳,失去兴趣。或太抽象知识的学习也会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如果这些依据授课内容,实施边教边做小实验,会让学生兴奋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容易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适合边教边做的内容

适合的方法,只有用于适合的内容,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那么,适合边教边做实验的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1. 语言表述不易理解的问题。学习一定质量的气体与体积的关系时,教材按排一个封闭注射器内的空气,然后老师用手向外拉动活塞时,说手受到向里的力,表明注射器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用手向内压注射器时,手感受到向外的力。这表明注射器内的压力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这个感受靠教师的叙述,学生无法理解。若每一个学生或同桌备有一个塑料注射器自己操作一下,就有真实直观的体验了,就会很好的理解气压与体积的关系了。

2. 验证教师所述的事实是否正确。学习是一种间接的接受学习,因此,物理课本中很多知识和规律以结论或事实文字形式来呈现的。如,讲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理事实,可让学生做手影的小实验;摩擦做功提高物体的内容,让学生摩擦双手的热来体验;反射光路是可逆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小镜子,通过镜子相互观看。这些通过实验都能得到验证是正确的事实。

3. 初次学习和使用一般仪器。物理的仪器和工具,一般刻度都比较小,远处不易观察到刻度及结构。同时,物理仪器和工具,不仅用于科学实验测量,还有着自身的科学美。因此,每学习一个物理仪器或用具时,学生都抱有十分好奇和操作的欲望,如天平、卡尺、温度计、电表、滑线变阻器、灯泡、灯座、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等。

4. 靠观察不易体会到的实验现象。有些实验老师演示时,学生只能靠观察到的现象来思维来体验,不能真实感受到存在。如,学习弹力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道理,若靠观察理解就不如每个人将自己带的弹簧拉一拉,靠手受的力就会很好体验到的。

5. 平淡的、浅显的知识游戏化。有些知识比较浅显,不用过分强调就会习得的,因此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我们挖掘一些实验,使知识学习游戏化,这样就在娱乐中学习了如重力的方向,竖起向下,可让学生自由下放一些小的学习用具,如橡皮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小实验来观察体验重力的方向。

6. 可见度不高,近处观察的现象。零距离观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感受。在课堂演示教学中,有些实验现象只有教师和前排的一些学生能观察清楚,多数同学只能留下影影绰绰的印象。边讲边实验拉近了学生与实验的距离,零距离的观察会使学生对实验的“音容色貌”有更强烈的感受。如,用弹簧秤研究浮力大小的实验,由于弹簧秤刻度小,稍后一点的学生就看不见了,我们同桌发放一个弹簧秤来研究就比较容易观察读数了。

7. 学生易产生错误观念的问题。有些物理知识受前经验概念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我们就要结合上课的讲授通过实验来冲破错误的认识。如,学习压强知识时,学生认为一个物理所能承受的破坏的物理量是力的大小。这时我们把图钉按在橡皮上,使图钉的钉尖露出。将没有露出钉尖的放置在气球上,气球完好;若露出尖的放置在气球上,气球会被扎破的。这说明橡皮怎么放置其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不同,产生的压强也不同的。

8. 需要建立感性认识的物理量。有些物理量比较抽象,生活中不易观察和体验到。这些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些物理大小。如,1牛顿的力有多大?1帕斯卡的压强有多大?通过实验让学生对一些生疏的国际单位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产生数量感的能力。

四、随堂实验的注意事项

1. 不能用边教边做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边教边做实验,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变为边教边做实验。这是因为每类实验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实验教育功能:演示实验重点在培养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表象以及有示范的功能,而分组实验有它“系统”培养操作技能及学生合作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 深入备课开发适合的边教边做实验。边教边做实验有其自己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要认真备课,结合物理知识以及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挖掘开发合适这类实验的装置,使课堂教学充满愉快而欢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操作与体验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充分利用生活用品来实现边教边做实验。实验是借助物质才能实现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实验资源的丰富与否是决定着边教边做实验的最重要因素。只要我们有课程资源的意识,习得设计自创性实验或自制教具的本领,那么就会创造出适合课堂教学的边教边做实验。我们的经验主要是利用生活资源。生活资源包括学具、玩具、炊具、家用电器、人体、自然界等,一切用于物理实验的物理,均是我们开发挖掘利用的有用资源。有的生活用品可以直接应用。如用圆柱形的铅笔做摩擦实验(让铅笔在物理课本上滚动和滑动)。有的稍加改动后应用。如饮料瓶切割成一个容器,用金属牙膏盒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

4. 边教边做实验也需要指导和总结。由边教边做实验虽然是操作上简单,但有时也要指导,这是因为物理的每一个操作都有它自身的技巧。如,将饮料瓶充满水、拧好盖后倒放在桌面的纸上。当我们用手抽拉纸而饮料瓶不倒来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时,操作需要的技巧迅速拉动纸片。若不指导,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尝试多次都不会成功的。边教边做实验,由于学生喜欢操作,因此指导注意都放在“玩”上了,当学生把实验操作完了,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提问、分析、归纳、总结。这样,边教边做实验才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武器,否则学生会空空如也,没有什么收获。因此,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使学生始终处于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的主动学习状态中和教师的有序控制过程中。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留言板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