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2013-10-18 07:41赵东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社戏火花思维

赵东

课堂教学是启发学生智慧的摇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花圃,更是激发学生点燃思维的火种。在语文教学中,我几经摸索与探究,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语文课堂出现异彩纷呈的思维局面。

一、从绘画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古人说:“画是有形诗。”从思维训练角度来看,可以说画是有形“思”。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阅读,本着这样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简笔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办法。如,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有这样一处精彩描写“望父买橘”的语句,文中是这样刻画父亲的形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为了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动作描写,更好把握作者写此处时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怀念,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父爱的忘我无私,并让这段感人至深的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定格在学生们的记忆中,于是我让学生画出文字所描绘出的父亲的动作神态。学生依字而画,画得生动传神又传情,把父亲那艰难攀上爬下的动作刻画得入木三分。用这种画是有形“思”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去感受文本,领悟文中的主题,感悟亲情之爱会更直接、更具体、更深刻。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扩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众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善于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就会打开思路,学生的思路会超出常规,提出某些不同寻常的,甚至与教材不一致的看法,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正确评价学生的见解,鼓励并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如,讲解清代林嗣环写的《口技》一文,在分析文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这一环节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只在结尾写‘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而不在开头写这一句会更好。”我问他理由,他异常肯定地回答:“首段只写多种声音一时齐发及听众惊叹的样子,这样就会给读者创造悬念,想知道表演者有多少人,用多少表演道具,文章结尾再揭晓这一悬念,就会让读者更为惊叹其表演的高超技艺。”听了这位学生的想法,我也异常兴奋,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证明他在思考。我肯定了他的这种敢质疑、能创新的勇气,并表示这两种写法都可取。课堂上当学生敢于用求异的思维方式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为师者应在思维符合文本、符合逻辑的情况下保护、鼓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的是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创造的火花,让他们一生受益。

三、在语文教学中,用联想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用联想启发,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而联想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语文教学中常用联想来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思路广开,驾奴学过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鲁迅的《社戏》,对描写月夜行船的语段分析时,我就运用联想、启发的方式来理解内容,效果着实不错。文中这样描写行船的夜色:“两岸豆麦和河底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为了让学生深切领略这段精彩描写的妙处;深刻地体会月夜美景衬托“我”及小伙伴们迫切看社戏的愉悦之情,我是这样启发学生联想的:“同学们,这段精彩描写景物的句子,我们似曾相识,它与朱自清的《春》中哪段描写相似?”片刻的沉思,学生们想到了“春风图”。我就势而启发,“怎么就与‘春风图在描写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一位同学即兴而答:“老师,都是从多角度来描写景物的,分别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的。”听到学生清晰准确的回答,我含笑表扬了他准确的理解。这段《社戏》中重要的景物描写就这样轻而易举、水到渠成地被学生理解了。这种联想、启发的方式既让学生回忆了《春》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掌握了《社戏》这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实效性,达到了“妙在开窍”的教学佳境。

四、在语文教学中,用趣味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构成创造能力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创造力的动力因素。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短语结构类型》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识别各种短语类型,又能激发他们对抽象知识的兴趣,于是我列举了同学们熟悉的电影、电视剧歌曲的名字,如《美味关系》、《幸福的风筝》、《梦寐以求》、《秋水天长》、《我的眼睛在下雨》……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列举并判断其短语的类型。这样传授知识的方法,既把单调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无穷的乐趣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创造性。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这一时期,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激情,善于表达。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用丰富多彩的教法、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绽放他们的智慧之光,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社戏火花思维
点燃自主探究的火花
持久的火花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再见了,我的爱人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