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3-10-24 01:07
关键词:单位根差距滤波

高 春 利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067)

四川省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高 春 利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067)

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结构4个方面提出可能影响城乡统筹与居民收入分配的指标,经对数化处理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城乡统筹测度体系,用泰尔指数计算得出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乡统筹测度值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互动影响,进而为四川省进一步的城乡统筹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影响,在短期内相互影响较小。

城乡统筹;城乡收入差距;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收入差距开始不断扩大。我国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使收入差距缩小,达到社会和谐发展[1]。在2007年3月16日闭幕的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指出:我国目前“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这里的不平衡不是指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而是指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一点就是要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中央目前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还面临着诸多的“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如何缩小差距跨越鸿沟,调整好城乡关系,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因此,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住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这个重要环节。现阶段,城乡结构仍处于一种严重失衡的状态,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城乡差距还可能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当然城乡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此处仅就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1 四川省城乡统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选取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状况的5项指标:第二、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比(M1)、城市与农村就业人数比 (M2)、 农村与城市人均医疗费用比(M3)、农村与城市人均文娱教育活动开支比(M4)、农村与城市人均消费水平比(M5)。城乡收入差距的值用泰尔指数(T)来衡量[3]。

(2)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 原始数据来自 《四川省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 1996-2009 年,计算分析在SPSS 17. 0 及 EVIEWS 5. 0 上完成,比值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对数化处理,进而得出各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值。

(3) 主成分分析与 H - P 滤波。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Factor过程对5个综合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5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为:

表1 相关系数矩阵

表2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通过表2(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可知,提取2个主成分,即m=2。从表3(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可知M1和M4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两个指标的信息;M2、M3以及M5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M2、M3、M5 3个指标的信息,所以用两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5个变量[4]。

用表3(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计算得到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为:

F1=0.312 492ZM1-0.292 39ZM2-0.239 41ZM3+0.203 154ZM4+0.019 511ZM5

F2=-0.041 62ZM1+0.076 205ZM2-0.084 8ZM3+0.053 438ZM4+0.211 655ZM5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

(1)

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F=0.270 871ZM1+-0.216 18ZM2+-0.324 21ZM3+0.256 593ZM4+0.231 166ZM5

得到每个年份对数化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乡统筹度后,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关系分析,并采用 EVIEWS5.1统计软件,对城乡收入差距数据T与城乡统筹水平值F进行H-P滤波处理,得到HP-F与HP-T(见表4)。其中F1为第一个主成分,F2为第二个主成分,F为用主成分分析法所得出的城乡统筹度,T为对数化之后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比值。

表4 城乡收入差距标准化值T及其H-P滤波值和城乡统筹水平值F及其H-P滤波值

1.2 城乡统筹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模型建立与分析

(1) ADF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对城乡统筹度不进行差分的ADF单位根检验[5],结果显示:对于经过HP滤波处理的城乡统筹度原序列是平稳的,t值小于 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同时,对经过滤波处理的对数化的城乡收入差距数据进行不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也显示:不进行差分的情况下,t统计值小于 5%的临界值,达到平稳。 由于城乡统筹度与城乡收入差距都是零阶单整过程,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因此进一步做城乡收入差距关于统筹度的回归,其回归结果为保留城乡收入差距的系数与残差。

城乡统筹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R2=0.99,F=20740.94,DW=0.45

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

表5 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统筹的回归残差的ADF单位根检验

t统计量为-8.313,小于 1%的临界值,所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 城乡统筹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短期波动。 建立城乡统筹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利用上述回归系数0.998 5计算得到误差修正项的值ecm,然后用滤波处理的城乡收入差距值HP-T与ecm值对滤波处理的城乡统筹度HP-F进行回归。

表6 城乡统筹度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

在长期均衡方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系数为0.998 5,接近于 1,体现了城乡收入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着高度契合的关系。 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01 504,它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该值非常小,说明在短期内,由非均衡状态往均衡状态回归的力度非常小,短期内的波动很难恢复到长期均衡上去,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与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改善[6]。

(3)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统筹的Granger因果关系,见表7。

表7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HPTRENDF为经过HP滤波处理的城乡统筹值,HPTRENDT为经过HP滤波处理的城乡收入差距值。 可以看出每个原假设对应的统计量的概率值都小于1,所以拒绝原假设,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城乡统筹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相互影响[7]。

(4) 脉冲响应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受到冲击后,对城乡统筹的发展将会在短期做出小的反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将会越来越大,这也说明了短期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到的是长期的城乡统筹的发展。 而当城乡统筹发展受到冲击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将逐渐增大。 两者各自对彼此的冲击直到9期之后反应才逐渐增大。 综上可知,作为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的城乡统筹与城乡收入差距这因素,各自受到冲击后,彼此短期内受影响的程度小于长期内的反应程度。所以,城乡统筹应从长远角度去考虑[8]。

图1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统筹之间的相互影响

2 结 论

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切入点,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城乡统筹测度体系。 通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城乡统筹测度值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模型结果表明短期内对长期均衡的偏离将很难恢复,说明在短期内缺乏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防止这种偏离。 现实生活中,农民由于其自身所处劣势的社会经济地位,短期的波动对农民的长期影响更为突出。 应用VAR 模型建立冲击响应函数探讨二者的动态关系,最后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统筹发展对彼此都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

[1] 陈昌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其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学,2007(6):57-62

[2] 邹继业,郑志远,旷青春,等.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以柳州市为例[J].学术论坛,2006(5):76-80

[3] 谢文君.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57-60

[4] 赵彩云.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5] 阮桂海,蔡建平,刘爱玉.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 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详细的异同和 SPSS 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9

[7] 周建,李子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适用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11-13

[8] 石磊.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03):112-115

Keywords: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habitants;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Sichuan

GAOChun-l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dicators possibly affecting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inhabitants from such four aspects as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structure, people’s living qual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fter logarithm processing,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construct measurement system for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ses Theil Index to calculat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impact between measurement value of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habitants by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long-run impact between the two and that there is a small interactive impact in short time.

1672-058X(2013)10-0041-06

2013-02-17;

2013-04-25.

国家社科基金《城乡统筹背景下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测度、评价标准及对策》.

高春利(1989-),女,山东省济南市人,硕士,从事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F127;F224

A

责任编辑:李翠薇

猜你喜欢
单位根差距滤波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的改进PSO算法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RTS平滑滤波在事后姿态确定中的应用
基于线性正则变换的 LMS 自适应滤波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基于随机加权估计的Sage自适应滤波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