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2013-10-27 09:39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荆州43402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普鲁卡因荆州市荆州

张 鲲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李 曼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王力甚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张 鲲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李 曼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王力甚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评估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 组(n=40例)采用3 % 氯普鲁卡因;B组(n=40例)采用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 评分)、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病人心率和血压、局麻药毒副作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 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快但无显著差异(P>0.05)。疼痛消失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以及运动恢复起始时间较B组快(P< 0. 05),痛觉恢复一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2组接近。麻醉前后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变化2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 %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能获得满意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不受影响。

盐酸氯普鲁卡因; 单胎剖宫产; 硬膜外阻滞

盐酸氯普鲁卡因是一种酯类局麻药,在人体内的代谢快,麻醉效能好,麻醉起效快且毒性低。本研究目的是观察3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剖宫产手术病例80例,单胎孕妇,ASAⅠ或Ⅱ级,术前不用任何药物。随机分为2组各40 例:A组(n=40例)年龄(29.1±7.3)岁,孕周(39.2±2.1)周,体质量(70.1±12.5)kg;B组(n=40例)年龄(29.3±6.2)岁,孕周(38.1±2.4)周,体质量(69.2±13.3)kg 。

1.2麻醉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测(HR、BP、ECG、RR、SPO2)。A组采用3%氯普鲁卡因注射;B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麻醉前给予乳酸林格氏液500ml滴注,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头向置管3cm,给予各自相应配麻药5ml, 待5min后确定导管的位置在硬膜外腔,再给予各组相应局麻药10ml。

1.3观察项目

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 评分(0分表示无阻滞;1分表示不能曲髋关节;2分表示不能曲膝关节;3分表示不能曲踝关节)、痛觉恢复起始时间、运动恢复起始时间、病人心率和血压、局麻药毒副作用、新生儿Apgar 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1)一般情况,2组病人年龄、体质量、孕周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

2)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但无显著差异 。疼痛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以及运动恢复起始时间较B组快(P<0.05),痛觉恢复一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2组接近 ,见表2。麻醉前后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变化2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取出后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2 2组资料的数据

注:与B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盐酸氯普鲁卡因是氯化的盐酸普鲁卡因新一代酯类局麻药[1]。其特点是毒性小、起效时间快,肌松与镇痛作用好。麻醉强度2倍于普鲁卡因,代谢速度也快,是普鲁卡因的4~5倍,但不良反应仅为普鲁卡因的0.5倍[2]。本研究显示在麻醉方面,3 %盐酸氯普鲁卡因与2 % 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相当,但其起效快(P>0.05),疼痛消失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出现更快(P<0.05),痛觉恢复时间相近。一旦痛觉恢复,盐酸氯普鲁卡因组运动几乎马上恢复,而利多卡因组在痛觉恢复后较长时间才出现运动恢复,这可能与氯普鲁卡因在局部就能被胆碱脂酶水解有关。临床上行剖宫产时,常用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然而其临床最大用量为400mg 。盐酸氯普鲁卡因的临床最大用量为1000mg, 相比较而言盐酸氯普鲁卡因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更好。本研究中未见盐酸氯普鲁卡因中毒、过敏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与以往文献研究报道结果一致[3-6]。

综上所述,3 %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安全有效、起效快、无明显毒性和不良反应,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值得推广应用。

[1]庄心良,曾因明,陈佰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28.

[2]王贤才.药物大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13.

[3]傅润乔,田玉科,徐建国.认识氯普鲁卡因[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5):437-438.

[4]Sell A, Tein T, Pitka nen M. Spinal 2-chloroprocaine:effective dose for ambulatory surgery[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8,52:695-699.

[5]Gonter AF, Kopacz DJ. Spinal 2-chloroproeaine:a comparison with procainein in volunteers[J].Anesth Analg,2005,100(2):549-552.

[6]Smith KN, Kopacz DJ, McDonald SB. Spinal 2-chlomprocaine:a dose-ranging study and the effect of added epinephrine[J]. Anesth Analg,2004,98(1):81-88.

2013-05-31

张鲲(1981-),男, 主治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通讯作者:李曼, E-mail:7885909@qq.com。

R614.42

A

1673-1409(2013)24-0019-02

[编辑] 何 勇

猜你喜欢
普鲁卡因荆州市荆州
捉迷藏比赛
鲁卡因调节TRAIL基因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止血散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普鲁卡因治疗难治性咯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