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闭合性关节手法复位的观察

2013-10-27 09:39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公安4343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手法

刘 鹏 (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公安 434300)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闭合性关节手法复位的观察

刘 鹏 (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公安 434300)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与单纯异丙酚麻醉用于闭合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肩、髋闭合性关节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异丙酚麻醉组),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组),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1min、术后的MAP、HR、RR、SpO2,以及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1min患者MAP、HR、RR、SpO2较诱导前均有下降(P<0.05),B组HR下降较A组明显(P<0.05);B组手术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其中B组无1例差评,A组有7例复位困难,追加异丙酚后才复位成功。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闭合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复位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异丙酚;芬太尼;闭合性关节手法复位

闭合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属于门诊手术,这类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时效短、苏醒迅速,患者能尽快离院。以往大多数关节复位常采用椎管内麻醉或神经阻滞,但其操作复杂、复位成功率较低、不能尽早离院,而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我院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闭合性关节脱位手术复位,麻醉效果确切,复位率高。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04年4月至2012年12月的肩、髋闭合性关节脱位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70岁。体质量41~7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单纯异丙酚)、B(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饮食6h,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手术均在手术室内进行,常规开放前臂静脉通道,无术前用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2~3L/min。A组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1~2mg/kg;B组先静注芬太尼1μg/kg,5mim后再缓慢推注异丙酚1~2mg/kg。两组均待患者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手法复位,术中如有体动,每次追加异丙酚0.5mg/kg。

1.2.2 监测项目 ①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手术结束后MAP、SpO2、HR、RR。②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指用异丙酚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末次注药到呼之睁眼)、异丙酚总用量。③麻醉效果评定:优为牵拉时患者安静、肌松好、易复位。良为牵拉时患者稍有体动、肌松较好、能复位;差为牵拉时患者表情痛苦、肌松差、需多次追加异丙酚才能完成复位[1]。

1.3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MAP、HR、RR、SpO2变化的比较

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1min两组患者MAP、HR、RR、SpO2较诱导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P、HR、RR、SpO2较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min时HR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AP、HR、RR、SpO2变化的比较

注:与同组诱导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ΔP<0.05。

2.2两组患者相关时间及异丙酚总用量比较

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及药物总用量的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3,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 )。

表3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评定

注:组间比较,*P<0.05。

3 讨 论

闭合性关节脱位多为门诊患者,患者大多要求舒适诊治、出院迅速、尽早返回到正常工作生活中。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有操作复杂、起效慢、并发症多等缺点,也因阻滞不全致复位困难[2],而且离院时间延长,不易被患者接受。但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的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3]。单独应用异丙酚于手法复位手术中,其用量较大,对循环、呼吸抑制作用增强,甚至呼吸暂停。而且在手法复位时疼痛刺激强烈,而异丙酚镇痛作用弱,术中常因镇痛不全致患者体动影响复位,从而靠加大异丙酚的用量来加深麻醉,进一步加大了对呼吸、循环抑制,也延长了手术和术后苏醒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单纯用异丙酚麻醉行手法复位,术中异丙酚用量大,麻醉效果不是十分理想,7例(23%)复位时体动明显,肌松差,多次追加异丙酚后才复位成功。芬太尼属短效镇痛药,它和异丙酚合用,可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4]。它们联合用于闭合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镇静、镇痛满意,患者极少体动,麻醉效果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本研究发现,诱导后1minA、B两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诱导前有下降,及时调整头部位置或托起下颌面罩给氧后,迅速恢复至诱导前水平,而B组心率下降尤为显著,未作药物处理,也可自行恢复,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给氧和应用阿托品,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设备,确保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闭合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是闭合性关节手法复位的较理想麻醉方式。

[1]裘丽芳.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44-245.

[2]卿亚明,王秀碧.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7):32-33.

[3]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364-365.

[4]谢文钦,杨玉欣,庄建良,等,人工流产术患者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的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3):276-277.

2013-03-29

刘鹏(1970-),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R614.24

A

1673-1409(2013)24-0029-02

[编辑] 一 凡

猜你喜欢
异丙酚芬太尼手法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层递手法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七步洗手法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