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管理类专业“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3-10-30 03:14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原理教材

李 震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362700)

目前本科高校“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体较为陈旧,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教学思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复合型需求。因此,如何深化“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ERP 基础知识的综合认识,培养素质优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型ERP 人才,显得尤为重要。[1]

一、“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大学本科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内的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ERP,为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电算化会计、ERP 综合实训、ERP 企业模拟仿真课程准备必要的企业资源计划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相关背景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现代管理的理念。

“ERP 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性学科,其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对于先修课程的依赖性较强。管理类本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学习,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进行学习。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ERP 的产生、发展历程及作用,ERP 系统的各项基础数据,ERP 系统各个模块的原理、作用,ERP 系统的实施,ERP 系统的运行管理,ERP 系统的应用评估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决定了该课程多采用理论授课或多媒体授课的方式进行。

二、“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教学大纲制定缺乏针对性

教学大纲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要求。同一门课程,不同的专业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有所不同,编制出来的教学大纲也应该不同。教学大纲必须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动。任课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大纲来选择课程教材,这些都是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上课专业多,包含了管理类各个专业,但是教学大纲没有针对性,这是多数高校ERP 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ERP 原理所有的知识向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一讲授,这种不分专业“满堂灌”、“全书教”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感觉无所适从和对ERP 原理知识的茫然,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塑造和专业发展。

对不同专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中,除了学习ERP 的产生、发展历程及作用等通识性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等财务模块的原理。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ERP 的产生、发展历程及作用等通识性的基础知识外,则要求掌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分销网络管理等供应链模块的原理。

(二)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为理论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对学生进行原理知识的讲授。学生只能抽象地理解ERP 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实际应用,这使得理论和实践很难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对ERP知识的学习掌握,使“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缺乏实践性。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价值在于“原理”——“应用”——“原理”。即先通过学习ERP 原理,使学生了解ERP 背景知识,再把原理应用于实践(即操作),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实际ERP 系统的感性认识,而这种感性认识又反过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ERP 的相关原理。

因此,应该给“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分配一定的实验学时,即将整个课程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验教学部分。实验教学部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去认识ERP 系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建议理论和实验学时比例为2:1,例如:“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总学时为42,其中理论学时为28,实验学时为14。同时,理论课程和实验课堂要根据教学进度穿插进行。

(三)课程教材缺乏统一性

我们将“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验教学部分,必然就对课程教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材内容融合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本身就很少,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ERP 原理及应用》(2004年版),其中该书软件应用部分是以金蝶K/3 系统为例,不适用于使用用友U8 系统作为教学软件的高校。这就迫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分别选择两本不同的教材,一本为ERP 原理部分教材,另外一本为ERP 实验教学教材。两本独立的、不同的教材由于编写的思路、方法、知识点、难点和侧重点不同,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不连续、知识不系统,实验和理论课程无法形成合力。这些都是由于课程教材缺乏统一性造成的。

ERP 原理部分市场上有较为成熟的教材,选择余地较大。但是,现行高校ERP 实验课程教材大多数为软件开发商的配套教材,这些ERP 教材多数为IT 企业、工商管理精英和ERP 开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的,这些教材侧重于模块化的操作,类似于商品化软件的用户手册,缺乏教学指导性和教学适用性,不适合本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ERP 教学使用。

所以,一方面,应该杜绝教材选择的随意性,规范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组织有教学经验的高等教育专家、教师,协同信息系统方面的专家和管理精英共同参与,统一编写具有教学指导性和教学适用性的规划教材, 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结合一系列的大小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加以促进。

(四)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性

“ERP 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涵盖了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财务管理、预算会计、成本会计等多个学科。ERP 系统各个模块原理部分的知识有些正是来源于这些课程中的某些章节,这就难免会出现知识的重复讲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一个原则、三个方面”。“一个原则”即:围绕企业资源计划、点与面相结合、信息详略得当。“三个方面”即:首先,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制定要求科学化、专业化,在知识点的要求上重难点区分、详略得当;其次,任课教师应该是具备良好专业素质,有着其他专业课程相关教学经验,能够区分出知识重复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避免;最后,在课程教材选择上应该加以斟酌,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专业性适中的教材。

(五)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存的课程,且ERP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学内容多元化,业务流程和软件功能复杂化,而“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仍多采用理论讲述和单调的多媒体软件演示的方法,这可能使学生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无法体会到ERP 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也存在弊端。因为真实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ERP 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调整,但这样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他人的经验只能给人启迪,不能代替管理实践,案例教学法无法让学生体会到ERP 是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1]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相互结合的方法来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手段。

三、“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大纲改革

教学大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一套切实可行、科学稳定的教学大纲是“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针对大学本科管理类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这里选取大学本科管理类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六个专业为例。

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ERP,为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电算化会计、ERP 综合实训、ERP 企业模拟仿真课程准备必要的企业资源计划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相关背景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现代管理的理念。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ERP 系统的实施与管理,理解ERP 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阶段上的特点,掌握ERP 各个专业模块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3.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以表格形式展示,具体如表1 所示。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总成绩为100 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根据出勤和上课表现得出,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得出,期末考试成绩由“小组报告”(教师给出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做出问题解决策划方案)的成绩得出。

表1“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ERP 实验改革

ERP 实验实现了将企业搬进课堂,将经营带进教室的目标。“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当中实验部分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认识ERP 软件,了解它的运行环境、界面功能和模块结构。如何利用少而相对分散的实验学时来满足“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当中实验部分的教学目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对ERP 实验进行改革。

ERP 实验改革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制定一套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前提;其次引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基础;最后建立一项公平、合理的实验考核模式是保证。具体运行方式如表2 所示。

(三)教材改革

一本适合教学,通俗易懂的教材是“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保证。教材应该要做到三个“创”。第一、知识的创先。ERP 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与管理思想进步的代表,对企业来说学习应用ERP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实现企业利润。用友ERP-U8 是当前市场应用较为广泛的ERP软件,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第二、教材结构上创新。根据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以“故事”+“理论”+“实验”+“案例”的教学模式,运用轻松幽默的故事开篇对ERP 产生、发展,ERP 各个系统功能原理,ERP 的整体实施、管理进行阐述,结合ERP 软件实验加深理解,最后再通过章节案例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知识。第三、教材内容上创优,将“ERP工程师认证”的两大认证模块(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集中在一本教材中,便于学员有选择性地学习,也有利于综合性ERP 人才的培养。我们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设计“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材编写思路,具体内容章节及字数分配见表3。

表2 ERP 实验教学模式设计表

(四)教学手段改革

1.多媒体教学

表3 《ERP 原理及应用》教材内容章节及字数分配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ERP原理及应用”课程中起到的作用会比其他的理论课程大得多。通常情况下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字、图、表、画等各种幻灯片,运用得好的教师会将一些案例、广告、竞赛、报道等视频在课堂当中生动地进行呈现,促进教学。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在多媒体教室安装用友ERP-U8 软件和其他厂商ERP 单机版软件,利用理论课讲解部分实验内容,利用理论课堂演示实验步骤,这会使理论课堂更富有生动性和应用性。打破原有多媒体只讲理论课的格局,为其他有实验学时的理论课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指的是从学科的发展方向、课程体系的安排设计、教材的选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与方法,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把具有丰富经验的ERP 专业培训师请到学校来给教师、学生培训或聘请其为兼任教师。“走出去”是让ERP 课程教师到ERP 软件公司去深入学习,参加ERP 软件公司举行的各种培训,使教师跟上ERP 更新的步伐,给学生最新的知识。[3]

3.网络教学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校大学生计算机普及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与课堂中较为固定和稍显刻板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更推崇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主学习,那么利用高校校园网,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就成为“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ERP 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络教学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课程教学视频资源。学校组织拥有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录制教学视频,或根据课程教学计划与兄弟院校共享资源,获取有着较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学院网站供学生点击观看学习。第二、软件安装教学视频资源。大学本科“ER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软件多数为基础数据库结构下的ERP 系统软件,整个软件安装过程复杂,软件调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录制一套完整的ERP 教学软件安装视频能够极大地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安装。学生在寝室就可以通过FTP 资源下载ERP 教学软件,再通过安装教学视频逐步安装ERP教学软件,便于学生课后练习。第三、网络测试系统资源。“ERP 原理及应用”理论知识考核由学生登录网站,计算机自动组卷,学生完成答卷,计算机自动评判考核结果,考核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实践考核是将计算机网络和学习软件有机集合,由学生登录网站,从网上获取试卷包,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教学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考核交卷后,计算机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系统自动判分并给出成绩。[4]

[1]王朋.ERP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2]刘梅玲,朱学义.《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控制点探析[J].会计之友,2010(1).

[3]王彦春.ERP 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0(8).

[4]奚云美.基于网络课程的《电算化会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原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