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3-11-04 06:40张海珍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源试点

崔 静,张海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石家庄 050051)

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受到传统高考选拔制度的束缚,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3年和2004年个别省份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2005年至2012年,单独招生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到200 所示范(骨干)院校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可以说,多元化人才选拔模式正推动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向成熟、稳定轨道上发展。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近况

1.国家政策促进了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度。

自20 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上海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后又相继于2007年至2010年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的初步尝试,2011年扩大到200 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2年进一步扩大到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试点。历经数年的摸索和实践,单独招生试点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些充分表明单独招生已经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并树立了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2.考生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以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单独招生多元化办学机制又再一次打破了传统高考模式,实现了各个试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校数量和计划人数的不断增加。根据本人的走访调查,大部分单独招生院校的热门专业都呈现爆满的现象,如会计、学前教育等社会急需的用人专业。但伴随着生源基数不断下降的影响,单独招生的生源质量也陷入了滑坡的困境。

近两年来,单独招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通高中、中专、职业高中、技校四部分,其中以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就本次调查的200 名学生中,普通高中是118 名,中专32 名,职业高中30 名,技校20 名。如图1 所示,单独招生还主要是形成以普通高中学生为重点,“三校生”为辅的发展局面。

图1 考生曾接受的教育类型

而对绝大多数选择单独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讲,“大多数报名的都是处于班级中下游及对参加全国高考没有抱太大希望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差及有不良学习习惯。”[1]通过问卷调查的200 名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本身对文化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很欠缺的,综合素质偏低,更多的是急功近利,混个文凭,如表1 和表2。可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生源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是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摸索和逐步提高的工作任务之一。

表1 报考单独招生的原因

表2 单独招生录取的学员综合素质

3.招生信息宣传力度有待加大。

单独招生作为一项新的办学形式,还处于刚刚起步和逐步探索阶段。近年来,虽然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迅速的发展,但社会和考生对单独招生还存在很多质疑,这也是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时期必须经历的阶段。单独招生品牌的树立,必须加大信息宣传力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面展开信息的公开渠道,但通过问卷走访,我们发现目前在宣传手段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招生简章的材料宣传和周围同学朋友的介绍,而对于网络媒体、报纸广告和动态的人力宣传却很少,从问卷的反馈比例上来看,如表3,也明显存在着与单独招生宣传不对称的现象,大部分问卷表示对目前单独招生所采取的宣传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持有否认的态度,这也是需要提高知名度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表3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信息宣传形式

4.命题内容和考核形式未能突出单独招生办学特色。

目前,大部分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基本上还是以文化知识综合测试为主、综合技能测试为辅的局面,如表4 所示。尽管在理论测试上更多地倾向于知识的应用方面,但命题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的检验水平上却很难衡量,兄弟院校之间没有发挥合力,更没有将单独招生资源进行整合,赋予单独招生特色的命题和考核一条龙服务体系。

表4 单独招生考试试题内容反映出的知识技能水平

从问卷的比例上来看,我们发现考生对试题内容持否定态度的占大多数,更多的是希望综合素质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要加大比例。这也充分说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应该彻底打破,各院校之间应联起手来,组建优秀的命题专家队伍,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教育类型的考生设计不同的答卷,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传统高考制度的束缚,创造出适合单独招生特色的科学化、人性化、多元化选拔考生机制。

5.录取标准尚未达到量化测评。

你认为单独招生录取标准是否合理?24%的考生认为合理,51%的考生认为不合理,25%的考生选择了不清楚。从这个问卷数据比例可以得出,目前单独招生录取标准是不科学的,它为“走后门”现象的滋长提供了隐患。教育部倡导试点高职院校实施“阳光工程”,这一伟大蓝图的实现是需要考评录机制的不断完善,是需要量化测评的逐步启动,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对单独招生程序满意,才能更加有利于克服目前生源紧张的大环境。

6.单独招生院校的社会整体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单独招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认可程度也由原来的排斥到现在的接受,这些都为单独招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深入人心的高考制度相比,显然单独招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有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完善。在本次调查中,如表5,我们也可以从学生对学校的综合评价看出,单独招生学校的整体评价很低,甚至非常低,这充分说明质量的缺失是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没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没有过硬的教师队伍,没有完备的硬件支撑,没有超前的软件领航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严峻的课题,这也是影响单独招生整体形象的死结。

表5 作为单招学生对学校的综合评价

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改革未来发展走向

1.提升单独招生形象,健全考、录监督机制。

完善的考核、录取程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走后门”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单独招生的良好形象。目前,各试点单独招生院校还是以“自监”为主,这就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自盗”现象的发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就要打破常规,实行“强强联合”,集各家之所长,发挥最大的能量,从而达到考核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各自为战时期面对的命题的巨大任务和狭窄的区域空间的束缚,真正实现可以经得起检验的、适合高职学生需求的考核内容。在录取环节上,一定要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综合评价、志愿优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2]的选拔原则,充分发挥单独招生录取的独有特色,强化“一把手”工程,力争各兄弟院校在监督体制下推广强有力的品牌专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互利,尽最大力量吸纳到更多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技能型考生。只有这种互惠互助的合作办学监督体系,单独招生才能走得更远,社会认可程度才会越高,社会形象才会越来越好。

2.兄弟院校联姻,组建统一的测试机制和招生委员会。

单独招生倡导的是多元化人才选拔录取机制,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就推出了“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选拔模式。[3]但在素质测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上却没有一套科学的、成熟的系统作保证,这也严重阻碍了多元化选拔机制的全面展开。一个科学、公开、透明、合理的测评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够实现,需要突破现在自成一家的局面,构建单独招生试点兄弟院校招生委员会,然后组建专家队伍,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相应测试办法,从而保证多元化测评机制能够有理、有据,推动这一新的办学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考试制度束缚。兄弟院校的联姻,一方面,有利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测试系统和招生小组的共同开发和调研,大大降低学校的投入成本,同时吸取各院校的精华,大大提高测试系统的科学性和生源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考生的大量信息收集时间,实现在一个系统里了解和报考相关院校的各项内容,真正解决考生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增加院校与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的机会。

3.开展多渠道宣传单独招生办学形式。

目前,单独招生的生源范围和宣传手段还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以省内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三校生”为辅的局面,跨省宣传招生活动几乎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生源数量,而且也把一些优质生源阻挡在了门外。伴随着考生基数的逐年下降,单独招生在宣传手段上必须多样化,除了继续发挥招生简章、报纸广告等传统宣传方法之外,还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创建优质的高职院校官方网络平台,让考生从第一印象上就能对单独招生产生美好的憧憬,为实现跨地域招生提供前提保障。另外人工流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宣传方式之一,带有感情色彩的真人现场介绍是胜过任何媒介形式宣传的,这就需要组建招生队伍的精英,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等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和讲解,解除考生遇到的疑惑和质问,真正把单独招生试点院校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以有效的数据展现在考生面前,努力做到无疑问离开考生,切实把单独招生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力争做到全面开花,缓解单独招生生源不足的紧迫压力。

4.脱离“一锤定音”式的高考制度束缚,为实现优质生源提供可能。

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高职院校必须摆脱“一分定输赢”的高考制度束缚,摆正自己的办学宗旨,切实把多元化选拔模式应用到试点单独招生院校办学理念当中来。首先,文化理论是检验考生知识储备的能力,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前提。因此,文化考核更多的应该是把理论渗入到某些热门案例或事件争端等问题中,让考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突破“1+1=2”的固定思维,满足考生一个问题多种答案的需求,这样既减少了考生死记硬背的时间,又发挥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其次,专业技能考核也是单独招生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通过专业技能考核,不仅可以发挥考生的特长,增加考试分数,而且在展示过程中,考生也能衡量出选择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了入校后二次调整专业的发生。最后,面试考核多元化。各院校根据不同的专业,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参加,组建有针对性的专家面试队伍,围绕技能型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考生设计不同的考核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当前旅游业的混乱局面,让考生共同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讨论,考官通过在旁边观察,对考生的表现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面试是在大家共同展现发挥技能的时候给出的公平成绩,相比每一个考生讲一段千篇一律的导游词更有说服力。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面试考核三者缺一不可,是提高单独招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保障。

[1]强伟纲.当前我院单独招生学生的学业状况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9,(1):63.

[2]黄政艳,陈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4):41.

[3]王佩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与多元选拔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91.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生源试点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图表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