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区控制压实度方法探析

2013-11-06 02:54刘淑萍
山西建筑 2013年3期
关键词:填方土质含水量

刘淑萍

(侯马市市政工程公司,山西侯马 043000)

0 引言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投资多且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就是填土,这个环节也是容易被施工人员忽视的环节。对施工方法和施工经验没有进行总结,导致在施工中路基失稳、沉陷或者挡土墙滑移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施工土质的性质差异,也很难寻找到一种通用的施工方法。因此,对土的压实机理、特性等进行研究,寻找土方压实的有效方法,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土方压实研究的意义

与天然土层不同,填土层是经过挖掘和搬运等施工过程,土壤的原始结构已经受到破坏,其含水量也发生了改变,在进行土方堆填时,土壤颗粒之间必然会存在诸多的孔隙,没有经过压实的填土,压缩性较大且不均匀、压实强度低,如果遇到水后,会出现沉陷、崩解现象。尤其是在道路路基中,如果填土压实度不够,在车辆持续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导致过大的沉陷、不均匀沉降甚至失稳,影响道路运输,降低道路使用寿命,增加修补作业量。因此,在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中,需要一个标准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指导。

由于土的性质多种多样,不同的土质对外界因素的作用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土的压实来说,同样压实条件下,不同土质的压实效果是不同的,为了保证同样的压实效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一种经济、有效、合理的压实方法,对工程的成本、质量和进度都是一种保障。

2 土质及压实机理

2.1 土质

土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对于土的研究认为土是由气相、液相、固相组成的。气相是指土壤孔隙中的空气;液相是指土壤孔隙中存在的水分;固相是指组成土壤骨架的有机质及无机矿物颗粒。

2.2 压实机理

对填土进行碾压,提高其压实度,主要是针对土质组成中的三相组比例进行改变,重新排列土壤颗粒,使土壤颗粒的密实度提高,在单位体积内的固体颗粒含量提高,孔隙率降低,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新的结构强度增加。主要包括土壤颗粒之间的咬合和摩擦增加,土壤颗粒间的分子引力增加等,目的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其强度,使其稳定性加强。通过压实机械作业,土体应该达到:

1)土粒密度增大,排列靠近,粘聚力增强。

2)压实使土粒内聚力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

3)通过压实有效的排出土壤孔隙中的空气,降低孔隙率,密度增加,土体的水稳定性提高,降低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的不均匀变形的概率。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压实土基以后,有效的改善了路基的塑性变形、弹性模量、隔温性能、渗透量以及毛细水作用等等。

3 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

对压实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内因指土的性质及含水量,外因指压实器械、时间、速度、自然条件、填土厚度及人为因素等。总的来说,对压实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即土的含水量、压实功能及方法。

3.1 土质影响

对压实效果产生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土质,根据实践验证,土质的不同导致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都是不同的,分散性高的土,含水量越高,干密度越低;砂土比粘性土的压实效果好,土粒越小,表面积越大,水膜所需的湿度越大。根据室内击实试验,土质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

3.2 含水量影响

为了使填土达到结构的调整,因此进行压实,调整其密度。当前,含水量与土体压实方面的理论颇多,最常见的解释是:含水量少时,松散土由于颗粒引力保持土壤的凝聚结构和疏松状态,由于土壤中的孔隙都是连通的,空气较多水分较少,在外部压实作用下,尽管气体容易被挤出,可以增加密度,但是水分含量较少,外部功能对土粒间的引力不容易克服,土粒之间的移动不明显,压实效果也不显著;含水量大时,土粒润滑、水膜较厚、土质松软,土粒间引力降低,外部压实作用下,土壤密度较好,压实效果较佳;最佳含水量时,土壤孔隙不连通或较少连通,孔隙中的气体和水分封闭,气体压力和水分压力使得击实功的作用降低,土壤在击实作用下的相对位移加大,土体的密度也加大,接近极限值,干密度稳定;如果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时,孔隙内存在自由水,进行压实时,孔隙水难以排出,孔隙压力加大,阻止了土粒的靠拢,压实效果较差。

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1 几种土质压实曲线比较图

图2 土基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

由此可见,在进行压实时,要注意对土体含水量进行控制,只有含水量最佳时,压实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3.3 压实功能影响

对压实功能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包括压实器械的质量、品种、落锤高度、碾压次数及作用时间等,这是含水量之外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压实功能分别为600 kN·m,1 150 kN·m,2 300 kN·m,3 400 kN·m时,各因素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压实功能下的压实效果对比

从图3中可以看出,同种土壤,随着压实功能的增加,最佳含水量逐渐降低,最大干密度逐渐提高;同样的含水量条件下,压实功能越高,基础的密实度越高。也就是说,压实功能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填方路基的强度。

3.4 其他因素影响

1)填方土的拌合程度。由于所采用的填方土的土块大小、砂的分布是不可能完全均匀的,因此其均匀程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直接将这种混合程度的土用于施工中,那么土质的均匀程度及含水量就得不到保证。在碾压时,也会造成压实效果不佳。

2)压实厚度。对于压实机械而言,不同的机械压实深度是不同的。同样的条件下,土层的密度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所以,在进行填方土压实作业时,摊铺土层的厚度要合理,这是保证压实效果的方法之一。

3)各层土的平整度。在进行碾压作业的时候,土层表面的平整度会影响机械压实的均匀程度,这就造成了局部地方的压实度不高。

4 控制压实度的方法

4.1 土质选择及改善

在选择填方用途时,要考虑以下原则:充分对工程范围内土方的平衡弃借及运距以后,在没有特殊情况时,最好选择粘性土、砂性土作为填方土。雨季施工时,对填方土的改善主要是选择砂性土或者掺砂的方法。在开挖深度内取土样进行试验,确定好补砂量及补砂比例,均匀的摊铺,在原地进行均匀拌和。

4.2 含水量的控制

在进行填方路基的碾压作业时,对含水量的控制能否接近或者达到最佳含水量,是满足压实度需求的关键因素。某些地区的土,实际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土场拌和;现场拌和;必须根据土质、土场情况、实际含水量、季节以及施工工期等因素对含水量进行确定;雨季施工时,施工速度必须要加快,要做好排水工作,在下雨之前,完成碾压,防止雨水下渗。

4.3 填方土拌和均匀度、层厚及平整度控制

在高填方区进行压实作业时,土层摊铺的厚度、平整度以及填料拌和的均匀度会影响压实的效果,在对每一段采用同样的压实功能进行作业时,要保证施工中做到:

1)各层厚度均匀摊铺、填料要拌和均匀,保证压实的均匀性;

2)根据高程对平整度进行控制,保证不超过平均厚度;

3)合理控制断面的坡度,略凸为佳;

4)采用压路机和平整机配合作业,防止出现虚实现象。

4.4 碾压要求及设备选择

根据现行的规范要求,填土层的厚度不能超过规范要求,路基顶面以下80 cm内的压实度要大于96%。由此可知,通过对压实功能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基的强度,在压实功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效果趋于平稳,如果土的结构受到破坏,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时,继续进行压实,就会出现“弹簧现象”,压实效果较差,需要返工。因此,对压实功能的合理选择是保证压实效果的有效方法。此外,对压实设备的合理选择也是保证压实效果的重要举措。施工工序方面要严格执行,作业过程中,要对土壤的密度及含水量进行随时检查,使之符合压实规范的要求。

5 结语

通过在高填方路基压实施工的实践,为了保证良好的压实度,首先要选择良好填方土,关键在于对含水量的控制,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控制填土的厚度及平整度,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

[1] 易南山.浅谈高填方路基土的压实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9):91-93.

[2] 刘永跃,蒋璐璐,高雁北.冲击压实在高填方施工中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2):87-89.

[3] 郑 治,贺 铭.高填方路堤补强压实措施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9(6):11-13.

[4] 任有旺,张爱江.高填方路基压实质量控制[J].市政技术,2006(5):85-87.

[5] 何 蛟,谢世辉.如何控制路基压实度及检验[J].价值工程,2010(24):29-32.

[6] 潘荣叁.浅析路基压实度的控制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9):8-10.

猜你喜欢
填方土质含水量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冻融循环作用下土质河堤的稳定性分析
基于GEO-studio的高填方渠道边坡变形分析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
溯源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土质边坡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