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在拨动谁的神经

2013-11-08 13:05耿秋
中国新时代 2013年1期
关键词:入园公办学费

本刊记者 耿秋

快乐的孩子们

据统计,北京2011年的新生儿超过了19万,2012年可能突破20万,这些孩子只要有一半留在北京,那就意味着将有10万孩子在两三年后上幼儿园。而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将在中低档私立幼儿园及公立幼儿园中徘徊。这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

“你看,上的这破幼儿园,把孩子的胃口都弄成这样了,有营养的全不吃。”四岁小女孩甜甜的妈妈指着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愁眉苦脸地对《中国新时代》记者抱怨。

和北京大多数工薪阶层一样,甜甜妈妈休完产假就上班了,由于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所以在甜甜两岁时便被她送到幼儿园。“当时因为甜甜年龄小,很多幼儿园不收,最后只能送到方庄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包括赞助费每个月摊下来需要3,900元。”这对于甜甜妈妈这样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为了孩子,这钱也得花啊,北京上万的天价幼儿园多的是,这钱在私立幼儿园来说也不算多,而且这家幼儿园还是比较知名的双语幼儿园,条件不错,吃得也挺好,所以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很快,甜甜在这家私立幼儿园的收获让甜甜妈妈感受到了喜悦,“没几天就会说好几首儿歌,会背《三字经》,还会很完整地给我讲故事,最可喜的是,她已经会好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并能在生活中用。这钱还是花得挺值的。”

但一年后的情况就让甜甜妈妈头疼了。甜甜三岁时,因为缩减家庭开销,甜甜转学到户口所在地的公立幼儿园,费用下降到平均每月1,200元左右。“学费是少了不少,但孩子的学习进度明显慢了下来,而且幼儿园的伙食很差。可能在幼儿园吃惯了不好的,现在连肉都不吃了。我真想再转回去。”

可是,“很多时候,现实总是很纠结,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孩子也应该上点兴趣班,花销更大,所以基本上是回不去了,我一月几千块钱的收入负担不起啊!”说这话的时候,甜甜妈妈很无奈地看着正在欢笑的甜甜。

全北京像甜甜妈妈这样的年轻家长随处可见。据统计,北京2011年的新生儿超过了19万,2012年可能突破20万,这些孩子只要有一半留在北京,那就意味着将有10万孩子在两三年后上幼儿园。而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将在中低档私立幼儿园及公立幼儿园中徘徊。这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

近几年,从“天价幼儿园”到“怀孕妈妈为未来宝宝入园排队”,再到“公办幼儿园择园费”,“入园难”、“入园贵”的话题时时见诸报端,引发网民一波波舆论狂潮。“公办幼儿园进不去、民办幼儿园上不起”,正成为困扰不少百姓的头等难题。

暗潮涌动的攻坚战

“北京好幼儿园多的是,好一点的公立幼儿园我们进不去,户口、关系全都没有;好一点的私立幼儿园我们上不起,动辄几千,甚至上万。我们就只能就近选择了,反正总比老家的幼儿园好。”苗苗妈妈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总和为一万出头,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

“好在我们小区的幼儿园刚开没多久,虽然是私立的,但收费很低,加上赞助费每个月平均才1,200元不到,和公立的收费标准差不多,家里父母还能贴补不少,总体来说没有啥压力。但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就让人很担心了。他们一个班有20来个孩子,据我家孩子说,老师要忙不过来就放动画片看,有时候一看就是一天。而且伙食很不好,孩子回家后跟恶狼似的,又饿又渴。但我们不敢说啊,孩子还要在那里上,而且赞助费一下子交了三年,说多了怕老师孤立孩子。”苗苗妈妈说,“我们这些北漂也没有能力送孩子去更好的幼儿园,就只能这样将就了。”

对此,苗苗妈妈叹息,“其实那些老师也很辛苦,一个月就一两千块钱的工资,幼儿园收费低,所以配备的人手也少,工作量大,何况老师们都很年轻,以外地来的为主,流动性也很大,经常这学期完了,下学期就换新老师。这种抵档私立幼儿园收费和公立的差不多,但公立的毕竟有国家补助,服务上自然是比不了。这些情况我们都很理解,但作为家长,还是觉得很伤脑筋。”

事实上,苗苗妈妈还算是幸运的,虽然进不去公立幼儿园,至少家附近还有这么便宜的私立幼儿园可上,而很多家庭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网友“蜜姐儿”在论坛里发贴子抱怨,“公立的进不去,咱就不想了,可私立的咱也进不去,怎么那么贵,不是一般工薪族所能承受的,看来只能送回老家去。”

与“蜜姐儿”把孩子送回老家不同,很多工薪家庭毅然决然地选择将孩子挤进北京的公立幼儿园。家住北三环边的天涯网友“FJHLOOK”为了能让孩子进公立幼儿园四处碰壁,“家附近有三所公立幼儿园,周围公立幼儿园有十几所,可今年我们想给孩子报个幼儿园,都没报上。”家住朝阳区的居先生也深有同感,“我们是提前一年多报的名,而且还‘被上’了亲子班。不过好在最后终于进去了。”

毅毅家附近有一所公立的幼儿园,毅毅妈叹息,“可2012年只招收30个孩子,挤破了头也进不去啊。听说2013年扩招,我想让儿子先上这所幼儿园的亲子班,可即使上了,到时侯没人还是入不了园;不上亲子班吧,就一点儿希望也没有。私立的幼儿园离家远,坐车也不方便,真不知道怎么办好。”

事实上,为了缓解入园难问题,根据教育部要求,北京市于2011年正式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北京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方式,增加了两万多个学位。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共有幼儿园1,245所,在园儿童27.8万人;幼儿园教职工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2万人。而根据北京市公开的人口统计信息,2008-2010年,全市共有新生儿46万余人。若按幼儿园平均班额每班30人测算,未来三年北京市应有托幼机构班级15,333个才能完全满足需求,若每个班级配备两名专任教师,共需3万余人,这意味着全市幼儿专任教师缺口达到1万余人。

北京蓝月幼儿园

孩子们的早晨

北京德利国际儿童教育

亲子班

你的财源伤害了谁

事实上,公立幼儿园入园难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私立幼儿园的市场。然而,幼儿教育市场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幼儿教育机构的公益性。

“学费一个月9,000元,还不包括伙食费。”仅这一项,若按月缴,在伊顿国际幼儿园朝阳区丽都校园的小尹一年下来就得花费近11万元。这还是收费较低的双语班,如果是国际班,一个月收费12,500元。而该园工作人员则表示,学费按年缴会便宜些,双语班一年需要9万元,国际班则需要11.2万元。

据媒体报道,除学费外,就读该幼儿园,每月还得另交520元的餐费,每学期还得再交1,000元的活动费。如果是新生,额外还要交1,200元的物品费。算上这些费用,按年缴,即使享受年缴的优惠,就读伊顿丽都校园双语班,一年需要10万,国际班则需要12.2万元。这样的学费,几乎是同期北京很多大学学费的20倍。

与公办幼儿园入园难不同,私立幼儿园的问题主要是在学费的天价上。在北京,汇佳幼儿园三元桥园、21世纪幼儿园在海淀区航天桥附近新开的国际园、东城区的艾毅国际幼儿园,学费都在7-14.07万元不等。

事实上,还有更贵的幼儿园,在火爆的幼教市场推动下,“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近日,一位家长爆出猛料,去年孩子进入通州哈佛摇篮幼儿园BOBO自由城校区,为顺利入园,园方推荐了一项VIP计划:家长在幼儿园储存一笔30万元的现金,孩子就读期间可免除学费,离开时,园方会将这笔资金全数退还。据说对这VIP计划心动的并不是一两个家长。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庞标律师表示,如收取费用总额巨大或涉及家长众多,该幼儿园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中国青年报》认为,教育投入不足,学前教育被边缘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市场一片乱象的根本因素。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10年间一直维持在0.03%至0.05%之间,学前教育始终处于我国财政结构的最边缘,并在进一步边缘化。而欧盟19国,学前教育经费在其GDP中的比重平均为0.5%,相当于我国的10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体制走向市场化道路,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淡出,具体表现为公办幼儿园规模的缩小和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投入的减少。从全国来看,2009年共有幼儿园13.8万所,比1995年减少了23.3%,其中教育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等普惠性资源只有4.9万所,比1995年的15.9万所减少了2/3。

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基本是放开的,不像公办幼儿园那样受到严格限制,“客户群”也非一般的工薪家庭,而是高收入的企业家、高校老师、公司高管等。“天价幼儿园”,与其说是众多幼儿园乱收费,不如说是幼儿教育高消费的结果,是市场化的结果。

赞助费 爱恨难辨

2012年9月1日,老李和孙女被挡在当年6月就已报名定下来的一家公办幼儿园门外。“都是赞助费闹的!”老李很沮丧。2012年8月22日发布的《北京市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从9月1日起,公办幼儿园不得再收取赞助费。本以为可以少交一大笔钱的老李这回是被“本区户口”卡住的。

赞助费的历史由来已久。1997年,北京市制定一级一类园月收费标准为230元。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看来,用230块钱来维持幼儿园正常运转,差的不是一丁点儿。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赞助费应运而生,并从几百块钱一路涨到几千、上万块钱。

网友“一米阳光1501”在去年2月份发贴子说道,“终于给孩子拖关系到某公办幼儿园上学了,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去学校,报名费都没说,就让交赞助费15,000元每年,并要一次性交满三年啊。为了能给孩子上个好一点的学校,用了我一年的工资,真伤不起啊。”

“每年的赞助费由原来的8,000元上涨到1万元,而且暗示我们如果想提前‘占坑’,最好一次性交完。我们打算从小小班读起,那就等于一交就是4万元,负担不起啊。”陈女士回忆去年送女儿上幼儿园时的情况。

如今,占比最大的赞助费被取消,对去年9月入园的新生家长来说,负担确实有所减轻。而为了补偿幼儿园,收费新规对制定于1997年的保教费上限标准也作了调整。调整后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上限标准每生每月为:一级园为750元(其中市级示范园可在一级园收费标准基础上上浮20%,即900元)、二级园为600元、三级园为450元、无级类园为250元;住宿费标准每生每月不超过300元。

吉林延边伟才国际幼儿园

名苑幼儿园

据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777名社会公众的抽样调查,70%家庭表示可以承受每月1,000元的收费标准;80%以上的家庭可以承受800元以上的收费标准。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从调查结果看,规范后,大多数老百姓是能够接受的。”

然而,好园供不应求,赞助费被取消,幼儿园必然会设置新的门槛。此后,便出现了入园需要本片区户口或房本的情况。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就近入园应该是一个大趋势,但入园需要本区户口有问题。在他看来,幼儿园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性质还是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提供不应该与户口挂钩”。

可幼儿园有幼儿园的难处,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看来,房产证、户口本必然会成为取代赞助费的一个门槛。“上幼儿园没有户籍要求,但毕竟人家住周边,要不凭什么收这个孩子,不收那个孩子呢?”

“收赞助费,我们这样中等收入的家庭还可以找个好点的幼儿园,不收赞助费,好的公办幼儿园更进不去。”取消赞助费后,有家长很担忧,“如果没有赞助费,没有关系,公办的你就进不去,单位办的幼儿园就更别想。如果以后入园的费用都差不多,很容易导致‘有权的进公办园,有钱的进私立园,无权无钱的进黑园’”。

正如打算今年送孩子入园的王先生所说,“收了这么多年赞助费,忽然一下子不收了,感觉心里没着没落的。我们既没有北京户口,也没有房产,真不知道明年该怎么办!现在看来,进公立的希望基本没有,高档私立的根本上不起,或许只能上差一点的私立幼儿园了吧。对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我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能有新的政策照顾一下我们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不要再经历这样的煎熬了。”

美国卡布国际幼儿园西安分部

链接

国外幼儿教育情况

世界上不同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类型是不同的。比如,欧洲经合组织国家(OECD)主要是通过公共财政来支持幼儿教育。其中一些国家不论父母的就业状况和收入如何,幼儿教育均是免费的;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采用国家财政支持和根据父母收入交费并行的方式,父母所支付的部分一般不高于费用的30%。

【英国】英国规定,幼儿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招收5-7岁的儿童。

【法国】在法国,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虽然不是强迫的,但免费实施,所有2-7岁的儿童均可就近上幼儿学校。

【荷兰】荷兰的幼儿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招收4-6岁的儿童。

【朝鲜】朝鲜在宪法中规定国家对全体儿童实行一年学前义务教育。

【日本】日本政府已计划将幼儿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围,9年制义务教育将会被延长到10-11年。【俄罗斯】在俄罗斯,婴儿出生后2个月就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一直到7岁;7岁后便上小学一年级。7岁以下儿童有44%进入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创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通常是免费的,父母的经济负担不重。

【捷克】在捷克,3-6岁的儿童可享受幼儿教育。大多数幼儿园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6时至下午6时,不计任何报酬。目前,幼儿园为儿童提供快餐,这项服务的费用每天约需0.5美元。

【比利时】比利时有完善的义务教育体制,全国实行免费的义务幼儿教育。

【塞浦路斯】塞浦路斯的教育体系与传统欧、美国家教育体系相似。小学、中学实行义务、免费教育制度。塞浦路斯国家很小,公立幼儿园免费,个别私立幼儿园象征性地收取每个月几十欧元的费用。塞浦路斯鼓励生育,生孩子越多,福利越多。在上幼儿园方面,生第3个孩子再上幼儿园就可以免费了。

【芬兰】芬兰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只要有人愿意学习,能考得上,可以从小学一路念到博士,学费全免,上大学的时候,政府还有补贴。幼儿园方面,虽说幼儿园不算全民免费教育体制内的机构,但其学费却相当低。芬兰的幼儿园叫做育儿中心,一般每个月200欧元,包括午餐和点心。这笔学费应该是芬兰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最大的开支了。200欧元,大约2,000元人民币,对芬兰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芬兰一般人均收入是税后1,800欧元/月到2,800欧元/月。实际上,育儿中心看情况收费,父母没收入的话,KELA就是芬兰的福利机构,会给一定补贴,家庭经济差的话,基本不用自己拿钱。当然,如果有人造假的话,KELA也能查出来。上完幼儿园,到了7岁的时候,就可以上小学了,自此以后芬兰学生不用再出一分钱学费了,所有学费都是由政府出。

猜你喜欢
入园公办学费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我的兴趣班学费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宝宝入园巧加餐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大学学费“涨声”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