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用语浅谈

2013-11-11 01:59任树锦
关键词:单音节平声用语

任树锦

所谓教学语,它包括备课用语和授课用语。备课用语和授课用语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接受用语者。要使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且乐此不疲,作为教师就应该常常研究自己的教学用语。

主持每节课、每个教学片段的教学用语,课前准备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他所要面对的场面的概况和需求,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它还承担了打气和安定心情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用语内容涵盖了如何开场(课)、如何串联、如何形成高潮、如何结束(课)等,这需要教师认真准备,周密策划。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面的学生主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偶尔使用一些文言也要恰当到位。有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的,有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的,有意义和用法相近而修辞色彩不尽相同的词语等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词语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准确,二是简洁,三是有生命力。每个词语本身固然无所谓准确、简洁、有生命力。但是教师将词与词语组织起来连成句,由句连成段共同表达某个意思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标准。

一、表达尽量准确

“准确”是指说话符合事实,运用词语恰如其分。即通过恰当妥善的语言形式正确的表达教学内容。我国古人是很讲究选词恰当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见”字,有的书上写成“望”字。“见”和“望”究竟用哪一个较准确呢?应该说原书中的“见”字准确。理由是陶渊明在采菊之时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合,用“见”字是恰如其分的,它不仅说出“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的情境,而且把陶渊明那种闲逸自得,悠然忘怀的神情勾画出来。如果改成“望”字,全句使人感到陶渊明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就不会有什么神韵了。

用语的正确贴切是衡量语言的重要标志。不应该用那些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语言,应该用有生命的语言,说那些自己和学生确实都能听懂的话。

用词准确是教师语言艺术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做到准确,还得做到简洁和有生命力。简洁和有生命力是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得的,如果没有做到准确就谈不上简洁与有生命力。

二、用词尽量简洁

“简洁”是指说话没有累赘和堆砌的东西,以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说,这是他们从实践中得出来的格言,古人为了求得文字的简炼是十分强调要删减“芜词累句”的,而不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美,冗长的语言是藻饰”。

注意推敲用词,不应该粉饰,做作和卖弄,用能写出真意的白描手法,用几个词语,描述出形象的最突出的特征来,既着墨不多,又能生动逼真,并且使人觉得意味深长。一个深思熟虑的单词,胜过千百句废话。

有部分或有时候听到教学语言中语意不清,用意不明,让学生听了半天不知所云,有两种情况是要注意的。

①废话太多,语序颠倒。

听和阅读是不一样的。低段学生在听时很难分清主次,只好是教师说什么他听什么。如果教师废话多了,不着边际的话多了,离题的话多了,必然影响语言的明确性,分散和耗费了时间和师生的精力,影响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在说话的意思很复杂时,要用短语,这是出于“说和听”的方便,同时注意语速,低段每分钟大约说150到200个字,中段180到230个字,高段210到270个字。

如果修饰语或联合成分多,句子就很长。只要把句子的修饰语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分,把联合成分拆开,形成排比句式就容易上心,而且容易理解。

在口语上,应该多一些顺序表达,通常情况下不倒装。视觉接受可以有所选择,听觉则不行,听话只能一句接一句听,不可能跳来跳去,随意选择听。

②简洁要有度。

简洁是指句子内容少得恰如其分,如果过分了,就是“简陋了”,我们说课堂教学教师说话一定要精炼,但是精炼不是一味求简,一味求短;而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当繁则繁,当简则简,不当长而长是冗长,当不简则简就是苟简,两者同样是不足取的。

古往今来的大文学家,大语言学家无不提倡“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如果约而不通,省而不明,那就是写教案,课堂教学用语的大毛病了。

三、表达要鲜明,活泼和有生命力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用字造句不仅要求准确、简洁、还要求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是指说话用词自然亲切,适以悦耳,具体形象,故而有活力,能感动人。

学生当然不喜欢硬邦邦的话语,而喜欢亲切自然的话语,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反映,亲切是热情的流露。古人说“情欲信,词欲巧”。学生最爱听的亲切自然的语言往往来自于教师热情真切的情感。

课堂教学教师语言的亲切自然、不单是教师表达技巧的问题,更是教师的辞章技巧问题,这些技巧大致有:

①称谓贴切。(略)

②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

当学生听到老师在说:“我”,“我们”,“你们”,“你”,“某某同学”,“同学们”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亲切,如同参与到了活动中去,消除了听和说之间的距离,造成了直接交谈的氛围,产生入境效应,同感同受同思同想,又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

四、表达应该适口悦耳

教师没有响亮的声音和动人的声调,学生很大程度上就不喜欢听,那么语音效果就不好。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说话不仅要考虑叙事立论,传情达意,准确生动,还要考虑每个词语清晰响亮,明朗生动。教师语言转瞬即逝,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如果教师语言不清晰,不响亮,不悦耳,学生就会什么也听不清,听不明白。

耳朵不如“心灵的窗户”那样精明,耳朵听不清楚就会使人烦躁,听话人兴趣就会大为减弱,于是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出现障碍。若想使学生对活动内容清晰明了,爱听,那么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晰、响亮、适口悦耳。掌握“适口悦耳”有几个要点:

①常见的一些音节响亮的字眼。

元音的发音比辅音响亮,元音中又以开口呼韵母(a o e ai ao ei en ang eng ong等)为最。吐字发音时气流不通畅,声音就不响亮,如:“女” “鱼”“绿” “出”“突”“努”“苦”等等,就是因为发音时嘴张不大,气流在口腔部位受阻,固而声音不响亮。教师使用这类不响亮的字词多了,势必影响学生的收听。如果你感觉那些字你说不响亮,其实换成同音字或同义词可以避免。如“与”换成“和”,“至”换成“到”,“如”换成“像”,“日”换成“天”,“迅速”换成“很快”等。

汉语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长、音质、音强)。造成了汉字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汉字中的字音有些明朗,高亢,响亮,有的字音低沉,幽微,暗哑,这些现象是由于声带振动形成的,是由发音气流深浅、松紧、大小、强弱多少决定的。

②平声字词响亮,仄声字词不响亮。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拼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平声字说起来音调提得高、长,声音传得远,音感强烈,仄声字听起来短促,声音传不远,音感不强。

古时候有个和尚在《玉钥匙歌诀》中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音学辨微》中说:“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短实,如击木石。

课堂教学教师用语中,特别是中低教学段用语的每句话的末尾,要尽量控制仄声字,最好用平声字,但也要防止句句都用平声字压尾的现象。

③双音节词比单音节词声音清晰,明朗。

我们在平时说话时,双音节词的音波比单音节词的音波长,因此声音就响亮,上口悦耳。如“时—时候”,“空—空洞”,“响—响亮”,“友—朋友”,“已—已经”,“到—到达”等等。

再如量词、动词、形容词中的“条条”、“个个”、“道道”、“看看”、“翻翻”、“用用”等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单音节的词换成双音节的词,这也是口语的要求。日常口语中是很少使用单音节词的,单音节词词义较宽,而双音节词表达比较具体。如时间概念词“时”可换成“时机”、“时候”、“时期”、“时分”等,可根据需要具体运用。

五、尽量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

只有具体形象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有生有色,亲切活泼,有生气,并在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只有通过长期的语言艺术加工提炼之后,才具有语言艺术形式和音乐美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和音乐的审美价值在于:

——不用长定语,文自夹杂的句子。这种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会变成疙瘩,既不流畅也不好懂。

——少用关联词(语法课例外),适当地运用语气词。

——不用或少用诗意很浓的句子。

——不是徒劳无益地全被抽象和所谓华丽的辞藻代替。

——不使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及倒装句式。

——适当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提问方式提起学生的注意或用来引出下文,这样使语言有起有伏,语气自然活泼生动。

总之,教师的备课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用语如果能像淙淙的流水,舒卷的行云,清晰流畅,活泼自然,就会使学生“舒心悦耳”,收获颇丰。

(作者单位:四川省汉源县宜东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单音节平声用语
“V着呢”中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V”的语义特征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行唐方言平声调值分析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礼貌用语大家学!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一三五不论”之我见
网聊用语荟萃
春节用语的英语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