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R 理论的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2013-11-12 07:05陈梦龙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投资方信息系统管控

陈梦龙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60)

1 引言

BT(Build-Transfer)模式以其突出的融资能力,能将民间资金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但这种“超前消费”的建设模式,由于法律机制的不健全、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给项目发起方带来了风险。特别是在BT 项目的回购阶段,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工程管理、维护责任以及相关权利与险的转移,容易出现各方互相推诿,形成管理真空期。

从BT 模式交易结构来看,其核心关系是项目建设前期投资方投入资金,成立项目公司,施行业主权责以及建设项目后期发起方分期支付项目回购款对项目进行回购。根据项目生寿命周期的划分,从BT 项目发起方和投资方介入的角度,对BT项目的运作过程进行描述,如图1 所示:

图1 BT 项目发起方与投资方介入时间图

从BT 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看,存在两次业主权转移的过程,一是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发起方将项目业主权转移给投资方开始施工建设;二是在项目竣工后,发起方对项目进行回购,重新获得了项目的业主权。特别是后者,在实际情况下,项目发起方往往采取多次、分阶段的支付方式对项目进行回购。这也就造成在项目回购阶段中,发起方要应对较多风险,这也是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发起方最需要做好风险管理控制的阶段。

2 BT 项目回购阶段发起方风险管控机制理论基础

2.1 BT 项目主办方回购阶段应对风险的特点

影响发起方对项目回购工作的风险因素有很多,首先,从BT 项目回购阶段来看,发起方所选择的回购方式、回购期限以及回购期计息方式的不同会对回购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相对于BOT项目,由于不存在运营“O”的过程,投资方在竣工验收后直接将项目移交给发起方,而不对项目运营效果负过多的责任,这也就造成BT 项目发起方在回购阶段要更多的承担工程质量、造价等方面的风险;最后,与其他类型的项目一样,BT 项目也会受到外界社会环境如政策、经济等情况的影响,由此给回购带来一定的风险。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将影响BT 项目发起方回购工作的风险分为环境类风险、项目建设风险、回购阶段风险三类(表1 所示)。由此可见,影响BT 项目回购工作的风险因素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中。正因为BT 回购阶段风险的特殊性,所以项目发起方在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控制时应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回购阶段。

2.2 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的引入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是由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 于20 世纪末提出的,其核心定义是:为了极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其中“极大”、“业务流程”、“根本”和“彻底”是BPR 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对BPR 特征的最本质的概括。由于BT 项目回购阶段发起方应对风险的特殊性,以往以“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为主要流程的风险管控机制往往不能满足BT 项目发起方在回购阶段对风险的管控要求,因而将以业务流程为中心BPR 理论引入到风险管控机制的设计中来,其目的就是对原有流程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BT项目发起方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工作的要求,并构建一套有利于发起方对项目控制的风险管控机制。

2.3 基于BPR 理论的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概述

运行机制是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组合。将BT 项目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多且组织层次间管理协调难度大,因此在从机制层面对BT 项目的运作进行分析时,应考虑BT 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要实现的各种功能的组合,以及项目组织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尤其是在BT 项目回购阶段,发起方对风险管控机制进行设计的时候更应把握BT 项目本身系统性的特点,借助BRP 理论的思想从管理流程、管理组织、机制结构上对原有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同时引入信息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动态的、资源共享的BT 项目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

3 基于BPR 理论的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设计

3.1 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BPR 理论为BT 项目风险管控机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在研究机制涵义的基础上,通过对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所应对风险的特点,以及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动态性、层次性、目的性及整体性的特点,从发起方的利益角度出发构造以风险管控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管控组织为核心、以风险管控信息系统为依托的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模型,如图2 所示:

表1 影响发起方回购的风险因素表

依据图2,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框架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风险管控工作系统是该机制框架的主体,也是风险管控机制功能的实现单元。其他两个子系统构成了风险管控机制功能实现的协同单元,分别从规章制度及机制结构的层面为风险管控工作系统提供保障与辅助。

图2 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框架图

3.2 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实现单元

风险管控工作系统应对是影响BT 项目发起方回购工作的相关风险因素,由图2 可知,该子系统由风险管控组织、风险管控工作流程和风险管控信息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如图3 所示。

图3 风险管控工作系统框架

组成风险管控工作系统的三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运作,风险管控组织接受风险管控信息系统的指导,提高风险管控的水平,并将其运用到风险管控工作当中。同时风险管控组织业不断从风险管控工作流程中获得经验,更新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在该子系统中,风险管控信息系统还能够不断接收项目外环境的信息,提供给风险管控组织,使其能够应对外接环境变化,以使该风险管控机制系统具有动态性与可更新性。

(1)构建以发起方为协调核心的风险管控组织

风险管控组织,指与风险管控工作流程相关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层次关系。由于BT 项目涉及到的利益主体较多、协调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因此BT项目发起方回购风险管控机制需要打破以往一味将风险转移给投资方,以投资方为主体的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将发起方纳入到风险管控的组织结构中来。改造后的风险管控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图3 所示)。由于项目发起方在BT 项目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因此将其置于风险管控组织的协调层,负责BT 项目全过程中风险管控的协调工作。投资方和监理单位处在控制层,负责风险管控的决策工作,并提供给处在执行层的施工单位和项目公司相关信息,使其进行具体的风险管控工作。控制层和执行层同时接受项目发起方的协调,并不断反馈信息,最终使发起方能够总体把握风险管控工作。

(2)以风险分担为主体的风险管控工作流程

风险管控工作流程是该子系统的工作重点,也是整个风险管控机制围绕的主线,因此应对以往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根据BT 项目的运行特点,项目发起方在项目建设前将业主权移交与投资方,投资方根据发起方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组织建设。因此项目发起方为保证在回购阶段能够以理想的回购价回购到质量良好的建成项目,就要对影响回购的风险因素做好事前控制。这里引入“二次风险分担”概念,即项目建设前的风险初次分担和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二次分担。由于合同或契约的不完备性,会导致BT 项目发起方在与投资方签订合同进行风险初次分担时不可能涵盖建设过程的全部风险,因此需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初次分担的漏洞进行弥补、对其不当之处进行调整,这就构成了风险二次分担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再谈判和鉴定补充协议的方式对项目建设前未明确的风险以及建设过程中出现新风险进行再次分担。

(3)建立风险管控信息系统

风险管控信息系统由风险管控数据库和信息分析模块整合而成,是实现信息传输与反馈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风险管控机制不断更新的神经中枢。在机制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不断收集项目外部环境信息,通过信息分析模块的处理,输出相关风险因素传递给风险管控组织,使其不断提高风险管控方法并用于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流程,同时更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以确保系统本身的实效性。另外,风险管控组织收集风险管控工作流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的查找,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管理办法,反过来利用信息系统保证该阶段风险管控工作的有序进行。风险管控信息系统的嵌入保证了风险管控机制的动态运行。

3.3 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协同单元

为BT 项目发起方回购阶段风险管控机制增加协同单元,是对机制结构进行改造的结果,改变以往风险管理单一的工作结构,将其他管理方法,如建立规章制度和激励、监督、协调等与其相结合,辅助发起方做好回购工作风险管控的工作。其中,风险管控保障系统从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中体现出来,通过明确相关利益主体风险管控工作的责任及权利,为整个机制系统提供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在风险管控辅助系统中,监督机制保证了BT 项目的各参与方在发起方的监督下,有序的进行风险管控工作,同时项目发起方利用协调机制统筹各参加方,使其在建设项目的大环境下协同合作。另外,为保证各方能够竭尽其最大限度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就离不开激励机制的保障。

4 结论

本文是在BT 项目回购问题的基础上,对回购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项目发起方风险管控机制进行设计,构建了以风险管控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管控制组织为核心、以风险管控信息系统为依托,为BT 项目发起方在回购阶段合理规划回购方案,正确进行风险管控,提供一个框架与借鉴。从项目内部来看,利用三个子系统功能的耦合实现了对BT 项目回购风险的控制。从项目环境来看,对处在回购阶段的项目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沟通,利用信息系统的收集与传递实现机制的动态运行。

[1]杜亚玲,尹贻林.回购式契约视角下政府对BT 项目的投资控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177-179.

[2]张立茂,吴贤国,蒲晓燕,蒋乐,周俊.BT 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1(5):68-71.

[3]严玲,赵华,杨苓刚.BT 建设模式下回购总价的确定及控制策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76-81.

[4]曹雷,孙乐.城市轨道交通BT 项目回购总价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J].民营科技,2012(5):114-180.

[5]王闯.关于BT 投资模式的探讨[J].财政研究,2005(11):40-42.

[6]吴德潘.BPR 理论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4):55-58

[7]冯钧.面向BPR 的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J].大众科技,2009(7):37-38.

[8]陈辉,华周卉,王孟钧.大型建设项目组织运行机制模型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3):13-17.

[9]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10]胡韫频,高崇博,田靖民.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机制构建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17):78-80.

[11]杜亚灵,尹贻林.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框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

猜你喜欢
投资方信息系统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海底铁路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