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诗余》成书年代及编者再考辨

2013-11-14 13:04陈丽丽
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武陵草堂编者

陈丽丽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北京 100872)

《草堂诗余》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应歌词选,自产生之后,流传甚广。由于历来传播者目的及喜好不同,从而一直处于被修订、被改编的状态中,致使版本众多,收词数目、编者署名差异很大。就编者而言,后世文献及各种版本中关于宋代的有:阙名、何士信、胡仔、武陵逸史等不同署名。当代学者杨万里曾在《关于<草堂诗余>的编者》一文中认为该词选的正确署名应为:(宋)书坊原编(宋)何士信增修(明)顾从敬(武陵逸史)改编。至于《草堂诗余》的成书年代,四库馆臣认为在南宋宁宗庆元年以前,今人已广泛接受,然而此结论相对比较粗疏。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宋人的相关文献及《草堂诗余》具体文本情况,对这部词集的成书年代以及编者问题进行更深入细化的考辨和分析。

《草堂诗余》是唐宋词选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龙榆生曾言“《草堂》之流布尤广,传刻至数十百种之多”,在《草堂诗余》众多文本中,迄今可见的有四十余种,其中明代版本最为繁复,包括存世本35 种、著录本4 种。元代存本两种:至正癸未(1343)庐陵泰宇书堂刻本及双璧陈氏至正辛卯(1351)刊本。泰宇书堂癸未本今藏日本,清水茂先生《至正癸未庐陵泰宇书堂刊本<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后记》有记述;双璧陈氏辛卯本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遗憾的是,宋本《草堂诗余》今已不存,原始选本更无从窥见。在现存版本中,元代的泰宇书堂刻本、双璧陈氏刻本、明代最早的洪武壬申(1392)遵正堂刻本皆刊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这三个版本选词、注释及附录的词话评论大体一致,仅略存差异,可以说最体现宋本风貌。由于元代最早的泰宇书堂刻本“转不如洪武本完善”,因此本文以双照楼景洪武壬申孟夏遵正堂新刊《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为参照。

一、《草堂诗余》的成书年代

《草堂诗余》的成书时间,清代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时在《草堂诗余》提要中已有考订:“《草堂诗余》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旧传南宋人所编。考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四库馆臣认为《草堂诗余》成书在南宋宁宗庆元(1195-1200)以前,该结论已成定论。细而究之,《四库全书》推断的成书时间比较粗略,其论据是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四中所录的一则资料:

《草堂诗余》载张仲宗《满江红》词“蝶粉蜂黄都褪却”,注:“蝶粉蜂黄,唐人宫妆。”仆观李商隐诗有曰:“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知《诗余》所注为不妄,唐《花间集》却无此语,或者谓蝶交则粉落,蜂交则黄落。

该书所引《草堂诗余》《满江红》“蝶粉蜂黄都褪却”一阕并非张元干之作,作者应为周邦彦。但足以说明在王楙生活的年代,《草堂诗余》已在社会上流传。王楙,字勉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卒于宁宗嘉定六年(1213)。其《野客丛书》共三十卷,卷首有作者自序:

仆间以管见,随意而书,积数年间,卷袠俱满。旅寓高沙,始命笔吏,不暇诠次,总而录之。为三十卷,目之曰《野客丛书》。井蛙拘墟,稽考不无疏卤,议论不无狂僭,君子谓其野客,则然不以为皋也。皇宋庆元改元三月戊申日下稷,长洲王楙书于不欺堂之西偏。册P549 下)

又有补记:

此书自庆元改元以来,凡三笔矣。继观他书,间有暗合,不免为之窜易,转乌为舄,吏笔舛伪,以竢订正。续有数卷,见别录云。嘉泰二年十月初五日,楙再书于仪真郡斋之平易堂。

可见《野客丛书》初次成书于庆元元年(1195),后修订完成于嘉泰二年(1202),据此可断《草堂诗余》初选本的编成下限应在庆元元年,即1195 年,最迟不会晚于宁宗嘉泰二年,即1202 年。

关于《草堂诗余》成书上限,可依据所录词人、词作的年代推断,应在南宋高宗绍兴以后。以洪武遵正堂本《草堂诗余》来看,除去新增、新添词人,原始本中所录词人最早为李白;晚唐五代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五家;北宋词人在集中所占比重最大,约有四十位;南宋词人数量亦不算少,有南渡时期叶梦得(1077-1148)、汪藻(1079-1154)、李清照(1084-1155)、蔡伸(1088-1156)、张元干(1091-1160)、康与之等,还有一些生活创作在乾道、淳熙年间的词人,如:范端臣(1116-1178)、韩元吉(1118-1187)、京镗(1138-1200)、辛弃疾(1140-1207)、刘过(1154-1206)、史达祖(1163-1220?)等。根据集中所录这几位年代较晚的词人可以初步断定,《草堂诗余》成书上限应在孝宗淳熙年间。特别是辛弃疾《蝶恋花》(谁向椒盘簪彩胜)“元日立春”一阕,可为佐证。该词选中共有辛弃疾词10首,其中9 首标明为新增或新添,仅此一首未注增、添,应视为初选本辑录之作。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订,此词在《花庵词选》中署为“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因此写作时间确定为淳熙十五年(1188)。综观《草堂诗余》所录词人词作情况,这首非增非添且有明确编年的稼轩词可以把《草堂诗余》的成书上限断定为淳熙十五年,即1188 年。

需要提及的是,该词选后集卷上节序词“端午”中有一首署名刘潜夫(后村)的《贺新郎》(深院榴花吐),既没标新增,也没注新添。刘潜夫即刘克庄,南宋江湖诗派领军人物,生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年),卒于度宗咸淳五年(1269)。在整部词选所有未标增、添的词作中,仅此一首创作时间明显要晚于淳熙十五年(1188)。据王楙《野客丛书》所推断《草堂诗余》成书不会晚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而刘克庄在此年仅15 岁,不太可能有词作流传。由于《草堂诗余》成书后增删较大,所以刘克庄这首咏端午的《贺新郎》极可能是后来补入而未注明增添之作。排除这个疑点后,我们可以把《草堂诗余》初选本成书的时间定于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至庆元元年(1195)之间,最迟不会晚于宁宗嘉泰二年,即1202 年。

二、《草堂诗余》的编者

《草堂诗余》诞生以来,增删繁复,版本众多,因此编者的成分极为复杂。除了李东阳、李锦、张綖、胡桂芳、顾从敬等大批明代文人参与改编、重修外,与宋代相关的《草堂诗余》编者有“阙名”、“宋何士信编次”、“苕溪胡仔编”、“宋武陵逸史辑”等四种署名,现予以辨之。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草堂诗余》编辑情况的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该书卷二十一“词曲”有录:“《草堂诗余》二卷、《类分乐章》二十卷、《群公诗余前后编》二十二卷、《五十大曲》十六卷、《万曲类编》十卷,皆书坊编集者。”又云:“《阳春白雪》五卷,赵粹夫编。取《草堂诗余》所遗及近人所作。”

陈振孙(1179-1262),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他出身诗书之家,未冠时便嗜书如命。嘉定八年(1215)至嘉熙三年(1239)辗转在浙江、江西、福建等文化发达、出版繁荣的地区任职,得以收集、见录大量典籍。淳祐四年(1244),陈振孙入京为国子监司业后,更是博览馆阁秘籍、公卿藏书。他编写的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叙述诸书源流,州分部居,议论明切,为藏书家著录之准”。陈振孙收集编录的年代距离《草堂诗余》形成不过几十年,所记载的情况应该比较确凿。现存较早的元代至正癸未泰宇书堂本,明代洪武壬申遵正书堂本《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皆未署选者之名,亦可作为坊间无名氏所编的佐证。

存世《草堂诗余》各版本中,所见署名较多的为“何士信”,如元代至正辛卯双璧陈氏刊本目录下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代刊本大多题为“何士信辑”,如嘉靖三十三年杨金刻本《草堂诗余》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署名为“宋何士信辑”;《类编草堂诗余》三卷,署名“何士信辑、胡桂芳重辑”。至于何士信与《草堂诗余》的关系,当今学者普遍认为他并不是《草堂诗余》的原编者,而是宋代最重要的增修者。杨万里对何士信及增修时间曾有考辨:何士信,字君实,建安人,生活时代约宋末元初。《草堂诗余》不仅新添两首黄昇词作,且所添之词、所引词话多出自玉林词选(玉林乃黄昇之号),由此可以说明何士信对黄昇颇为欣赏与熟悉。由于黄氏《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自序署为“淳祐己酉”,可见黄昇词选成书于1249 年,因而推测何士信增修《草堂诗余》的时间不会早于此年,即宋理宗淳祐九年。

此外,《草堂诗余》编者亦有胡仔之说。元代黄溍《记居士公乐府》有云:“右居士公和东坡《百字令》,见苕溪胡仔所编《草堂诗余》,评曰‘东坡赤壁词语意高妙,真今古绝唱,近时有人和此词,题于邮亭壁间,不著姓氏。语虽粗豪,亦气概可喜。’溍以家集较之,不同者三十九字。家集盖近岁溍从族人访求编入,而苕溪则得于当时壁间所题,然亦间有舛误而不可通者,乃传刻之讹也,今悉以家集订定焉。”明代赵琦美《脉望馆书目》“荒字号 史 附集词类”中有:“胡元《草堂诗余》一本”此外还录有“《续草堂诗余》一本”,“《草堂诗余续集》四本”,皆未署名。邓子勉教授认为“胡元”乃“胡元任”之误,亦为胡仔所编之证明。

胡仔,字元任,绩溪(今属安徽)人。生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卒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有《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草堂诗余》中的词评大量引录《苕溪渔隐》之语,如前集卷上李易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阕评曰:“《苕溪渔隐》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知佳句。如云‘绿肥红瘦’,只此语甚新。又《九日》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此则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另:徐干臣《二郎神》(闷来弹雀),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周邦彦《隔蒲莲》(新篁摇动翠葆),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李汉老《念奴娇》(素光练静),周邦彦《西河·怀古》(佳丽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吕本中《满江红·幽居》(东里先生),苏轼《八声甘州·送参廖子》(有情风),黄庭坚《品令》(凤舞团团饼),张先《醉落魄·咏佳人吹笛》(云轻柳弱),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晁叔用《汉宫春》(潇洒江梅),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皆引《苕溪渔隐》词评。此外,新增、新添之作也多有词话出自《苕溪渔隐》,如:新添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新添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冥处),新添苏轼《行香子》(北望平川),新增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新增寇平仲《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新增陈去非《临江仙·夜登小阁忆吴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等。

综观《草堂诗余》全集,引用《苕溪渔隐丛话》评论的词作共有23 首,其中新增、新添有6 首,可见《草堂诗余》与《苕溪渔隐丛话》关系相当密切。邓子勉教授认为胡仔编《草堂诗余》具有合理性:第一,王楙所见《草堂诗余》在南宋中叶前,与胡仔生活年代相同;第二,《草堂诗余》所附词话,绝大多数见于《苕溪渔隐丛话》;第三,《草堂诗余》与闽中坊间编刻有关,胡仔南渡前后在福建仕宦过。笔者认为《草堂诗余》编者不可能是胡仔。首先,《苕溪渔隐丛话》与《草堂诗余》二书编纂态度、编订风格差异极大。胡仔文学造诣颇深,所编《苕溪渔隐》别裁真伪、去取谨严;而《草堂诗余》则显得十分粗疏,词作署名及体例编订颇为杂乱,比如词人署名:苏轼有题东坡、苏东坡、苏子瞻;欧阳修有题欧阳永叔、六一居士;黄庭坚有题黄鲁直、黄山谷;李清照,亦作李易安;秦观,亦作秦少游。此外,还有不少词作署名有缺失或错误的现象。《草堂诗余》这种混乱的编辑状况与学养深厚的胡仔很难对应起来。其二,《草堂诗余》录有10首康伯可词,其中初录4 首,增添6 首,无论初录还是新增,康伯可词在全集中所占比例都相当大。通过《宋史》可知,胡仔之父胡舜陟素与秦桧不合,后遭秦桧陷害致死。这种家世经历,定使胡仔对秦桧及其党人难有好感。而康与之乃秦桧门下十客之一,附桧以求进。假设《草堂诗余》为胡仔所编,从情理上讲,应该不会在初选本中出现多首康伯可之词;其三,《草堂诗余》所引《苕溪渔隐丛话》中的词评,署名颇杂,有称“苕溪丛话”、有称“苕溪渔隐”、有称“苕溪”,若该词集为胡仔编选,自署名应当不会如此混乱。《草堂诗余》约有四分之一词后附有词评,新增添作亦有不少,所引词评除《苕溪渔隐》外,出自《古今词话》、《复斋漫录》也不少,尤其许多署名《玉林词话》、花庵、花庵词客的词评出自黄昇,可见词后评论多出自增添者之手。因此可以说《苕溪渔隐丛话》对《草堂诗余》影响很大,但并不能以此推断胡仔乃《草堂诗余》之编者。

《草堂诗余》还有署名为“宋武陵逸史”,如:《四部备要》2260 册录“草堂诗余:四卷/(宋)武陵逸史辑”,《丛书集成三编·六四·文学·词别集》中录“景明洪武本草堂诗余前集后集/(宋)武陵逸史辑”。也有把“武陵逸史”标为明人,如嘉靖二十九年版《类编草堂诗余》署名为“宋何士信辑;明武陵逸史编次”。杨万里《关于<草堂诗余>的编者》一文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万历年间刻《集古印谱》中找到线索,该书题为“武陵顾从德汝修校”,顾从德,字汝修,乃顾从敬之兄,其兄自署“武陵”,那么“武陵逸史”为顾从敬之别号当在情理之中。因此,“武陵逸史”即顾从敬,而并非宋人。后人公认顾从敬是明代分调本《类编草堂诗余》的编纂者。他在何士信《草堂诗余》基础上,把传统的按题材分类改为按词调分类,以小令、中调、长调为标准进行重新编订。自顾氏分调本出现后,在明代流行一时,续编不断,足见顾从敬在《草堂诗余》传播史中地位之重要。何良俊序言中提到:“顾子汝所刻《草堂诗余》成,问序于东海何良俊。……是编乃其家藏宋刻本,比世所行本多七十余调,是不可以不传。”序言署为“嘉靖庚戌七月既望”,由此可断顾从敬分调本《草堂诗余》刊刻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

通过以上辨析可以得出结论:《草堂诗余》的初编者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1188-1202)坊间无名氏,何士信在理宗淳祐九年(1249)之后增修编订,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武陵逸史”顾从敬进行分调重编,形成新的分调本系统。当然,在《草堂诗余》流传的数百年间,还有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文人以及大量乐工歌伎按照自己喜好或所需不断进行增删改编,尤其明代版本中重编、新编之类的署名更为复杂。纵观整个词学史,极少有词选像《草堂诗余》一样,如此频繁地被修订、被重编,这种现象,正是该词选富有实用性和生命力的一个佐证。

〔注释〕

①陈振孙生年有1181 年之说,此处定为1179 年,参见周佳林硕士论文《略论陈振孙对目录学的贡献》,湖南师范大学,2008 年5 月,第13 页。

②杨万里《关于<草堂诗余>的编者》一文认为《绝妙词选》成书于1250 年,有误。

③见《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七·胡舜陟》:“舜陟与源(吕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源以书抵秦桧,讼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桧素恶舜陟,入其说,奏遣大理寺官袁柟、燕仰之往推劾,居两旬,辞不服,死狱中。”

④赵彦卫《云麓漫钞》:“秦太师十客:施全刺客,郭知运逐客,吴益骄客,朱希真上客,曹咏食客,曹冠门客,康伯可狎客,□□庄客,□□词客,汤鹏举恶客……康伯可,捷于歌诗及应用文,为教坊应制;秦每燕集,必使为乐语词曲。”见《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169 页。

〔1〕杨万里.关于《草堂诗余》的编者〔J〕.文献.1999(3).

〔2〕龙榆生.选词标准论〔A〕.龙榆生词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刘军政.明代《草堂诗余》版本述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清水茂著.赵晓兰译.至正癸未庐陵泰宇书堂刊本《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后记〔J〕.成都大学学报,1986(4).

〔5〕吴昌绶.草堂诗余跋〔J〕.吴昌绶、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永瑢、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7〕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胡玉缙、王欣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1964.

〔10〕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11〕赵琦美.脉望馆书目〔M〕.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第10 册)〔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邓子勉.宋、元时期《草堂诗余》的刊刻及其演变〔J〕.唐圭璋先生诞辰110 周年纪念暨词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武陵草堂编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遣怀
茶山道上
武陵酒
武陵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研究
由对立走向友善
武陵晨曦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