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家族 奢华的崩溃

2013-11-17 07:03赵福帅
英才 2013年12期
关键词:齐奥帕特里鲁道夫

文|本刊记者 赵福帅

古琦欧有个习惯,就是爱拿三个儿子互相比较,让他们相互嫉妒和仇视,引发兄弟之间的冲突。

Gucci目前是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规模庞大的Gucci集团旗下现已包括Gucci、Bottega Veneta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类包括服装、饰品、珠宝、皮具、化妆品等。Gucci俨然成为“新摩登主义”的代名词。

然而,Gucci这个家族背后,三代人的仇恨、嫉妒、遗产争夺、凶杀、妻离子散,那一段段起伏的往事,至今让人读来仍觉惊心动魄。

“马具世家”

古琦欧·古琦(Guccio Gucci)1881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草帽店,但还没等他长大,这家店就倒闭了。

18岁时,古琦欧与兄长发生了一次争吵,之后离家出走,身无分文的他辗转来到伦敦的Savoy酒店当差。Savoy酒店是达官贵族出入之地,那些印有客人名字缩写的豪华行李箱和帽子盒,令古琦欧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1年,40岁的古琦欧在佛罗伦萨开出第一家皮具店。为了能卖上好价钱,他决定效仿爱马仕走贵族路线,宣称祖上世代为皇室贵族打造马鞍等马具。

古琦欧育有三子一女,分别是儿子奥尔多、瓦斯科、鲁道夫和女儿格里马尔达。古琦欧认为所有儿子都应该在公司拥有同等价值的股份,但女儿却被公然排除在外。

但是,几个儿子对公司的投入和能力都大不相同。奥尔多头脑敏锐、兢兢业业,瓦斯科性格随和、沉迷于打猎。鲁道夫本来是位电影明星,演艺受挫后,快40岁时才进入公司,父亲却不假思索将他安置在和奥尔多同等的职位上。

古琦欧有个习惯,就是爱拿三个儿子互相比较,让他们相互嫉妒和仇视,引发兄弟之间的冲突。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古琦欧就让他们互相揭发谁犯了哪些错,然后由他来惩罚他们。后来,奥尔多和鲁道夫之间的不和尤其严重。

奥尔多在Gucci从一家小皮具店发展成为上世纪70年代全球知名的奢侈品牌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如他本人所说,“我是Gucci的火车引擎”。

Gucci在最初的17年间,只有佛罗伦萨一家店铺。1938年,在奥尔多的不懈坚持下,古琦欧很不情愿地从银行贷款,在罗马开店。没想到二战结束,联军士兵和旅游者大量涌入罗马,把Gucci当作纪念品买回家。

之后奥尔多的开店攻势更加迅猛。他的职业生涯,有一大半都是在开店和巡店。罗马、米兰、纽约、巴黎、伦敦、贝弗利山庄……奥尔多穿梭于大西洋两岸,不亦乐乎。

60年代的好莱坞明星多次被拍摄到用Gucci手袋,间接为Gucci做了宣传。当中捧场者包括奥黛丽·赫本及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

在奥尔多掌舵下,Gucci在70年代初达到一个辉煌的顶峰。只是,这艘表面奢华的巨轮,内部已经千疮百孔。

家族混战

1953年,古琦欧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各得到公司的三分之一。女儿格里马尔达曾上诉法庭,请求从父亲的遗产分得同等份额,却被兄弟们无情地驳回了。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极其诚实地说:“我必须说出事实——我们家族从来没做过马具。”

没有子女的瓦斯科在1975年去世后,他的太太将股份卖给Gucci,这样奥尔多和鲁道夫各执一半。奥尔多则将10%的股份平分给他的三个儿子。鲁道夫死后,他的独子马里齐奥独得50%的股份。

当时的Gucci并没有专业设计师团队,品牌设计师就是奥尔多的二儿子保罗。保罗极具天赋,但许多人认为是他让古琦走向了衰落,因为当初是他决定让古琦走出巴黎、纽约,开始向其他普通城市扩张。

1982年,在一次董事会上,古琦家族的男人们又一次争吵起来,奥尔多、鲁道夫以及马里齐奥都反对保罗,甚至有人抄起录音机砸中了保罗的脑袋。

保罗一气之下离开公司另起炉灶,他创立了自己的“保罗·古琦”品牌。其他家族成员控告保罗侵权,结果保罗败诉,被迫放弃自己的品牌。

他的回应是举报父亲奥尔多偷税漏税,最终81岁的奥尔多被判入狱一年。原来奥尔多一面鼎力培养家族中公认的模范青年马里齐奥为接班人,一面又忿忿不平,于是偷偷转移公司资产。

经过数年家族混战,到1989年,马里齐奥联合一家私募基金,把伯父和几位堂兄的股权分别买下,成为唯一的家族内股东,并担任Gucci董事长。

22岁时,马里齐奥遇到了娇小可人的帕特里齐亚。帕特里齐亚外表温顺,却是一个目的性极强的女人。她有一句名言:“我宁可在劳斯莱斯的后座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

鲁道夫坚决反对儿子同帕特里齐亚交往,并以剥夺继承权相威胁。结果,被逼急了的马里齐奥比谁都叛逆。他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投奔女朋友家。

两年后,父子和解,马里齐奥夫妻回到了家中。1983年,鲁道夫去世了。马里齐奥终于摆脱了父亲的长期控制,他给自己买了架私人飞机,他的车库里满是跑车、摩托车,还买了艘游艇。

从爱到恨

妻子帕特里齐亚的控制欲很强。1985年,马里齐奥再也无法忍受,他谎称出差,收拾行李离开了米兰公寓。第二天,他派一名朋友来告诉妻子,说他不会回来了——两人之间的婚姻结束了。

帕特里齐亚当然不答应,她说马里齐奥提出的100万美元分手费“还不够买一盘扁豆”,“自己宁死也不离婚”。

离婚就这样被拖延下来,因为马里齐奥那几年正忙于争夺Gucci家族的控制权。这时候,Gucci公司已经摇摇欲坠。可惜争得控制权的马里齐奥没有金刚钻,Gucci到他手里后,支出大收入少,很快出现资金链问题。又经过一番较量,1993年,马里齐奥被迫将手中持有的Gucci所有的股份卖给了Investcorp集团。这时,马里齐奥终于腾出心来继续离婚。

1991年,帕特里齐亚得了脑瘤,住院做手术。马里齐奥去探望时在她耳边悄悄说:“我就是来看看你死没死。”

他花费了10年时间和数百万美元的律师费,终于在1995年成功离婚。

但帕特里齐亚悲愤欲绝,她雇用了一个来自西西里岛的年轻人,将马里齐奥杀死在米兰办公室的楼梯间里。

被捕入狱的那天,她依然披着貂皮大衣,蹬上高跟鞋,戴上炫目的珠宝,喷洒香水,用墨镜遮掩未来得及化妆的眼睛。欧洲人权法院驳回了脑部手术影响到她人格的诉求,帕特里齐亚最终被判刑29年。

2011年,帕特里齐亚获得假释机会,但法院要求其必须找份工作。她说:“不用了,十分感谢。在我一生中,我从未工作过一天。我宁可待在监狱里,照顾宠物雪貂,给我养的植物浇浇水。”

猜你喜欢
齐奥帕特里鲁道夫
Cardinali lives without electricity卡尔迪纳利的无电生活
Thermal apoptosis analysis considering injection behavior optimization and mass diffusion during magnetic hyperthermia
自己的选择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马尔克斯与略萨:情仇尘封50载
“看不见”的桃花源——浅析勒·克莱齐奥《看不见的大陆》
破茧而出、羽化成蝶——论勒·克莱齐奥《寻金者》对通往乌托邦之路的探索
影子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