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447例临床分析

2013-11-18 03:29徐炽友刘丛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资料神经

徐炽友,刘丛林

(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河南许昌 4610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机制:在无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匿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跟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再次被激活,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型水疱疹。偶尔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运动神经根,引起肌无力或相应区域的皮肤发生麻痹。因目前激发“带状疱疹”的原因尚未弄清[1],分析其致病因素尤为必要,为此,本文收集了许昌市中心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的447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在许昌市中心医院确诊住院的447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216例,女性231例,发病年龄2~95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有神经痛症状;②在红斑的基础上起水疱;③水疱簇集,壁厚发亮,沿神经呈带状分布[2]。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神经痛前驱或伴随症状,具有规律性,且在红斑的基础上起簇集性水泡,沿神经分布,单侧,不超过中线。临床表现依侵犯部位不同有差异:如乏力、针刺、蚁行感、钝痛、锐痛、恶心、腹痛、尿道或直肠刺激症状等。

1.3 既往史 447例患者中发现有糖尿病史占15%,高血压病占14%,高血脂占16%,冠心病占19%。

1.4 实验室检查 447例患者中统计:乙肝21%,HIV 0.7%,梅毒2%,血脂异常16%,血糖异常15%,心电图异常10%。

1.5 方法 使用临床资料调查表,记录各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程、主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粪、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血脂、血糖、心电图、胸片等(按临床路径规范的化验检查项目)。

1.6 数据处理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47例带状疱疹患者中,男216例,女231例,男女比率1∶1.07,发病年龄2~95岁,平均年龄(54±1)岁,病程5~12 d,平均住院8 d。其中20岁以下占3.58%,20~40 岁占13.43%,41~60 岁占 44.74%,61岁以上占38.25%,城乡患者病例数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各季节发病例数及不同年份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季节发病例数及不同年份的比较(n)

发病部位通过统计分析分别是肋间神经38%,三叉神经31%,臂丛神经10%,腰骶神经7%,坐骨神经4%,颈神经5%,同时侵犯两支神经的多见于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约1%。男女患者性别情况比较,经t检验,f=1.616,P>0.05,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年龄段男女患者情况比[n,(%)]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男女比例、城乡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特点,多见于成人,其中中老年人占 38~45%[1,3,4],好发部位依次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腰骶神经、坐骨神经、颈神经,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未出现临床变异。综合分析主诉、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其诱发因素有其规律性:①过度劳累,40~60岁人群多见,这可能与工作性质、劳动强度有关,同时40~60岁的人群也是国家、家庭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此人群进行卫生宣教,行一级预防和临床干预可明显降低发病率,意义重大。而20岁以下者,病史中多见临近毕业的学生或脑力劳动者,有部分沉迷于网络,多熬夜、有过度疲劳现象,致抵抗力下降。②既往有原发疾病史,因长期用药或治疗不当,导致病情加重,免疫力下降,如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放疗、化疗。③感染性疾病:其中乙肝患者占17%,HIV 0.7%,梅毒2%,说明病毒、细菌、梅毒螺旋体是诱发因素。④突发事件:如外伤、车祸、家庭变故。⑤季节性特点:如春秋季,气温特点适合病毒生长繁殖传播,发病患者相对增多。⑥男女性生理特点不同好发部位也有差异,头面部、肋间神经发病率与该部位合并其他疾病有关[3],如骶尾部神经患疱疹者多见于女性、妇科肿瘤病变也多集中于此。上述事件可使潜伏状态的病毒激活而致病,所以将研究发病诱因与该部位的生理特点联系起来,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

[3]曹元华,陈志强.中国女性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87.

[4]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4.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资料神经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神经”病友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