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打车难 也许并不难

2013-11-20 10:19央视评论员王石川
北京观察 2013年1期
关键词:份子黑车市区

文/央视评论员 王石川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蓝皮书指出,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只有占总体比例11.68%的人等出租车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53.77%的人打出租车需要10分钟以上,打车难已成为较为普遍的难题。打车难,在北京似乎尤显突出,不少时候,打到车,靠的是运气;等得太久,一肚子怨气;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司机却不停,让人很生气;车停了,立马围来一圈人争上,不得不斗气;碰到司机高价揽客,称“愿坐就坐,不坐滚蛋”,心里很憋气。日前有网友如此感叹,打车难,难于上青天,都快赶上摇号中签的难度了。不管这是抱怨还是调侃,打车难确属不争事实。

近年来,为破解打车难,不少有识之士开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药方,比如降低份子钱,甚至可以取消出租车公司;提高打的费,让司机收入再高一点;缓解交通拥堵,兴建更多公共交通;投放更多出租车,缓解高峰期一车难求的状况等等。但现实是,打车仍然很难,似乎越来越难。问题出在哪里,是没有根据药方抓药还是开错了药方?

破解打车难,不妨先正视三大悖论。第一个悖论是,不少司机一方面抱怨份子钱高,另一方面却一再拒载,宁愿空驰也不载客。按说,份子钱越高,越应该多拉快跑不挑活呀。如果老是拒载,哪来的钱交份子钱?逻辑虽是如此,但有出租车司机道出了内情,在早晚高峰拉客到市区得不偿失,因为太拥堵了,“10分钟能到的地方需半小时,半小时能到的可能需要一个半小时,在路上光练起步停车,贼费油,还不赚钱”。

第二个悖论是,应该向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出租车,因为随着北京常住人口的激增,现有出租车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话虽如此,但现实问题是,北京交通本来就拥堵,再投放大量出租车会不会加重拥堵?有出租车司机表示,他们清楚地知道市区打车的人特别多,也想到市区跑,但压根就进不去,交通太拥堵。如果更多的出租车都涌向市区,也许加重路况拥堵。

第三个悖论是,由于打车难,正规出租车拒载,大量黑车应时而生,黑车市场出现了畸形繁荣,哪怕要价高一点也不愁没生意。如果要严打黑车,在正规出租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岂不加剧打车难?

应该说,这三个悖论,切中了打车难的一些病灶。要破解打车难,就需要先破除这三个悖论,具体是,份子钱可适当降低,但对拒载司机严厉处罚;出租车数量可增加,但治理拥堵不能等;黑车要打击,但不能简单清理,可适当收编。最根本的就是完善公共交通,并严控机动车数量。人们之所以打车,通常是因为对路况不熟悉,或者挤地铁、公交太麻烦。如果公共交通发达,何必花大钱打车?即便要打车,如果城市管理到位,调度得当,像香港等地那样有效率,打车也就不那么难了。

破解打车难,也许并不难,只要敢于动真格,多些耐心,多在公共交通上发力。

猜你喜欢
份子黑车市区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坐黑车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让人轻松的“份子钱”
黑车司机
女大学生误上黑车被囚禁性侵案启示录
逗你玩“黑车司机”
让“份子钱”回归正常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岂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