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2013-11-20 08:26张连鄂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军校中重度量表

顾 波,张连鄂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描述,即便作了一些相关因素的探讨,也往往是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或应用地方生活事件的一般性量表进行的。因此,缺乏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直接指导[1]。本研究不仅描述军校合训学员的心理健康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影响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的特定因素,并通过分析心理健康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提高军队院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2012年,采用随机抽取学员队的方法,对部分军校294名合训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相关因素的研究。其中一年级学员84名,二年级学员111名,三年级学员99名。均为男性,未婚,年龄18~22岁,平均(19.7±1.1)岁。

1.2 测试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合训学员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团体测量,无记名,统一组织,统一指导语。将测量结果与国内青年常模、军人常模进行比较,评估军校合训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按量表编制的科学程序编制《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量表》。首先,以60份开放性问卷和与学员座谈讨论的情况为依据,确立了影响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编制了49道测试题。在对收回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前,先对其适用性进行探讨,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KMO值为0.945,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为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适合做因素分析。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转方法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最终留下7个因素,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566%,分别为管理因素、家庭因素、职业理想、生活方式、学习因素、人际关系和文体活动,并保留因子负荷绝对值在0.35以上的题项,共40题。各因素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见表1。根据Kaiser准则,因素抽取要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方差贡献率解释主成分的贡献,累计贡献率为选取的主成分累计百分比,数值越高表明主成分的解释率越高。

表1 7因素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编制的《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量表》与合训学员SCL-90量表做相关性研究,采用Backward方式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验证自编量表的科学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与相关因素回归分析采用Backwar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L-90检测结果

2.1.1 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因子检出率分布情况 根据SCL-90评价标准,总分≥160分为轻度心理问题,≥200分为中度心理问题,≥300分为重度心理问题;各因子得分≥2为轻度心理问题,≥3为中度心理问题,≥4为重度心理问题。249名军校合训学员中,有49.8%的学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按中重度标准计为17%,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20.23%)水平(为1986年全国12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

图1 军校合训学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图2 军校合训学员3个年级轻度心理问题状况

图3 军校合训学员3个年级中重度心理问题状况

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中重度、轻度心理问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一、二、三年级学生轻度心理问题F值为0.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心理问题F值为0.034。为进一步了解3个年级存在的差异,对其做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三年级对一、二年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比较 常模反映了一类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数值越大说明心理问题越突出。由表2可见,军校合训学员的SCL-90评分,除躯体化分值低于军人常模外,其余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和军人常模。说明军校合训学员这个群体所承担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另外2个群体。

表2 军校合训学员与国内青年及军人常模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分值比较(x±s)

2.2 《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量表》与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情况

采用Backward方式对《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量表》确定的7因素与军校合训学员SCL-90评分做多元回归分析,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以行政管理、人际关系、职业理想等为自变量。结果显示,行政管理、人际关系、职业理想、生活方式、学习5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与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根据SCL-90测量结果来看,合训学员心理障碍检出率(17.00%)低于全国大学生水平(20.23%),说明当前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标准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说明现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分别比较3个年级的轻度、中重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发现,以轻度心理问题为标准,3个年级的学员没有明显差异,但以中重度心理问题为标准,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等各因子明显偏高。原因可能由于学员过多的考虑毕业联考、毕业分配、岗位任职能力等问题,因此,在职业理想、规划方面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国内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与军人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相比,除躯体化症状的平均水平好于军人常模外,其余各项症状的水平都低于一般军人常模,尤其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更为明显。分析原因:首先,与地方青年相比,由于近年来我军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新装备不断列装,对军校学员的能力素质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3]。在就业和生活待遇上,虽然军校合训学员的压力较小,但在军事素质、学习成绩上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等造成的军校合训学员的心理负担,所以呈现出了心理健康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水平的状态。其次,军校合训学员对未来角色定位不清的迷茫、履行使命任务能力不足的恐慌及学习任务繁重等因素,也成为军校合训学员的心理应激源,导致了过大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按照科学程序编制了《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相关量表》,并与学员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军校合训学员的行政管理、人际关系、职业理想、生活方式、学习因素对学员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而文体活动和家庭因素对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可以看出,影响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军校管理、个人过去在地方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的压力。首先,军队院校的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员的“军人气质”和个性风范的行政过程,具有强制性、规划性和目标性的特点。学员在校期间不仅要完成由地方青年到士兵的转变,而且要完成由一般学员到初级指挥员的转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往往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的不适应。其次,学员正处于青年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较为强烈,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希望在交往中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往往因为个性较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足够的技巧,甚至有的内心相对封闭,造成了他们人际交往上的困惑。再次,为了适应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要求,军校对学员的学习成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建立了淘汰制度,同时父母对学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对学员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4-6]。

[参考文献]

[1] 邓晓霞.加强军队院校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3):206-207.

[2] 张焱.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1):66-67.

[3] 郭延琳,杨晓虹.部队官兵常见心理问题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3):157-158.

[4] 王爱祯,赵贵芳.军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69-71.

[5] 林晓霞,周小东.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1):67-69.

猜你喜欢
军校中重度量表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