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紧张的认知比较

2013-11-23 03:07冉塬钰于静蕊王欢欢
护理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护患问卷护士

冉塬钰,于静蕊,华 影,王欢欢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1]。在临床工作中,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无论社会还是卫生系统本身,在改善护患关系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护患关系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方面。许多学者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过深入而细致的探讨[2],但从护士和病人两方面对护患关系紧张的认知调查还有待研究。为缩小护患认知差异,缓解护患紧张关系,笔者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和住院病人进行了认知比较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2011年7月—2011年12月对锦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212名和住院病人299例进行问卷调查。护士纳入标准:在岗的临床一线护士;排除标准:非临床科室护士(如手术室、供应室等)。病人纳入标准:住院满3d的病人;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未成年。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具备正常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并能自行完成问卷填写。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咨询相关专家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护患关系紧张调查问卷,分为护士版和病人版,内容分3部分:一般资料、对护患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知、对护患关系紧张相关因素的认知(包括护理因素、病人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采取Likert 5分法评分,非常同意(1分)到非常不同意(5分)。对30名护士和21例病人进行预调查,经过预调查护士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病人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3;由5名专家(3名护理管理专家,2名公共卫生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首页设计统一的针对性指导语,调查人员结合医院各临床科室工作的实际,主要选择在15:00~17:00发放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完成,并遵循保密原则。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和病人人口统计学结果(见表1)

2.2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总体状况的认知(见表2)

表1 护士及病人的一般资料

表2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总体状况的认知比较 人(%)

2.3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发展趋势的认知比较 结果显示,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发展趋势的认知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发展趋势认知比较 人(%)

2.4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紧张相关因素各维度的认知比较护士认为相关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病人因素、管理因素、护理因素,而病人认为相关因素依次为管理因素、社会因素、病人因素、护理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紧张相关因素各维度认知评分比较(±s) 分

表4 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紧张相关因素各维度认知评分比较(±s) 分

维度 护士问卷 病人问卷 t值P护理因素 3.47±0.58 3.08±0.647.053 0.000管理因素 2.27±0.81 2.98±0.51 -12.141 0.000病人因素 2.16±0.67 3.07±0.59 -16.232 0.000社会因素1.93±0.62 3.01±0.75 -17.207 0.000

3 讨论

3.1 对护患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 表2显示,护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仍存在,有39.2%的护士、18.1%的病人认为护患关系紧张。与欧志梅等[3]的研究数据接近,但比乐虹等[4]的研究结果积极。表3结果显示有36.8%的护士认为护患关系会有恶化趋势,病人只有12.0%认为护患关系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比潘传德等[5]的研究结果稍积极。护士和病人对护患关系的现状和总体趋势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的认知明显比病人的差,护士对于护患关系表现出更多的担心与恐慌,其原因可能与护士的护患纠纷经历有关[3],这会影响到他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有可能引发新的护患纠纷,加剧护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3.2 护患关系紧张的相关因素认知

3.2.1 社会因素 护患双方认为社会因素是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分别位列第1位和第2位。社会因素包括医疗体制、新闻报道、法律制度等方面,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还不完善,多数病人是自费医疗,医疗保障覆盖面较低,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达70%[6],社会深层次因素对护患关系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3.2.2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病人最认同的原因,护士认为其排在第3位。原因可能是护士熟悉医院管理体制、环境等,而对于病人来说却十分陌生。陌生环境使病人不知所措,病人容易产生焦虑和威胁感[7]。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报告书中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体制不健全[8]。病人对医院环境和医院管理制度的陌生与不满,为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设置了无形的障碍,使得彼此相处的态度和要求出现越来越多的分歧。

3.2.3 护士与病人因素 护患双方对病人因素的认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认同程度要高于病人,由于双方出发点不一样,对问题看法也不一样。我国各地的相关研究显示,护士1年中遭受暴力的发生率为55.58%~74.72%[9,10],护士可能通过目睹和听闻这些负性行为,担忧自身健康和安全受到病人的威胁,从而会认为病人因素是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而护患双方均认为护理因素为护患关系紧张的末位因素,这说明了本研究中的护士对自身的服务质量基本满意,同时反映了病人对护士的服务也认可。可见,护患关系多由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外因共同推进,通过护患双方的行为所表现,进而形成。

3.3 改进护患关系的建议 医院和社会方面需要做出积极的工作调整和改进,护士与病人应积极配合,为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共同努力。一方面,医院管理部门应改善整体就医环境,对病房设置以病人健康为宗旨,人文温馨为出发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对护士开展相关政策、制度方面的培训,及时解决病人反馈纠纷和投诉。护士应积极响应医院管理政策,将相关培训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立足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病人也应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并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护士,对自身的权利适度把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立法机关应完善处理护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第三方仲裁机制,形成第三方调解机制,减少护患纠纷。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2]唐春梅.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6-77.

[3]欧志梅,苏维.社区居民、医院病人和医务人员视角下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51-3253.

[4]乐虹,魏俊丽,向雪瓶,等.医患关系双方认知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5-17.

[5]潘传德,王建华.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医学哲学,2005,26(12):63-64.

[6]王君鳌,刘瑜.从暴力索赔分析医患矛盾难以缓解的深层次原因[J].医学与社会,2007,20(5):43-44.

[7]张建吉.新入院病人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88-189.

[8]潘春娟.护患纠纷的原因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2,16(9):544.

[9]李波,宁宇,寇长贵,等.护士在医疗场所遭受暴力侵害的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23-25.

[10]于立群,蒋守芳,唐晓霞,等.唐山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47-149.

猜你喜欢
护患问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