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3-11-23 08:08付裕贵陈冬梅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

付裕贵,杨 兵,王 运,陈冬梅

(1.华中农业大学 国资设备管理处,湖北 武汉 430070;2.华中农业大学 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3.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归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实验工作中,与实验人员及公众人身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相关的事项、隐患及其防范,以及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和救援[1-3]。

综合性大学和以理、工、农、医、地、矿、油等领域相关专业或学科见长的单科性或多科性大学,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大学或以创建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定位的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热点和难点工作。

1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成为热点与难点原因浅析

之所以成为热点,是由于之前高校普遍和长期对该项工作的漠视,问题日积月累,隐患演变为事故,甚至灾难。近年来在一批高校发生了本来可以避免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重大责任事故,灾难教育和警示了政府相关部门、大学师生和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的深化,民生和民权意识(安全第一)逐渐觉醒并不断强化,师生对劳动保护的诉求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问题必然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地位,成为大学当下的热点工作之一。

之于难点,是指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涉及的人员、空间、时间、事项或隐患、政策等范围不仅宽泛,而且复杂。实验室人员众多、流动性大,实验室占大学校舍面积比重大,而且高度分散,实验室处于工作运行的时间日趋全天候,实验室安全隐患非常多元、普遍存在,而且隐蔽性强,可控性差,国家适用于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法规很多,名义上由政府多个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实际上是松散管理。这些因素导致了施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客观上存在着较大难度。

我们以破解难点为目标,开展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研究及实践,一定要使该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容易找到切入点及抓手的工作,变成一项责任和行为主体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有操作性、效果明显且可持续的工作。

2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及特点

在科学构建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之前,首先来了解和分析与该项工作相关联的因素,厘清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内涵。

2.1 关联的人员

高校绝大多数师生均是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其中以长期、频繁、或者必须依托实验室(含中试车间)开展学习和工作的师生为重点,主要包括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利用实验室进行实践环节学习、开展实训和实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人员,包括教师、专职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生、大学生、留学生,及利用高校实验室条件进行学习培训、访问进修、合作研究的外单位人员,还有实验室临时聘用人员等。这些人员可归类为直接(或曰主动)关联人员,他们有可能既是实验室技术安全事故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显然,直接的关联人员受众数量庞大,而且流动性大。一所大学每年有数千甚至数万学生毕业,又有数千甚至数万新生入学,而且这些人员对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隐患及防范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是一无所知。高校的其他从业者,以及教职工家属乃至附近公众,可归类为间接(或曰被动)关联人员。由于他们工作或生活在同一个局部空间,也有可能成为实验室技术安全事故的引发者或受害者。

2.2 关联的空间

高校,尤其是研究型或正在向研究型发展的大学,她们具有一个共性,即实验室占全校校舍面积比例高,而且实验室汇聚的人员及人才、仪器设备设施多,承载的教学科研任务重,培养或产出的人才、学术成果多及成绩显著。大学是底部非常厚重的一类组织,从相当程度上讲,正是实验室造就、支撑和充分体现了大学的厚重。据2013年4月的统计,我校实验室面积24万m2,占到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即全部公用房屋面积的70%以上,其中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各占1/3左右;全校拥有公用房屋81幢,其中60幢分布有实验室,共2 727间房屋。高校实验室具有量大和高度分散的特点。

除了传统即狭义的实验室以外,高校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还需要其他类型的场所,如中试车间、田间或野外试验基地等广义的实验室,也会存在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和隐患。因此,与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相关联的空间,根据各高校的专业和学科特点及需要,客观上存在相当大的外延。

2.3 关联的时间

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技术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夜间、节假日或休息日。

对某一具体的实验室的技术安全管理而言,根据其承载的教学科研任务时间分布,可能只有某一个时间段需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而对于一所大学而言,由于师生众多,每个人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安排、习惯各异,而且国内大学和科研课题组均鼓励师生利用晚上、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与该理念相反,国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法定休息时间对实验室实施强制关闭),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在相当程度上讲,是一项全年和全天候的工作。

2.4 关联的事项

根据文献调研,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涉及的业务事项主要包括以下类别:实验室技术安全常识、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危险化学品使用和管理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动物使用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辐射安全防护、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机械工程安全、信息安全、粉尘和噪音防护、实验室危险性废弃物回收及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紧急处理及救援等。可见,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关联的事项非常多元而且复杂。其中教学实验室涉及的安全事项及隐患可能少而集中一些,但涉及的人员(本科生)更多、流动性更大、知识相对欠缺一些,科研实验室涉及的安全事项及隐患可能更加多元、分散和复杂,可谓各有特点。

上述某些类别的安全事项及隐患又可细分为若干亚类,一个亚类又可能包含若干不同种类。比如,危险化学品可分为8个亚类,其性质和危险(害)多种多样,如有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每一个亚类又均包含若干种类,其购买、运输、贮存、分发、使用、危险性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置等工作环节均涉及到安全管理。

我校于2011年3—5月以全校各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课题组为单元,首次组织了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及隐患普查。根据各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课题组主动申报和登记的安全事项及隐患信息,第一次切肤地认知到,农业高校涉及的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及隐患竟然是如此的多元和复杂(可以预测,综合性高校会更甚)。经统计、归类和分析,实验室技术安全具体事项及隐患数近2 000项次,每个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课题组平均约10项次。安全事项及隐患包括水电气安全、危险化学品购买及使用安全、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等辐射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动物使用安全、农业转基因安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机械传动设备使用安全、信息安全、实验室有毒有害或危险性废弃物、应急预案、事故紧急处理及救援等。

2.5 关联的法规政策

我国是法治国家,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中与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相关的法规有数十项,分别从安全生产、公安、卫生、科技、环境保护、教育培训等方面实施法治。根据笔者对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将与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及政策归纳如下。

表1 与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相关的国家法规及政策

我们要依法治校,上述法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勾勒出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主管职能部门应该率先对上述法规政策进行系统学习和领会,并结合所在高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特点(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及隐患普查结果),组织制定高校内部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2.6 关联因素集成及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校,尤其是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规模较大的高校,与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关联的要素及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关乎数以万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数十至上百万m2实验室和数亿至数十亿房屋及设备设施资产安全、校园及相关环境生态安全;关乎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安全和有序开展、每年数千万元至数十亿元实验教学和科技经费的安全使用;关乎大学向社会输出的人才是否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应急处置、法制意识、知识和能力……。

3 管理体系构建

在系统研究和分析了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再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探讨和构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3.1 归口管理部门,对实验室技术安全施行全方位管理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模式,目前在高校间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大多数高校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人均认为其内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使得该项责任大、风险高、显示度低、缺少工作抓手且本来就有较大难度的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据调研与分析,教育部直属的75所大学中有61所为综合性或理工农医等行业高校,其中42所高校设置了实验室管理机构以归口管理实验室(38所高校设置了职能处,4所高校设置了职能科),负责全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组织落实建设并实施日常运行管理,以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管理、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进一步调研发现,部分高校该职能机构仅负责教学实验室相关管理工作,不负责科研实验室及其技术安全管理。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高校的科研实验室规模(含实验室面积、资产原值、汇聚的师生数量、承担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任务、产出的学术成果等)已经远远超出教学实验室,而且,科研实验室涉及的技术安全事项及隐患更加多元、复杂和分散,是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以全国高校的数量而言,目前尚有为数不少的高校未归口实验室管理,也未设置实验室管理机构,其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职责由资产、设备或后勤管理部门承担,即在没有实验室和实验技术队伍管理这两个工作抓手的前提下,由没有逻辑关系的职能部门履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职责。

不论上述哪种管理模式,建议高校首先明确一个职能处,归口负责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并实现全方位即对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实施技术安全管理。

理性和科学地分析,将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归并在一起,由一个职能部门负责,有利于这3项工作相互支撑及开展。

3.2 构建三级责任制,实现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全覆盖

高校作为独立法人,责无旁贷地必须承担起校内安全生产管理的民事、社会和法律责任。校属各教学科研单位,既是高校办学的主体和实体,也是大学管理体系中的二级正式组织,而且部分高校已经施行“学院制”,即将管理的重心下放到学院,因此,校属教学科研单位对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也负有重要责任和使命。上述两级责任制在高校已经形成共识,校院之间大多数签署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经过进一步研究及分析,我们发现存在3个问题:(1)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在高校属教学科研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与学校保卫处组织签订的社会治安及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混淆;(2)签订的责任书目标虽然明确保证责任区安全无事故,却缺乏双方各自的责任条款和具体内容,对双方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均低,不具备可操作性;(3)安全工作停留在高校宏观和中观管理层面,各级各类实验室及学习工作在实验室的师生参与度低。

高校若要对量大面广、复杂多元、全时空的实验室技术安全实施有效管理,根据我们的探索,可在校院两级责任制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严密的责任体系。

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科研课题组,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是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单元,将技术安全责任制建立在这些基本组织单元上,将其作为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第三级责任及行为主体。这些基本组织单元所在的若干个实验室就是其技术安全管理的责任区,每一个基本单元平安了,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才会有保障。建立三级责任制,不仅能促使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而且可实现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全覆盖,不留工作盲区。

三级责任及行为主体确定后,如何保障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事事有人做?三者如何合理分工又密切配合?根据笔者所在高校的初步实践及探索,科学制定、合理划分、落实三级责任条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学校的责任条款主要由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分工的原则和责任的核心是承担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公共”管理服务,具体包括:(1)组织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及隐患普查并开展统计分析,摸清家底;(2)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3)组织实验室技术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协调实验室技术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施行实验室准入制度;(4)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体检、劳保津贴发放等劳动保护工作;(5)制定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必需的基本公共设施条件建设规划与计划,并协调落实;(6)负责征集剧毒、易制毒化学品,辐射性物质及射线装置等采购计划,负责校内备案、审批或报请上级部门审批;(7)组织对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危险性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临时贮存、转运及无害化处置;(8)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并按其要求改进工作;(9)组织校内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专项检查评估及工作交流,督促校属单位改进工作;(10)受理危及师生人体、学校设施、校园及周边环境生态安全的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隐患、事故举报,并及时组织查处;(11)组织建立一系列必需而重要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故。

校属教学科研二级单位的责任条款主要包括:(1)明确一位负责人分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将其纳入年度工作任务并进行考核;(2)在每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大型科研课题组、仪器设备公共平台等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单元,落实一位教职工作为所在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责任人,并督促其履行职责;(3)组织本单位师生开展实验室技术安全教育培训并落实考核准入制;(4)主动向学校职能部门备案本单位涉及的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及隐患,针对存在的主要安全事项及隐患,逐一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并组织落实;(5)经常性地开展本单位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6)对本单位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危险性废弃物组织分类收集和临时保存,主动上交学校职能部门,杜绝向环境开放性排放、倾倒和丢弃;(7)接受学校等上级组织的专项检查,并按其要求改进工作。

实验教学中心、科研课题组、公共平台三级单位的责任条款主要包括:(1)明确一名教职工作为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2)主动向所在单位备案本实验室涉及的实验室技术安全事项和隐患;(3)对拟进入本实验室开展学习和工作的师生,逐一检查并落实其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情况,落实准入制,针对所在实验室涉及的重要安全事项、隐患、防护知识及设施等,对拟进入本实验室的师生承担提前告知和安全操作现场培训;(4)经常性地巡查各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及时向所在单位汇报发现的重要问题或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5)负责对所属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危险性废弃物组织分类收集和临时保存,主动上交学校职能部门,杜绝向环境开放性排放、倾倒和丢弃;(6)接受所在主管单位及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并按其要求改进工作;(7)一旦发生实验室技术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向所在主管单位和学校职能部门如实报告,需要紧急救援的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以降低损失。

三级责任制可通过签订两级责任书、三级责任及行为主体分别落实自己的责任条款得以实现。由分管校领导与校属各教学科研单位分管负责人签订一级责任书,由各教学科研单位分管负责人与所属实验教学中心、科研课题组或公共平台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责任人签订二级责任书,责任书上印制双方责任条款。鉴于高校教职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责任书可定期(如每两年)组织签订、不定期(如新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课题组时)补充签订。

我校于2011年5月组织签订责任书204份(一、二级责任书各15份、189份),之后陆续补充签订了18份二级责任书,至2012年底,已签订责任书222份(一级责任书15份,二级责任书207份——其中实验教学中心26个,科研课题组181个),较好地实现了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全覆盖。

3.3 构建安全工作队伍

安全工作队伍的建立及使用、培训和提升,是开展和做好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施行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三级责任制,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已经在我校顺势建立。

目前我校已经构建起一支近230人的工作队伍,包括分管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人员,各教学科研单位分管负责人,以及各实验教学中心、科研课题组、公共平台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责任人。除了职能部门1~2人为专职从事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以外,绝大多数人员为兼职人员。为了保障责任条款的落实,要求兼职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每年累计投入本项工作的时间达到一定底数(如5个工作日)。若以2个专职人员全时投入,228个兼职人员每年各投入5个工作日,以200个工作人日为1个全时人员计,我校每年投入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力折合为7.7个全时人员。

根据《实验技术与管理》刊登的阮慧等对美国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调研总结[6],以及郑春龙对台湾地区高校实验室安全调研总结[7],美国和台湾地区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专职从业人员少则几十,多则逾百人,其工作的规范性及组织化、精细化水平远高于我国内地高校[8-10]。

换言之,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动员和组织了许多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兼职负责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但国内高校对该项工作的人员投入过少是目前的普遍现象。此外,这支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在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方可实现相关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及提升。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对高校科学构建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这是有效开展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研究并介绍我校近年来开展的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拟从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分别探讨。

(References)

[1]付裕贵.农业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知识题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3]黄晓玫.高等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教育手册[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1-185.

[5]鲍敏秦,张原,张双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8-191.

[6]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7]郑春龙.台湾地区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64-168.

[8]北京市高校校长赴美考察团.美国高校管理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62-64.

[9]MIT(麻省理工学院).MIT’S Environment,Health,and safety programs(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健康和安全计划)[Z].2008.

[10]王兴邦,李德华.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选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