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护士层级管理实践

2013-11-29 06:17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3期
关键词:年资护士长层级

孙 群 杨 明

孙群:女,大专,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对护士实行简单的“平台式管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层级管理和分层使用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岗位阶梯管理。现将实践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脑外科、骨科、普外科、儿科7个科室,各科开放床位为55~60张,配备护理人员为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共计84名。

1.2 方法

1.2.1 护理层级岗位设立 根据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要求和我院护理人员结构、病区患者病情设立岗位,形成病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架构,由护师以上职称者任组长,其他护士担任责任护士。科室护理人员分2个组,每组1名组长,成员各组5~6名,每位责任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床位,组长相对固定,不参与夜班的轮值,保证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得到同1名责任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

1.2.2 护理组长选拔条件 护理组长要求有护师以上职称、高度责任心、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全面、专业技能熟练、熟练掌握新技术和新业务,要有解决本专科疑难护理问题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护患矛盾,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关心体贴护士,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护理组长在待遇上给予补贴,也参与绩效考核。

1.2.3 排班模式 采用APN排班,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排班方式略作调整。APN班按正规APN排班时间上班,各小组1人,如果A班时间段患者较多则增加人手;护士长、小组长及其他人员的A班时间仍然为以往的上下午班。

1.2.4 制定护理组长工作职责(1)协助护士长参与病房的管理工作。(2)参与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下护嘱、进行重点质控。(3)检查各成员健康教育落实,并进行补充或指导成员完成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4)按照护理部层级培训的要求,进行护理查房、授课、操作示教等,落实对低年资护士及新护士的培训。(5)组长对组员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管,实现质控前移。每天检查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晨间护理质量、当日患者检查落实、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参与每日总对医嘱、护嘱落实情况等,不定期参与护理部安排的月质控督导检查,定期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不良事件分析与讨论会议。(6)晨交班后护理查房,听值班护士病情汇报,床边查房≥2次/d;床边重点查危重、手术、新收、特殊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措施,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指导。(7)每周参与医疗查房及病案讨论,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组织或提请护理会诊,参加护理个案讨论。(8)护理组长每月召开座谈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就各自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优点、不足、难点展开讨论,探讨改进措施;协调成员间的关系。(9)主动向护长汇报病区及小组情况。

1.3 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包括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核心制度、消毒制度、病例书写等五项,满分各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时间 人数 病区管理 基础护理 核心制度 消毒隔离 病历书写实施前 84 81.43±10.66 83.45±13.03 80.83±13.64 80.2 4±12.51 89.41±7.00实施后 84 87.38±8.23 93.33±8.55 90.12±6.30 87.14±7.04 95.00±6.86 t 4.0493 5.8122 5.6668 4.4075 5.2292 P值值<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3.1 护士层级管理,实现了质控前移,保证护理质量

护士的层次管理是依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学历、经验、能力、专业培训经历及工作表现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层级划分,并制定相应的准入与晋级制度,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核心能力,从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1]。

3.1.1 小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小组长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工作能力,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观察病情细致并善于发现问题,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组长负责全组的管理工作,重点对危重患者、高技术、高风险、高危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是病房安全管理联络员,组织并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处理疑难纠纷患者,检查和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3.1.2 责任护士在护理组长指导下,完成医嘱的执行、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到康复锻炼的整体护理。

3.1.3 责任护士分管一定数量床位,护理组长对所管小组的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护士长对组长工作质控。通过组长质控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质量实时得到保证,而不是以往那样依赖护士长一个人的管理。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充分发挥团队群众基础智慧能力,使护理的层级管理得到落实,质控前移得以实现,护理质量和服务的不均衡得到合理改善,降低了护理安全隐患。

3.2 排班模式的改变,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交接班次数,使工作连续性、效率性提高 频繁轮转的夜班对人体生理节律有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地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与传统的排班方法相比,三班制减少了二次交接班,节约人力资源;日值、大、小夜班时段,各小组1人,利于患者管理与治疗,护理措施有专人负责,工作的连贯性更好,减少差错的发生。同时,小组成员的新、老搭配上班,使低年资护士安全感增加。

3.3 护士层级管理有利于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升护理质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对护士实行简单的“平台式管理”,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2],高学历护士的能力得不到发挥,个人目标实现不明确;缺乏职业成就感,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护士的离职意愿、护理人才的流失及人力资源的浪费[3]。医院中各类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的安全和转归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临床护士人力配置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制定各层次护士的职责、工作内容,使护士能够发挥专长、各尽所能,调动了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层级管理护理模式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体现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3.4 护士层级管理利于护理人员的培养

3.4.1 护理组长要利用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等形式,帮助低层级护士提高岗位技能。每天选择1~2个典型病例,进行查房指导,在查房过程中,责任护士从中学习如何跟患者交流,如何观察病情及健康教育指导等,无形中提高责任护士的工作能力。

3.4.2 通过优化排班,合理调配人员,新老搭配,发挥了经验丰富的护理组长及护士的传帮带作用。在抢救、处理护理问题和夜间突发事件时发挥作用,指导年轻护士业务、防范护理纠纷起到积极作用。

3.4.3 帮助低年资护士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其工作能力。护理组长与其他护士共同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使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如遇到危重患者、疑难护理问题时,能随时得到护理组长及高年资护士的帮助指导,营造了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安全、踏实。

3.4.4 护士职责明确,个人的工作质量得到评价,体现了自身价值,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热情。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护理人员工作热情的激发,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现自己才能。同时,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动力,营造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氛围。

3.4.5 高年资护士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全面,人际沟通能力成熟的优势、解决问题能力强,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了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护理质量。同时高年资护士增强了责任感,专业能力和个人价值得到了认可,体现其个人成就和专业价值。

[1]方 芳,程 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2]薛 梅,李庆印.我国护士分层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52-654.

[3]龙 霖,谢 平,胡定伟,等.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实习后期工作现状及心态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428-1430.

猜你喜欢
年资护士长层级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