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2013-11-29 10:03黄冬华谢建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3期
关键词:躯体障碍形式

黄冬华 谢建芳

黄冬华:女,本科,主管护师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师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提高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是我们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科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2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心理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的住院患者26例,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5.50±12.12)岁。均符合CCMD-3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无肝肾功能损害、内分泌疾病),无严重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患者服用氟伏沙明,开始剂量为每日50 mg,以后增至每日300 mg,失眠者晚上加阿普唑伦0.4~0.8 mg,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上两组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抗焦虑、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8周。具体干预措施为:

1.2.1 认知心理干预认知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2]。认知治疗:第一阶段(第1~4次),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详细了解患者存在的躯体及心理症状,然后安排患者每天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当时的“不自主想法”及情绪反应,同时与患者共同分析“不自主想法”的非客观性、非理性,分析这些想法对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逐步放弃自己非理性的认知,接受科学的、理性的观念。第二阶段(第5~10次),此时患者虽然能辩别出哪些是非理性的认知,但仍不坚定,容易反复。指导的重点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非理性的信心,坚持用客观的、理性的观念抵御非理性的认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疗效。心理治疗的时间每次30~60 min,前2周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共计10次。

1.2.2 支持性心理干预支持性心理疗法又称支持疗法,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积极支持患者,采用消除疑虑、说服权威、启发建议、激励鼓舞等方式,使其面对现实,协助患者渡过难关[3]。做好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科室的技术力量,同时多介绍康复期的患者与其认识,介绍疾病的治疗情况;护士应多包容、鼓励、抚慰患者,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应鼓励亲属及单位同事来院探视,向亲属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家庭护理的知识,防止家属的不配合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只有社会、家庭、医院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1.2.3 放松训练组织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如打乒乓球、绘画、听音乐、练瑜伽等,让患者全身放松,转移患者对自身不适的注意,消除心理不安情绪,同时可以唤起潜在的心理过程,增强自我,使情绪得以宣泄、疏导,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4 暗示疗法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给予肌内注射灭菌注射用水,告知患者这是一种专门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1.3 评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患者干预前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患者干预前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分,±s)

时间 例数SDS SAS干预前26 60.79±8.95 50.26±8.60干预后 26 54.02±7.03 40.13±5.02 t 值3.0332 5.1871 P值0.0038 <0.05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社会、心理、个性等因素有关[4]。躯体形式障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具有神经质个性特征,常合并有一定的人格障碍,主要以被动依赖型、表演型、敏感攻击型人格障碍多见[5]。为了提高疗效,心理护理干预尤其重要,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了解和评估患者,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态度、情绪反应、个性特征、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诱发因素,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运用认知心理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放松疗法、暗示疗法等。结果显示,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3.2 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与社会的交往明显减少,患者的社会功能部分缺失。因此,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四处求医,花费了大部分金钱,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家属对此产生了抱怨情绪,使患者产生了愧疚感,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的工作质量下降,单位领导及同事的认同度下降,这些均会增加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在干预过程中应注重亲属及单位同事的参与,使患者得到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与帮助,这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5-478.

[2]王海军,黄倩映,童爱群.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2,21(15):89-90.

[3]周华琳,陈光金,陈玲.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44-645.

[4]赵长银,沈学武,耿德勤.躯体化障碍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159-160.

[5]焦清艳,孔伶俐.社会支持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4):293-294.

猜你喜欢
躯体障碍形式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现在干什么?
跟踪导练(四)2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跨越障碍
搬家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