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2013-12-02 05:30韦淑娅
吉林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注射针羊肠线毫针

韦淑娅

(广西柳州市柳江县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0)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其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 h左右出现单侧,或由一侧转向另一侧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间歇期如常人。多数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仅能缓解发作时的临床症状,经研究证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门诊,共5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女15例,男10例;年龄25~55岁,平均(31±2)岁;病程1~22年,平均(6±3.2)年。对照组25例,女17例 ,男8例;年龄 19~51岁,平均(28±3)岁;病程1~22年,平均(5±3.4)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偏头痛的证候诊断标准,和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2)[2]中无先兆性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年龄及病程均在规定范围内;2)符合无先兆性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者;3)近3个月,每月发作次数≥2次;4)疼痛持续时间每次至少4 h;患者就诊前2 h未服用止痛药。

1.4 排除标准 1)年龄及病程均不在在规定范围内及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刺选穴:风池、印堂、太阳、率谷、阿是穴;肝阳上亢型开四关穴(双合谷、双太冲),肾虚型加关元、太溪;血虚型加血海、三阴交。操作方法:患者取平躺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及1寸毫针针刺。风池穴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针感向患侧头部传导或扩散为宜;印堂、太阳、率谷、阿是穴用1寸针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得气为度。然后在各穴接上G6805型电针治疗仪,使用连续波刺激15~20 min,电针停后再留针10 min,每次针灸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6 d,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穴位埋线选穴:丰隆、膈俞、肾俞、足三里。操作:准备一次性无菌9号注射针针头作套管、2寸长的毫针及无菌铬制羊肠线(规格:0号线)。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出埋线患侧上臂及对侧小腿,用消毒镊子将羊肠线剪成0.4 cm~0.6 cm长的小段,将2寸长的毫针插入注射针针头内,毫针针头与注射器针头相隔1 cm,用无菌镊子将剪好的羊肠线纳入注射针头内,埋线穴位予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埋线穴位皮肤,右手持注射针头将注射针头快速刺入穴位1~1.5 cm(视患者体形决定针头刺入深度),得气后,用毫针将羊肠线送入穴位中,在拔出埋线注射针头的同时,用棉签用力按压针口出,直至无出血,再次予穴位消毒,防止感染,并嘱患者注意针口处卫生,如出现红肿、发痒,切忌抓挠,可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如出现局部红肿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及时就医。7~10 d埋线1次(根据患者对羊肠线的吸收情况而定),2~3次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针刺取穴同治疗组,针刺方法及电针方法也同治疗组,但不加穴位埋线。

3 治疗结果

3.1 疼痛强度分级 头痛强度按BuSSone[3]分5级: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1级;中度疼痛为2级;严重疼痛为3级;剧烈疼痛为4级。

3.2 疗效评定 参照1995年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头痛伴随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对每月发作5次以上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减少>75%疗效评定时减4分,减少50%~75%者减3分,减少20%~50%者减2分。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经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相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经 t检验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在众多的偏头痛治疗中,除了西医治疗外,中医治疗方面表现出多种形式。而本研究中,针刺穴位使用太阳、率谷、风池,用来调节局部经脉过盛现象;再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配以合谷行气活血、太冲平肝泻火、关元扶正祛邪、太溪滋补肾气、血海活血化瘀、三阴交通调肝脾肾三经气,与主穴相配共奏通经活络、解痉止痛之功效,使头痛明显减轻;并运用电针直接调畅两经气血,调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同时配合丰隆、膈俞、肾俞四穴穴位埋线,使穴位得以长期被刺激,加强缓解头痛之功。

偏头痛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尚不清楚,现普遍认为与血管与神经功能异常,生化改变,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升高,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某些过敏因素有关[4],西医治疗一线用药为阿司匹林[5];而中医学根据经络分布认为属少阳经病变。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

[2]Headache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M].2004,24:(1).

[3]Bussone G,Baldinis D,And rea G,et al.Nimodlipine versus flunari zneincommon migraine[J].A controlled pilot tria,l H eadache,1987:27.

[4]Dai Ming,Jin Miao,Shen Weina.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J].JAcupunct Tuina Sci,2011,9(2):84-87.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9-65.

猜你喜欢
注射针羊肠线毫针
一种远程注射器的应用介绍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性的影响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不痛的注射针等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