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期对当归温室育苗的影响

2013-12-07 07:19蔡子平王国祥王宏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播种期小叶种苗

蔡子平,王国祥,王宏霞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省中药材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工程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有补血活血、去瘀生新、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1]。随着当归药用、食用等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苗需求量随之增加[2]。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种苗繁殖技术的限制,当归生产中所用种苗基本为农户自繁自育,且多采用山地开荒育苗,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在种子、种苗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良莠不齐,导致栽植成活率低,早期抽薹率高[3]。

目前,对当归育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山地育苗和熟地育苗[4]。近年来兴起当归冬季温室育苗研究,在解决当归早期抽薹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5-8],认为温室育苗是代替荒地育苗比较可行的育苗方式。但对当归冬季温室无土育苗播种期对种苗质量及移栽后生长动态尚无研究。我们以当归温室无土育苗为基础,进行不同播种期对当归温室育苗种苗质量的影响及温室苗移栽定植后的生长动态的研究,旨在为当归冬季温室无土育苗技术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供试种子为2010年岷县茶埠乡产乳熟侧穗籽。供试药剂为4%赤霉素乳油 (江西核工业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泥炭为丹麦品氏泥炭,采用水藓泥炭制成的基质,主要特点是基质的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根系周围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充分交换,解决了粘性土壤浇水后易板结,空气无法交换的问题;蛭石、珍珠岩购自定西市;无纺布购自种子市场。

育苗阶段试验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甘肃省农科院日光温室进行,日光温室为全玻璃冬季供暖型温室。成药阶段试验于2011年4月在榆中园艺试验场进行。育苗采用苗床育苗法,育苗基质为进口泥炭∶蛭石∶珍珠岩为5∶3∶2(体积比);定植试验地前茬为大豆。

1.2 处理设计

试验为单因子4水平随机设计,重复3次。以不同播种期为处理。2010年10月2日开始,间隔20 d播种1次,分别为:T1,2010年10月2日,苗龄约180 d;T2,2010年10月22日,苗龄约160 d;T3,2010年11月12日,苗龄约140 d;T4,2010年12月2日,苗龄约120 d;T5,2010年12月22日,苗龄约 120 d。床播小区面积2.3 m2(1.0 m×2.3 m)。播种量7 g·m-2。

出苗后的生长情况测定:自12月1日开始,每隔20 d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调查单株叶片(真叶)数和单株小叶数。成苗情况:于起苗前2011年4月22日,每小区抽样10株,测定株高、冠径、单株鲜重、主根长、根头直径、直径 >0.5 mm的侧根数;室内自然阴干后,测地上地下部干重,计算折干率。

当归苗于定植前20 d开始炼苗,白天逐步加盖草帘遮阴,加大通风量,控水降温。4月23日带叶起苗,起苗后将幼苗装入纸箱加育苗基质假植运输,4月24-25日定植,定植前对各播种期当归苗用100 mg·L-1的赤霉素 (GA3)浸根5 h,以不浸根为对照。小区面积24 m2(4 m×6 m),间距50 cm。株距20 cm,行距30 cm,每小区定植400株。

定植后定期观测植株生长量,统计抽薹情况。采挖后测定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期叶片数

由图1可以看出,随生长时间延长,各播种期当归苗单株小叶数均渐次增加,但播种期较早的处理前期小叶数增长较慢,播种期晚的处理小叶数在播种前期增长较快。前3个播期处理在12月20日至1月10日期间小叶数增长极为缓慢。最后1个播期小叶数增长迅速,至4月2日已超过第1个播期。4月22日,叶片数由多到少的播期依次为T5,T2,T4,T3 和 T1。

图1 不同播期对温室苗期小叶数的影响

从当归播种出苗后的叶片数增长情况看 (图2),各播期处理当归苗的叶片数均随生长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各播期处理叶片数均是在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缓慢,各播期最终叶片数3.5~4.5,移栽前各播期对应叶片数由多到少依次为T2,T1,T3,T4,T5。可见单株叶片数与小叶片数各播期排序并不相同。

图2 不同播期对温室育苗苗期单株叶片数的影响

2.2 苗期生长

由表1可知,从播种后的出苗情况看,各播种期出苗率均在90%以上,且比较接近。但从前期的生长来看,最后2个播期株高较高,而第1个播期株高较低,主要是由于第1个播期 (10月2日)种苗在育苗后期部分枝叶开始发黄倒苗所致。冠茎变化与株高变化相似,最大冠茎为最后1个播期(12月22日)12.70 cm,而最小冠茎为第1个播期 (10月2日)7.22 cm,这与第1播期生长后期倒苗有关。鲜重最大的为第4播期 (12月22日),为3.56 g,最小的为第5播期 (12月22日),仅为2.09 g。各播期幼苗主根长均在11 cm以上,最长的为第5播期,为13.99 cm;最短的为第1播期,为11.26 cm;但经观察,第5播期主根较细长。对于芦头直径来说,第2播期直径最大,为0.61 cm,而第5播期最小,为0.47 cm,各播期间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随着播期的延后,1级种苗产出率依次减少,最高为第2播期,达98.8%,最低第5播期,为75.3%。可见播期越早,幼苗积累的营养物质越多,1级种苗产出率越高。

表1 不同播种期对当归温室育苗苗期生长的影响

2.3 定植后株高

观察当归定植后株高生长变化 (图3)发现,定植后不同播期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缓慢增长-逐渐降低的态势。从6月29日开始迅速增长,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7月29日,而后缓慢增长到8月29日,以后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营养从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转移,株高随之下降。

图3 不同播种期对温室育苗定植后株高的影响

2.4 定植后小叶片数

观察移栽后当归小叶生长动态 (图4)发现,在定植后当归小叶数量的生长很缓慢,至6月29日,各处理的小叶数均在100片以下,在7,8月内,小叶数进入迅速增长期,到8月29日各播期的小叶数均达到最高峰,而后随着秋季的到来,小叶开始发黄掉落,9月小叶数开始缓慢减少,9月29日至10月25日期间小叶数急剧减少。

图4 不同播期对温室幼苗定植后小叶片数的影响

2.5 定植后叶片数

观察移栽后当归叶片生长动态 (图5)发现,叶片在6月29日至7月29期间增长极为迅速,6月29日各播期叶片数中,第1播期最多,第4播期最少;7月29日至8月29日增长较缓慢,8月29日以后开始逐渐减少。

图5 不同播期对温室育苗定植后叶片数的影响

2.6 定植后冠径

观察移栽定植后各播期单株冠径发现 (图6),单株冠径变化趋势与单株叶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月29日至7月29日期间,单株冠径急速增长,而后进入平稳增长期,到8月29日以后冠径随着叶片数、小叶数的减少开始缓慢减小,最终第2播期和第4播期冠径大于其余3个播期的冠径。

图6 不同播期对温室育苗定植后冠径的影响

2.7 产量及早期抽薹率

由表2可知,通过温室育苗,可极大降低当归抽薹率,定植后抽薹率均在2%以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抽薹率呈下降趋势,第1播期抽薹率最高为0.75%,最后1个播期抽薹率最低仅为0.03%。芦头直径2.40~2.70 cm,最大的为第2播期2.64 cm,最小的为第1播期2.46 cm,方差分析显示,第1,3播期差异不显著。对于主根长而言,第1和2播期分别达到22.40和22.46 cm,且两者无显著差异,而第3播期根长最短,为21.85 cm。产量方面,第2,3,4和5播期产量超过10 000 kg·hm-2,第2播期产量最高位15 079.00 kg·hm-2,第2,3播期产量无显著差异,第1播期由于抽薹率较其他周期高,导致产量最低,仅为9 800.33 kg·hm-2。可见,播种期对当归定植后抽薹率和产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表2 不同播期对定植后产量及早期抽薹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播种期的早晚对当归苗的生长及定植后的生长发育、早期抽薹及产量形成都有明显影响。播种期早的当归苗,在叶片迅速生长期易受环境低温影响,而播种期晚的当归苗受低温影响程度小,甚至避开了苗床温度最低时间段,所以叶片增长速度快。同样播种早的当归苗前期小叶数增长较慢,而播种晚的前期小叶数增长较快,小叶形成多,同化器官形成良好,有利于形成较高产量。

当归冬季温室育苗移栽时,不经GA3浸根处理就直接定植的不能正常萌叶,进入生理性休眠;经100 mg·L-1GA3浸根处理5 h后定植的当归苗萌叶生长快,但在初期叶色黄亮;定植后6月上旬叶色转变如常,7月植株地上部开始迅速生长。用适宜浓度GA3浸根后定植能打破因移栽引起的休眠,且不会明显促进当归早抽薹。

当归播种期不同导致生长量也有明显的区别。移栽后发现,播种期不同,当归的叶片生长、株高、冠径、根形态及鲜产都有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移栽时间过早,温室幼苗不适应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部分功能器官休眠或死亡,待温度适宜后才继续生长,但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合分析认为,当归冬季育苗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0月22日至11月12日,这样既有利于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率,又能获得较高产量。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 武延安,陈垣,蔺海明.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J].甘肃农业科技,2007(3):20-23.

[3] 陈瑛,明图林.当归提早抽薹问题的调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6(1):9-11.

[4] 谢翠莲.当归设施反季育苗技术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1.

[5] 邱黛玉,蔺海明.当归抽薹规律与机理的研究 [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6] 武延安,蔺海明,刘效瑞.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J].中草药,2009,40(3):456-462.

[7] 王国祥,蔡子平,王宏霞.不同育苗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198-200.

[8] 马伟明.育苗方式对当归成药期农艺性状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3(3):6-7.

猜你喜欢
播种期小叶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