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认知的中西方古典园林分析

2013-12-07 07:20连雅芳孙文静田朝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造园古典园林

连雅芳,孙文静,田朝阳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对中西方园林演进过程及分期,学术界有多种观点[1-8]。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周维权[1]按照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综合特征,分为五个时期;张家骥[2]按园林形式及内容划分为六个时期;汪菊渊[3]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期依据和系统。对于西方古典园林,针之谷、钟吉等[4-7]按国家 (地区)、时间、风格分为若干阶段。对于中西古典园林的进程对比,冯纪忠[8]按园林与诗画的关系,寻找到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共有特征,并对其进行重新分期。但目前诸多分析仍多偏重于对园林形式的考虑。

布鲁若·赛维[9]首次提出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建筑的品评应以空间作为主要依据,而不是依据绘画、雕塑、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形式等因子。

笔者认为,对园林演化进行分期,应以园林的本质特征为依据,而不是以朝代、社会、诗画、国家或地区等为依据;这一依据必须能够对东西方园林演化进行对比研究,作出科学的分期、定位与未来的预测。因此,找到合理的依据是分期的关键。

1 自然的认知与古典园林表达

园林的所有景观都是源于自然的本性,其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虽然中、西方园林分别是模仿第一或第二自然而建造的,是对前两者的再现或抽象[10],但第二自然依然来自第一自然,因此西方园林也是对第一自然的认知反映。世界园林尽管形态各异,却具有共同的造园目的,都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物质表现形式。对自然的认知过程必然反映在园林特征中,通过分析便可解读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从而进行系统、科学的园林分期研究。

1.1 自然的实用性认知

园林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11]。中国甲骨文“囿”是最早的园林记载形式;文王的“灵囿”是最早的园林,其中的园林要素包括人工培植的果树、圈养的家畜野兽,反映了园林的实用性质。西方园林的起源上溯到古埃及,这里沙漠面积占了94%。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人们思想上首先树立的是如何生活下去。公元前2465年,位于Saqqarad的一个第五王朝里的墓室展示了莴苣和耕种,园林的主要形式是生产性果园和菜园,水池用于灌溉和降温 (表1)。

表1 基于自然利用特征的中西方古典园林

1.2 自然的神性认知

上古时代,人类无法科学理解自然,只能祈求自然之神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视高山为神邸、树木为神木、江河为圣水。此时的古典园林也加入了神的符号。周代的囿中有囿人,其职责是“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祭祀、丧纪、宾客、供其生兽死兽之物”。西汉《水经注》云:“佗因冈作台……朔望升拜,名曰朝台。”东周的台、社木,秦汉时期的仙岛仙山成为神化园林的标志。古埃及、希腊、巴比伦的园林中各类神木、圣林比比皆是[5]。中世纪,从神话“天园”中演化而来的“十字形”水渠的大量出现,成为主要的园林布局形式 (表2)。

表2 基于自然敬畏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特征分析

1.3 自然的美性认知

这个时期的造园者对自然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和拜神,通过自然展现个人内在情感,追求个人思想。在实用和神化自然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发现、欣赏自然美。虽然“乘虚往来”的飞阁和台依然存在,但都失去了“神性”,成为观赏自然的观景建筑,周围是梅、桂枫、槐等观赏树木、花卉。古罗马的造园选址于山坡,便于远眺,便于欣赏园外的自然景色。15世纪意大利造园因地制宜设台地,扩展了观赏自然的视野,并且延续古罗马的外向建筑,以便从建筑内观赏自然景色 (表3)。虽然此期的景观还存在着自然和神话色彩相互交织,但对大自然的归属感开始形成。

表3 基于自然欣赏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特征分析

1.4 自然的物性认知

此期的造园者已不满足欣赏自然之景,或是在大自然中游走,而希望把自然移入园林中,开始师法自然的第一阶段,追求“形似”,即具象的模拟自然的物境 (生境)。北魏城市私园开始模仿自然山岳湖泽,夸张堆山理水,并且将成荫绿树和自然花丛用于园林中。唐代园林虽延续“一池三山”模式,但不为求仙,只是模拟天然山湖之景,供人欣赏。意大利园林中出现自然气息强烈的丛林,后来传入法国。虽在凡尔赛宫苑花园中无处不体现路易十四征服自然的乐趣,但宫苑内却开始设有十二个小林园,这标志着西方模拟自然的开始 (表4)。

表4 基于自然模拟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特征分析

1.5 自然的人性认知

这一时期的造园者开始师法自然的第二阶段抽象自然,追求神似。用画“理”来表现自然的画境,用人情来体现自然的情境。中唐之后,以诗入园,以画成景的做法出现。诗人白居易在《吾庐》中写道:“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其以泉石竹树养心。宋代文人林逋爱梅而喻之“梅妻”。岁寒三友松竹梅,梅兰松菊四君子,通过景观“诗化”,把大自然的山、水、植物等要素抽象到人化的园林中。18世纪,英国的“推人及物”的博爱之道,开始影响造园。从“野趣园”到“画意园”,无不体现诗理和画理下的抽象自然。“诗人的感觉画家的眼,你在这儿居悠闲”,正是体现了自然风致园的精髓所在 (表5)。

表5 基于抽象自然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特征分析

此阶段的中西方园林更像是由任自己感受随意泼墨的一幅画,一首诗;也正因为是一幅画,一首诗,造园者和使用者对画理和诗理运用于园林中及园林的欣赏之情多于行、景、情、诗画相互穿插渗透之感。

1.6 自然的天性认知

这一时期的园林已不再是抽象自然,而是意象自然。通过对自然要素的意象,追求师法自然的最高境界—— “外师造化,内发心源”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即“意境”; “玉堂富贵” “前榉后朴”是对植物的意象,“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是对山水的意象;园林成为“小宇宙”,全面展示了“我中有园,园中有我”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突出反映这一特点的是园名和景名,如“与谁同坐轩”,道出了“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意境,“我”与自然融为一体 (表6)。

表6 基于自然意象的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分析

2 自然的认知发展阶段与中西方古典园林分期

通过分析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变化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园林的发展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演化。依各时期对自然认知的变化,结合中西方古典园林各时期的造园目的,划分不同的园林阶段分期,总结中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在人与自然关系变化中存在的共性 (表7)。

每个时期可能存在对自然的多种认知。按照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发展过程,对世界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进行如下划分 (图1)。

表7 自然的认知发展阶段与古典园林演化分析

图1 世界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

3 基于自然认知的中西方古典园林进程比较分析

3.1 基于自然认知变化的中西方古典园林演化进程分析

以人对自然的认知为衡量中西方园林发展进程的共同标准,绘制出中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变化曲线(图2,3)。中国古典园林时间按朝代划分存在连续性,但西方园林多以国家划分,时间上存在部分重叠性。故西方古典园林时间的划分是按在该历史期内某国对西方园林影响最大的时间段进行的。

图2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

图3 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

图2 显示,(1)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上古至东周和魏晋南北朝至清两大快速发展时期,以及东周至秦汉的缓慢发展时期。(2)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人对自然的认知有了质的变化,从对自然认知的神仙化转为现实。(3)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对自然的认知是快速发展时期,明清后有减缓趋势。

图3显示, (1)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人对自然的认知变化波动较大,但14世纪后对自然认知变化发展迅速。(2)中世纪人对自然的认知出现了倒退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西方园林的发展。(3)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对自然认知变化出现了两个转折点,即古罗马后期和文艺复兴中期。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将古典园林进程分为六个时期,其中对自然的意象是师法自然的最高阶段,为中国古典园林所特有。分析认为,园林的发展与人对自然的认知息息相关,人对“纯粹的自然”[12]认知变化体现在园林物质形式上,形成了中西古典园林发展中的共通性和普遍规律。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 (上下卷)[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M].邹洪灿,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 Tom Turner.世界园林史[M].林菁,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6] 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 [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 冯纪忠.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 [J].中国园林,2010,26(11):25-30.

[9] 布鲁若·赛维著.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M].张似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0] 王向荣,林箐.自然的含义[J].中国园林,2007(1):6-15.

[11]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 龚道德.疏离与回归、源于与高于、融合与超越:中国古典园林中人、自然、园林三者关系研究[C] //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33-135.

猜你喜欢
造园古典园林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