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个课堂、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探讨

2013-12-07 07:05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验班高职

韩 旭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1300)

0 引言

随着高职学生生源数量的下降,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拓展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试结合有关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两个英语课堂、优化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实验,并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采取的优化英语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1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英语学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英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学生的技能水平。而目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1.1 教师思想问题

首先,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认识学生。 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面对的是高职学生,既不能用高中生的标准也不能用普通本科院校生的标准来要求高职生。 其次,部分年轻的高职英语教师还欠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需要积极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再次,高职英语教师虽然英语基础较为扎实,但缺乏所教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在日常授课中不能结合学生专业有效教学。

1.2 学生思想问题

通过观察本院学生日常表现,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思想上存在着学习目标定位不明确问题,这是“高职无用论”思想在作怪。 他们不重视学习,尤其不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学英语缺乏自信和兴趣,课堂活动不主动参与,课后活动不闻不问。 这些问题导致的后果是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低、应用能力不强。

1.3 英语课堂问题

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的第一英语课堂教学方面都存在着诸如课时有限、课堂人数偏多、缺乏英语实训环境和对英语教师培训力度不足等问题[1]。 而在第二英语课堂方面,虽然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英语第二课堂,也安排了一些活动,但这些都是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后活动,大多是教师的口头布置,学生是否会照做、做后的效果如何,教师不会去监督,更不会去考核。 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第二课堂没有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没有统一管理[2]。 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不够重视,第二课堂活动也没有起到有效地辅助第一课堂的作用。

针对上述原因,作为高职英语教师,一方面要使学生摒弃不正确思想,进而认识到高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 针对问题的实验改革措施

为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笔者本着“优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的指导思想,在“转变思想、认识自己、确立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了构建两个英语课堂的实验。 实验对象是本院100603 班,对照班是100602 班。 实验时间为2011 年10 月-2012 年4月。 实验采用了调查法、测试法、观察法、数据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实验方法,主要从思想教育、改善第一课堂和建设第二课堂3 个方面开展实验。 具体措施如下。

2.1 注重思想教育,重新定位师生思想

教师方面,笔者认真学习了《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学习资料汇编》,参加多个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讲座,还积极向专业课教师请教,学习物流专业知识。 力争做到在认识自己、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学活动。

学生方面,笔者把收集到的本院优秀学生事例及时向学生讲述,通过树立榜样的作用向学生做思想工作,矫正其不良思想。 具体活动包括:在实验班开展“我以自己是一名高职生而骄傲”的主题班会。会上,实验班学生学习本院往届就业标兵事迹,包括2006 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申杰身残志坚自主创业,2009 届会展专业毕业生张满振,历经磨炼过后担负重任,2010 届物流专业毕业生陈庚、张静宜、吕建启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参与工作创新喜获佳绩等事例。运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活例子,破除了“高职无用论”错误思想。 除此之外,还开展了题为“我的职业规划”、“英语——就业之门的金钥匙” 的主题征文活动,以及“如何克服障碍学好英语”的课堂大讨论。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自己、了解了企业的用人需求,端正了习态度,确立了正确学习目标。

2.2 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善第一英语课堂

高职英语教学应摆脱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发展自己。 要做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为此,笔者结合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灵活组合,应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2.2.1 以兴趣为中心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视学习为乐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笔者会在课堂上利用“导入”部分进行一些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放松心情的英语活动,如“Daily News”(每日新闻)、“Presentation”(课堂陈述)。 有时,在学生做完了一个大任务又累又乏的时候,让学 生 做 “A Riddle” ( 猜 谜 语)、 “Proverbs and Sayings”(谚语俗语学习)、“Tongue Twister”(绕口令)的放松学习。 有时,在课堂快结束时,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Dubbing Movie Clips”(电影片段配音)活动。

2.2.2 实施激励表扬策略教学

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曾引用威廉·詹姆士的话“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3]14。 卡耐基在同一本书中还指出:“这些你不尽量应用的力量,其中一种就是称赞别人,激励他们,认识他们可能拥有的神奇能力。”[3]220学生都有好胜心,希望得到老师们的肯定,所以,应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学习是证明自己能力并获得他人肯定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笔者会在课堂上适时使用言语激励表扬、肢体动作激励表扬、表扬与批评并举、以板书反馈学生表现、让学生表扬学生和细节提示等多种激励表扬手段[4],来表达对学生的欣赏、赞美之情,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激励他们进步,提振他们的学习信心。

2.2.3 班级内部分层任务教学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任务的设定必须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实际的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区[5]。 依据这一理论,笔者在实验班内实施了隐性分层任务教学。 首先,笔者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隐性地划分为4 个层次:基础层、一般层、递进层、提高层。 其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设立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可以避免不同层次的学生因统一的任务过易或过难、统一的目标已达到或过于遥远而放弃努力,而是让学生觉得其目标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达到。 这样,付诸行动后他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 再次,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就要求教师实施分层任务教学,进而要求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前备课分层、课堂任务分层、课后作业分层以及考核评价分层。

2.2.4 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

结合学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笔者在课堂上注重物流基础理论、国际贸易、国际货运物流、货运合同及保险等涉外业务方面英语知识的渗透。如:在写作课上,注意培养学生涉外贸易函件的读、写、译能力。 在听说课上,重点练习包括安排日程、预约客户,用电话处理业务、介绍公司等交际内容的听说能力。 在阅读课上,适时讲解专业词汇〔(例如在学习单词receipt(收据、发票)时,提问学生这个词在物流专业知识里的含义。 当学生了解到物流领域里此单词还有“验收”的含义后,再提问学生物流在仓库操作过程中除了receipt(验收)外,还包括哪些。 然后进一步向学生讲解仓库的操作过程有receipt(验收)、storage(储存)、packaging(包装)、pick ing(分拣)、dispatch(发送)、housekeeping(保管)、stoc ktaking(存货盘点)〕。

2.2.5 注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 级)考试的反拨作用

如果说“学习英语是为将来就业、工作做准备”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模糊的概念,那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 级)考试就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清晰的目标、最紧迫的任务,也是近期英语学习的最大激励因素。 重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 级)考试的反拨作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听力、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技能。 在准备此次考试的过程中,笔者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并以第二课堂英语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后学习,小组活动成果在下次课堂上展示,提炼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练习。

2.3 搭建多个学习平台,开展第二英语课堂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6]。 从这个理论出发,笔者在实验班具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本着“易操作、广参与、勤监督、严考核”的原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把其考核分数纳入对学生英语课程考核的平时分中。

2.3.1 校内活动平台

校内活动平台包括班级管理和课后活动两个方面。 笔者利用作为实验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优势,在实验班的班级管理中时刻体现英语特色,具体实施的方面有:与学生谈话、传达通知、出勤反馈、查宿反馈、布置和检查大扫除、布置班级板报、设置教室内指示牌和拟定班级活动口号等。 课后活动平台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以宿舍为单位,结成英语兴趣小组,要求宿舍学生晚上8:30-9:30 这段时间内的所有语言交流必须用英语,英语兴趣小组成员之间还要互相帮助解决英语学习方面的难题,同时成员间还要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二是结合学院开展的“读写经典,立德立行”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读一部英文名著(简写本)或一篇英文文章,并通过课前五分钟到讲台前做陈述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这本书(文章)。 三是广泛开展、参与校内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表演英语短剧、编写英语墙报或英语短讯等)[7]。

2.3.2 校外活动平台

校外活动平台初期主要是靠部分在校外有兼职工作的学生来开展。 主要从3 方面实施:有校外兼职工作的学生自发地在平时工作中应用英语;教师每星期与学生讨论,并设法解决他们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英语方面的困难;每星期从所有兼职学生遇到的英语交流情景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幕,与全班学生分享,并让其他学生用英语表演这一情景。

以下是兼职工作中学英语一个典型案例:

一位女同学在超市做兼职工作,负责推销某品牌的酸奶。 一天,奶制品销售区来了一位外国顾客,他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想要的商品,最后他向销售人员求助。 销售人员不懂英语,转而找到该同学。 经过询问,该同学了解到外国顾客想要fresh milk(鲜奶)。可该超市没有鲜奶出售。但是,她知道超市附近的某个小商店出售鲜牛奶,她想推荐这位外国顾客去该商店买,可不会用英语表达。 同时该同学还想推荐他在本超市内选购一些其他奶,如纯牛奶、 酸奶等,可还是不会用英语表达。 最终,这名外国顾客什么也没买就走了。

该同学在与笔者交流时问,怎样才能表达出她的两个想法呢? 笔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F-foreigner(F,外国顾客)S-student(S,学生)

S: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学生:有什么我可以为您效劳的吗? )

F: I need some fresh milk.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an find it? (外国顾客:我想买一些鲜奶,您能告诉我在哪能找到鲜奶吗? )

S: Sorry, there is no fresh milk here. We have pure milk and yoghourt. Would you like them?

(学生:对不起,这家店不卖鲜奶。 我们这有纯牛奶和酸奶,您想买点吗? )

F: No, thanks. I just want fresh milk. (外国顾客:谢谢您,我不需要。 我只想买鲜奶。 )

S: I happen to know SanYuan fresh milk is provided in a store named XX. It is very near the market. You can go out of the market and turn right. Walk as far as the second street on the left.Go along the street for about 1minute and the shop is on the right. (学生:我恰好知道离这家超市很近的某某商店卖三元牌的鲜奶。 你可以出了这家超市向右转,一直走到左侧的第二条路,沿着这条路走大约1 分钟,该商店就在右侧。 )

F:Thank you so much.(外国顾客: 太感谢您啦。 )

S:You are welcome.(学生:不客气)

之后,笔者把这个情景描述给全班同学,并让他们做“假如你是该女同学,你怎么说”的情景会话。

鉴于初期校外活动参与人员少、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控等缺点,后期除了开展校外兼职中学英语活动外,还开展了每位同学都能参与的校外英语学习活动(包括收集英文广告词、产品说明书和标志牌等英语资料等),要求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理解、背诵或纠错等进一步学习。

2.3.3 网络交流平台

网络交流平台主要有: 登录热门英语学习网站,登录院图书馆电子英语学习室,用英语在微博、班级飞信群、班级QQ 群里进行交流,在班级主页中上传英语学习的困惑和心得(如上传一篇写好的英文作文供大家阅读修改,一道填空题涉及的语法知识理解等)。

3 分析实验结果,检验措施有效性

3.1 实验班实验前后比较

3.1.1 整体课堂教学比较

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学习十分被动。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做作业,课堂上违纪行为很多、课堂气氛很沉闷,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 这种情况在实验以后(尤其是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后),有了很大改观。 课堂纪律渐渐好转,课堂的主角逐渐向学生倾斜。 总有同学主动做课堂展示,争着做情景会话,而且总有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他学生则积极发表看法、回答问题。

3.1.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实验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对英语毫无兴趣的由原来的21 人减少为12 人。 随着学习兴趣的增加,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精力和学习动机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好英语的决心也有所增强。 由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了一些积极的改变,在后期调查中,有77.8%(28人)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开设的各种课外活动感到满意,比实验前增加了21.6%。 有30.6%(11人)的学生希望在英语课程结束后还能参加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课外活动。

3.1.3 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根据学生成绩统计,实验实施后,学生的卷面成绩和总评成绩都有所提高。 这与学生积极参与两个课堂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学生在参与两个课堂的活动过程中不仅赢得了平时分,而且提高了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表1 实验班实验前后期末考试成绩比较Table 1 Final exam result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class before and after test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

3.2.1 整体课堂教学比较

在跨越两个学期的实验中,实验班课堂教学经历了由难到易、由少量参与到大量积极参与的过程,而对照班的教学则经历了由难到更难、由少量参与到大量很少参与的过程。 这点尤其表现在情景会话任务上,实验班学生争抢做任务,而且每次任务都能够脱稿表述,很到位,而对照班的学生即使是在教师硬性分配给其任务时,也是草草应付。

3.2.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等都有了较大的好转。 但对照班学生在以上几方面的数据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在后期调查中,只有51.4%的人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开设的课外活动感到满意,比前期调查减少了22.9%,而实验班此项数据却比实验前增加了21.6%。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英语基础知识测试成绩比较Table 2 English basic knowledge result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class before and after test

3.2.3 英语基础知识测试成绩比较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在英语基础知识测试中,在两班总人数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实验前对照班在平均分、及格率和高分(≥50 分)人数上都明显多于实验班,而低分(≤29 分)人数要明显少于实验班。而在实验后,尽管实验班的及格率还不如对照班,但两班间及格率间的差距在缩小,由原来相差18.1个百分点,减少到相差2.8 个百分点。另一个好的转变是实验班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了3.9 分,同时高分(≥50 分)人数也比对照班多,而低分(≤29 分)人数差距在缩小。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无论是与自身相比还是与对照班比,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课堂表现、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本实验所采取的构建两个英语课堂的多种措施能够起到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为优化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进行的教学实验,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任务、知识互相渗透、互相丰富,进而达到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全方位开展学习活动的目的,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收到了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获的效果。 受个人能力和实验规模所限,本实验在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不够细化,第二课堂活动不够丰富、规模不够大、未能与学生专业结合等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开发两个课堂的学习活动,使其范围扩大至全院学生,并使其更贴近学生的专业、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更明显。

[1] 廉勇.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3):87-88.

[2] 李楠,张湘.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J]. 商情,212,(1):25-45.

[3] 戴尔·卡耐基.刘双等编译.卡耐基成功学教程[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4-220.

[4] 韩旭. 实施激励策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

[5] 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46.

[6] 邓琪.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531-041.

[7] 刘岩.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探索[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6-57.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实验班高职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