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2013-12-10 03:50张伶俐陈勇棠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测绘考核

张伶俐,陈勇棠

(1.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广西 柳州545005;2.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广西 柳州545006)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性人才为目的,即培养的人才既带有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属性,又带有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属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培养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以及绘制、识读机械图样和测绘的方法等,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该课程实施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造后,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带来的诸多不足,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 课程目标设计

《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培养学生熟悉国家标准工程制图规范、树立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并具备识图与制图的能力与养成良好的制图工作习惯,为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工程机械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流、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

1.1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快速识读典型机件及中等复杂的零件图。

(2)能快速识读典型机件及中等复杂的装配图。

(3)能绘制典型机件及中等复杂的零件图。

(4)能根据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5)能根据装配图,拆画出零件图。

(6)能够测绘典型机件及中等复杂的机械零部件。

1.2 方法能力目标

(1)在绘图、识图、测绘过程中能够完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定—优化过程。

(2)能在完成学习项目之后归纳总结经验或知识。

1.3 社会能力目标

(1)在绘图的过程中培养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养成求真务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2)在绘图、识图、测绘过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2.1 课程学习项目整体结构设计

学习项目的设计一方面既要考虑达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和知识要求,所选择的工作任务/学习子项目有代表性,还要考虑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得选择的工作任务/学习子项目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难度,学生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仅要体现“就业导向、够用原则”,还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就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尽可能地在整个课程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体现。本文以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能力和知识要求构建的《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的学习项目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学习项目整体结构

2.2 课程学习项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

《机械制图与测绘》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是识图、读图与绘图的能力,而现在随着机械制造业向高、精、尖纵向深入快速发展,对读图与绘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现在的机械制造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是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塑性、创新性、应用性、专业性。要养成这样的职业能力,必须是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机结合,并在重复地、循序渐进地锻炼和养成的。因此,系统化设计每个学习单元/学习子项目的能力目标,通过若干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课程确定的总目标。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展示部分学习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的情况,借此展现设计的原理,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机械制图与测绘》部分学习项目教学内容和要求展示表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部分学习项目教学内容和要求展示表

3 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案设计

3.1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法穿插其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的设计方法有:一是,六步教学法,即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过程组织教学;二是,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既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三是,操作示范法,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让学生对技能标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以提高其技能水平;四是,小组学习法,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共同制订表达方案,从而培养学生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等职业素养。除以上方法之外,辅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等教学手段,这样不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2 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因此课程的考核应以学生为本,进行整体性评价,主要体现这几个原则:

(1)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考核原则。对学生的考核不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结果,而是注重工作过程良好职业能力的养成,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2)连续性、渐变的动态考核原则。对学生评价的着眼不是学生的开始和终点,而是整个学习过程能力提升、自我完善的渐进过程。

(3)互动性、立体考核原则。考核时,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同学之间的评价,构建立体式评价模式。

(4)动态与静态结合考核原则。考核中,既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度、记忆能力为目的的笔试,也有测试知识的广度、运用能力的口试,还有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操作能力测试。

《机械制图与测绘》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本位,全面考查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体系。每次完成一个学习的子项目后,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组成本次项目的成绩的方法。课程最终成绩评价权重:期评=平时成绩×10%+作业/项目成绩×40%+期考成绩×50%。

4 结束语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掌控更高效、有序;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变化、能力的发展情况要更细致、微观、量化等等。但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积累,《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实施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品质,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1]张 珣.浅谈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造[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2(10):230-232.

[2]胡志国.“能力本位教育”在《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44-145.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测绘考核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内部考核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