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专汽产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2013-12-17 13:58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卢希
专用汽车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专用汽车国家标准汽车产业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 卢希

汽车产业发展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而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12年已经连续四年产量连续全球第一,今年同样要取得全球第一,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样专用汽车行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产销量增长的同时,组织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增强了自身实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多品种、多系列的专用汽车生产体系,自主创新取得了较大进步,推出了许多高技术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汽车产品。一些产品不但取代了进口产品而且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我们看到汽车产业发展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就汽车产业整体而言,大而不强,在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我国专用汽车而言:一是整体的实力较弱,专用汽车企业结构较散,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的水平较低,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研发能力不强,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二是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近几年来专用汽车投资的热度未减,新增了许多专用汽车企业,而大部分都是运输类的专用汽车企业。因此我国专用汽车行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间无序竞争;三是生产经营秩序还需要规范,生产的车辆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生产不一致的问题时有发生,生产大吨小标车辆等问题仍然存在。做强专用汽车一方面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品牌建设,发展节能与新能源的专用汽车,突出专、特、精的特点,产品发展多元化、系列化,满足各行业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要规范专用汽车生产秩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生产车辆产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装备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生产一致性管理,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车辆产品。

借此机会我就规范专用汽车生产,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谈几点意见。

第一,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性能也备受人们关注。在安全方面,近几年虽然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在安全性能方面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在环保方面,今年以来,雾霾成为一个热点的词汇,备受关注,比如说今年一月份北京出现的21个雾霾日,仅有5天空气质量正常,就在上周星期一到星期三,整个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造成了学校停课、高速公路封闭、机场航班停飞,这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的指标,并要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其中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中国汽车国Ⅳ排放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也主要指柴油车还没有完全实施,国Ⅲ的柴油油品供应,还没有覆盖全国。在路上,我们时常还能见到冒黑烟的车辆,黄标车还没有完全淘汰。低速汽车的排放水平现在仍然还很低,汽车的减排工作还任重道远;在能源消耗方面2012年中国原油的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7亿吨,石油对外的依存度上升到57.9%,随着我国燃油消耗量的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会呈上升的趋势,能源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的油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资料表明,中国2010年新上市的乘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和日本2008年新上市乘用车油耗水平分别高18.3%和17.4%,商用汽车的油耗水平则差距更大。

汽车节油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车辆产品出于企业之手,企业应当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从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的利益出发,在考虑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有责任不断地提高车辆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性能,生产出排放更低、油耗更少的车辆产品,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赢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企业是车辆产品质量保证的主体,必须对所生产的、销售的车辆产品负全部责任,在开发研究、生产、检验、销售等各个环节,保证贯彻实施国家的行政法规产业政策和国家标准,确保生产的车辆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在此前提下,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对车辆产品物有所值的质量需要,企业切不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迎合某些用户的不合理需求,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车辆产品,这样做既造成了车辆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隐患,也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损害了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同样也有损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第二,生产一致性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自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企业通过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生产过程得到了规范,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许多企业还自行提出要求进行生产一致性的考核,我们确实看到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保证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严格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以下案例足以说明。

其一,今年以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向我们通报了四批有问题的车型,这些车型都是自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第三季度在注册登记环节发现,这些车型涉及上百家企业,涉及几百个产品。经我们核查,有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一致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例如车辆识别代号,打刻不符合国家标准,就是我们的车辆识别代号打刻有一个深度要求,深度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还有不粘贴反光标识,或者粘贴得不规范。有的货车侧防护、后防护装置与公告或者照片不一致,合格证上的数据与公告或者实车不一致,也有的是企业故意所为。再比如说车辆的整备质量不真实,实车的整备质量比公告参数要高出一倍。

其二,近期在处理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载货汽车、专用汽车生产不一致,大吨小标问题仍然存在。例如2012年6月29日,广东省广州市广深高速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20人死亡,3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这一起事故是一辆货车追尾一辆运营的罐式半挂车,导致油罐中的油泄露到公路、高架以下的周边一些货物堆场和工棚,导致泄露的油爆燃引起的事故。经核查罐式半挂车存在大吨小标的问题,这个车的载止量是27.8吨,但是这个车实际装载了54.22吨的溶剂油,超载95%。第二个案例发生在2013年9月24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境内的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一个运载沙石的 半挂列车与一个客车在交叉路口处交叉相撞,事故造成10人死亡,28人受伤,这个事故中的半挂车它的载质量是33吨,实际装载了89吨的沙石,超载170%。我们讲生产一致性最关键的是企业所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要与其研制的样车相一致,政府批准企业生产的是与样车一致的车辆产品,为此企业要高度重视生产一致性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健全和不断完善生产一致性保证体系,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修订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以确保能够指导实际生产、检验等生产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要全面贯彻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要把生产一致性管理贯穿到企业的开发、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道工序,以保证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与研制的样车相一致,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所有车辆的生产过程都要有记录,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只有严格贯彻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才能够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第三,政府引导助推企业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车辆的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性能涉及到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制订有关的政策和规定,从维护国家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出发,引导企业建立和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企业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保证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目的要敦促企业健全和完善生产一致性保证体系,对于存在或出现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持续有效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企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在此情况下,企业一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诚实守信的企业,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产品的行为要予以整治,针对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不一致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要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要针对罐式车辆产品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细化生产准入条件,要提高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的能力和水平,还要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按照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要求,保证生产的车辆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企业提升车辆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扩大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是汽车人的梦想,为圆汽车强国之梦,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生产一致性管理,实实在在地生产好每一辆汽车,持续地提高产品质量,把专用汽车做优、做专、做精、做强。

猜你喜欢
专用汽车国家标准汽车产业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推广新能源专用汽车 任重道远
新能源专用汽车该如何撬动市场?
专用汽车新品百花齐放
宝马展:专用汽车亮点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