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现状与发展

2013-12-17 13:58中国国家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王昆
专用汽车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专用车质量产品

中国国家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 王昆

在这次论坛召开之前,全国人大刚刚审议修订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去年国务院发布了《缺陷汽车管理规定》,今年实施了《汽车三包管理制度》,从各个方面,汽车质量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质量发展的领域中,认证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截止目前,包括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我国产品认证的总数量已经突破100万张,覆盖的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同时,有29家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被政府部门采信,有18部法律法规把认证的相关内容明确做了规定。机动车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的时间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到目前为止,累计对包括汽车整车在内的19种机动车及零部件发放了11万张认证证书,涉及到的企业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企业一共有9118家。

专用车产品认证面临的问题

在专用车领域,通过打击假冒伪劣、非法改拼装、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监管的执法尺度,认证促进了专用车质量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在质量管理的领域,在认证发展的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

首先,消费市场从生产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对产品安全消费者有着更高的要求,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质量安全事件纠纷、投诉明显增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法律援助制度也亟待加强,特别是在专用车领域。今年以来,涉及到专用车产品的质量纠纷投诉明显增多,而且有一些问题还酿成了群体性的事件,还有一些问题的调查已经不仅仅是质检部门在参与,还涉及到横向的很多部门联合开展调查,有些严重的问题还涉及到中纪委、监察部的介入。另外,随着自贸区特别贸易安排带来的产品,贸易服务进一步开放,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认证在汽车贸易领域开放的尺度可能会更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产品质量认证检测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机械物理、电器安全之外,不断出现的化学方面的测试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加强。

在专用车领域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专用车竞争的主体众多,市场开发较为缓慢,市场细分程度不够,在目前的专用车当中,普通载货汽车的占比偏高,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客户需求日益苛刻,包括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集中于技术能力,人才解决方案,质量与效率、网络布局、品牌信誉和企业文化等竞争。

对于专用车领域,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够完善,我国专用车虽然被纳入汽车产品的类别并进行统一管理,但是从产品标准的适用上却没有考虑到专用车的特殊性,改装厂从整车企业购买底盘,根据需要改装和组合,最终形成产品。而改装厂能做哪些改动,改动到什么程度?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种改装过程当中涉及到质量责任的转移,包括一些法律责任的转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应该尽快地完善专门针对改装车的标准法规体系,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改装车在一些标准上应该进行豁免或者专门制定特殊的标准,并明确改装范围及责任认定,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比如说欧盟,政府授权第三方机构开展办理认证制度,并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专用车认证与一般的道路交通车辆有所区别,底盘部分一般按照道路车辆来管理,上装部分按照机械安全指令来执行,改装车也执行了多阶段的形式认证,规定了定义、内容和操作方法,对于改装的零部件也发布了法规认证的要求。同时,在专用车领域,他们有严格的授权和质量责任的约定,授权改装由改装企业与原型车企业承担各自认证部分的保修和售后服务,非授权的改装全部由改装企业来界定责任。但是,非授权改装首先无法执行多阶段的认证,必须按照新车方式重新进行所有的认证项目,其次,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责任界定不清,随着汽车三包召回制度的实施,不断出现的质量纠纷投诉都需要加以调节并解决。

由于当前的专用车市场经营使用模式不尽合理,主要是经销商委托改装的模式,这种模式涉及的问题很多,存在合同欺诈、非法改装、产品质量等多种问题。主机厂在把底盘卖给经销商之后,就失去了后续加工的控制权,那么,如何加强专用车质量的管理,不仅是专用车生产企业的问题,也是主机厂下一步需要配合的工作。

专用车企业和产品特点突出,虽然近年来有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普遍存在着生产一致性管理差的问题,且问题很多。集中表现在无证出厂销售大吨小标,包括不加装ABS,中冷增压的装置,以及货箱栏板高度和认证不符,现在还大量的存在国Ⅰ、国Ⅱ车辆冒充国Ⅲ车辆出厂销售的问题。认监委根据公安交管部门通报的信息,组织全国31个省级的质监局以及5个副省级的质监局加大了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共开展了3C的专项抽查,同时对公安部通报的涉嫌违法的有关车辆也进行了排查。经过排查我们发现,400多辆车查实是质量问题,而专用车的占比相当高。其中,违规车辆当中有148辆汽车为未获证出厂销售,对于已经获证的车辆中一共暂停了34张企业的证书,撤销了5张证书,同时视问题的轻重将9家企业列入失信企业名单,32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企业的名单。

如何完善认证制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员大会当中提出,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减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加强体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把该放的权利放到位,把该管好的事情管住管好,强化对行政权利的约束监督,更好地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大家也期待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行政职能,出台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相关的改革措施。

从大的方向上来讲,认证工作会在未来的质量管理领域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认证作为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加快高基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把认证认可确定为高基础服务业,在质量发展纲要,包括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当中都突出强调了认证和检测发展的问题。

对于企业,我们将围绕着产业转型外贸和地方经济发展,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公共治理相融合,加大认证制度的宣传与推广,加大对诚信守法、以质取胜企业的扶持,努力增强认证的公信力。对于技术机构,我们要认真研究认证的新问题、新情况,以新思路破解问题难点,创新认证监管的模式。

特别强调的是,要提供单一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合格评定服务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同时,我们要对现有的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的目标是要平衡权责,控制风险保证质量。

未来,我们对于产品认证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加以完善,要使我们的认证工作更加符合行业的技术特点和专业特色,紧紧抓住安全风险的演化,抓住产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产品全链条延伸,将监管融于服务当中。同时,我们在管理方式和评定手段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在认证的数据申报传递方面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实现电子类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检测检查的视频记录,包括对一些关键的环节实施电子监管。同时,在认证的输入和输出方面实现多元化,主动搜集用户投诉执法监管和质量安全事故信息,增加输入的来源,加强与其他制度的衔接,促进资源共享,结果采信。指导消费和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同时定期地对认证实施的状况进行评价和调整。

对于专用车领域,我们下一步将开展专用车安全部件和系统的认证,与整车相衔接,特别向车轮包括轮胎方面加大安全部件认证的力度,同时完善上装部分的技术要求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专用车产品的特点。对于具备一些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比如说冷藏运输车产品,逐步纳入到强制性认证范围之内。对于非量产车,实际不具备生产一致性审核条件的专用车企业,我们要改变现在认证模式,因为目前有一些企业客观上不具备生产一致性的控制条件,将加大市场的抽样检测的力度,同时对生产者在申请环节的改装资质,包括三包召回的相关承诺,都要加强核实。要求认证机构在工厂审查现场,必须对产品一致性参数进行核查,企业在现场须提供核查的抽样方可进行检查,多处认证机构、检测机构认真落实生产市场或进口的抽样检测的模式,增加后续认证一致性抽测和检查的比例,认证机构实验室增加样品核对,视频记录的相关要求,同时对于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认证的参数进行动态的管理,根据企业分类管理的原则,来追加工厂检查,增加抽测、暂停撤销证书,加大认证的警示、惩戒的力度。

总的来说,市场的发展依托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任何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国家,产品认证制度都是一个最核心的规范产品质量,规范产品秩序的手段。通过认证,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动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参与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使企业由强制被动地去做认证,变为资源主动去做认证,从技术机构的市场化经营向公益性服务的角色转变,也促进整个行业从同质化的竞争向技术能力管理服务品牌信誉的竞争转变,从而最终实现认证认可工作由市场驱动,社会高度认可,行业机构企业自我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专用车质量产品
专用车企业首次主导 无人驾驶环卫车上路
2016年《专用车与零部件》杂志回顾
2016年上半年工程类专用车市场分析
质量投诉超六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一季度我国专用车市场同比下滑严重
睡个好觉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