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夫妇为何互题“克己复礼”

2013-12-19 10:17
党史博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叶群克己复礼汪东兴

■ 黄 瑶

林彪夫妇为何互题“克己复礼”

■ 黄 瑶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在 “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曾把这一件事说成是林彪企图搞复辟。这样说未免简单化、脸谱化,没有任何说服力。那么,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 “克己复礼”呢?让我们 “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

1969年3月,中苏边防军之间在中国珍宝岛发生战斗。随后,苏联领导人及军方首脑不断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言论。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并对中国进行核战争威胁。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10月中旬,为了防止苏联使用核武器,毛泽东提出,在京的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实行战备疏散,并指定了一些领导人疏散的地点。中央领导人及一些老同志陆续疏散离京。10月15日,毛泽东到达武昌。17日,林彪、叶群到达苏州。军委办事组转移至北京西郊办公,总参谋部组成了以副总参谋长阎仲川牵头的战时指挥班子,进入京郊战备工事。

林彪到苏州后,继续紧张地思考如何应付苏联突然袭击。当日,他嘱咐秘书张云生给黄永胜打电话,并口授了电话内容。大意是:苏联谈判代表团将于10月20日来北京,对此应提高警惕。为了防止苏联利用谈判作烟幕对我进行突然袭击,要求全军各部队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战时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各种重要装备、设备及目标要进行伪装和隐蔽;通信联络要经常畅通;国防工业要抓紧武器弹药的生产;二炮部队要做好发射准备;等等。一共六条。

当时,按照规定,调动一个排都要经毛泽东批准。林彪向全军发出六条指示前,也必须先请示毛泽东,经批准后再下达。1967年他颁布军委八条和十条都按照这一程序。让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第一线部队进入阵地,怎么可以不经毛泽东批准而先斩后奏呢?但是,林彪向张云生口授六条后,并没有向张交代,要先请示毛泽东,而是让张把这六条先给叶群看看。叶群看后,征求张的意见,张提出:“像这样重大的问题,最好先请示一下毛主席。”叶群在充分肯定张的建议后,说:“首长这是过去在战争时期指挥打仗时养成的作风,遇有紧急情况就当机立断,事后再向毛主席报告。……这样做,在战时是允许的。当然,现在还没发生战争,先报告一下毛主席是应当的。”

从叶群对张的解释可见,林彪未嘱咐先报告毛泽东不是疏忽,而是认为“遇有紧急情况就当机立断”。在这一点上,林彪和叶群已取得共识。但是这样做违反了重要事项必须先请示毛,得到毛批准后再下达的程序。

叶群嘱咐张云生,让他给黄永胜打电话,至于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报告,则由她负责办理。随后,叶群即给在武汉的汪东兴打电话,报告了林彪口授的六条,并加了一句:“这个电话记录传给黄总长的同时,告汪东兴同志转报主席。如主席有指示,以主席指示为准。”显然,叶群加的这句话减轻了程序违规的程度。

18日下午,张云生同黄永胜通话,传达了林彪的指示。当晚,黄永胜命令阎仲川立即向全军传达。从广州军区调到总参谋部不久的阎仲川考虑,这是军委办事组转移到西山后发出的第一份文件,便按照过去在广州军区机关将文件编号的习惯,将这一电话记录以“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为题,由前指下达全军。全军立即进入紧急状态,部队或紧急疏散或进入前沿阵地,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中国的举动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先后相应地进入了紧急状态。

19日,“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送到毛泽东在武汉的住处。毛泽东看完后,说:“烧掉。”他随即擦火柴,将这份传阅件点燃后,扔进了烟灰缸。

此前,毛泽东已经看过叶群打电话给汪东兴传来的林彪的指示,对此,毛泽东是同意的,对程序上违规,因情况紧急也未计较。毛泽东看到由北京传来的林彪指示后,显然是因为这一指示被冠以“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而不悦。“文革”以来,中央军委发文件,都是直接用中央军委名义,用林副主席名义发文件,这还是头一份。

叶群很快就从汪东兴处知道了毛泽东对这一指示的态度,她埋怨阎仲川“帮倒忙”。其实,此事不能完全埋怨阎仲川。如果林彪按照通常的程序,取得毛泽东的批复,哪怕只有“同意”“照办”等字样,阎仲川也不会将这个指示冠名为“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

同日,林彪给叶群题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三天后,叶群给林彪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显然就是针对此事而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需要看一看“克己复礼”的原意。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又问实行礼的目的,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所谓“礼”指的是社会的道德和行为的规范、法则、程序、仪式。“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将视、听、言、动都回复到“礼”。

林彪发出紧急指示,没有按照正常的先报毛泽东批复后再下发的程序,这是不是企图利用紧急情况,试探毛泽东的底线,笔者不能断定。但是毛泽东作出“烧掉”的反应后,林彪夫妇都意识到,今后要“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为符合既定的程序。因此,这个“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便成为林彪的唯一号令。

20日,叶群从苏州匆匆赶到北京,出席了下午在京西宾馆召开的驻京各大单位负责人会议。会议由黄永胜主持,他批评了有些单位把“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扩散到地方去。此时叶群插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保密观念才强呢,他老人家听了我们报去的林彪同志关于加强战备的意见之后,便说:很好,烧掉。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叶群之所以将林彪的紧急指示说成是林彪的“意见”,不仅仅是谦虚,而是因为,既然是命令,怎么可以不经过毛泽东批准就下达?叶群将毛泽东烧掉文件的理由说成是为了“保密”,显然是欺人之谈。因为毛泽东当时并非处于地下工作状态,不需要烧掉保密文件。他无论烧还是不烧,都与保密无关。叶群这样说是想方设法把因为“林副主席第一号命令”而引起毛泽东不悦的这件事掩盖起来。然而,这已违背了“非礼勿言”,结果是欲盖弥彰。

林彪恪守“克己复礼”刚过半年,就将其置于脑后,开始在是否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同毛泽东顶牛;接着又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因揪张春桥,踩毛泽东的底线而同毛闹翻。随后,毛泽东用“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等方式,对林彪施加压力,迫使他检讨;而林彪则负隅顽抗。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林立果则组建小舰队谋刺毛泽东,事情闹得距离“礼”越来越远,越来越离谱,最终导致“九一三”事件的发生。

“克己复礼”,谈何容易!■

猜你喜欢
叶群克己复礼汪东兴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传统催生力量 德育润化心灵
“功臣”汪东兴1978年为何被点名批评
纠缠
汪东兴:带着争议离职,不带争议离世
毛泽东生前留话:汪东兴能对付江青
我是如何仿林彪字体批文件的?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探究颜渊地位
叶群的人情味
叶群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