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矛盾,转型升级

2013-12-19 22:03文/周
西部大开发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经济总量榆林顶层

□ 文/周 励

评论篇

直面矛盾,转型升级

□ 文/周 励

历史上的陕西榆林以贫穷、落后著称,今天的榆林因资源丰富、发展迅速闻名,一跃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热土,万众瞩目的焦点。

过去10年,榆林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了约24倍,成为陕西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西安,被称为“陕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同时也在经历着困惑与迷茫、机遇与挑战、转型与非议的艰难改革。

当前,榆林进入了高速增长后的下行压力,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榆林现在就如同一个发育不正常的人,个子猛长,但身体素质很差。”

主要问题有:一、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呈现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结构特点,二产以煤油气一次资源开采为主,高端化工业发展缓慢。二、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三、城乡、南北失衡问题较为突出,2012年,南六县生产总值只有204.21亿元,仅占全市的7.37%,为北六县生产总值的7.95%。四、民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民营经济发展异常困难。五、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瓶颈日益凸显,严重制约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榆林发展中的矛盾尴尬,可以说是:财政收入上去了,城乡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GDP上去了,社会事业却严重滞后;能源经济一枝独秀,其它非资源产业却举步维艰;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和出口的贡献少得可怜……

有专家曾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阶段,即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衰亡期。已经步入了成长期的榆林,正在着力打破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桎梏”和“魔咒”,主动转型、创新升级。

200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就榆林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5年后的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并确定府谷县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以期通过府谷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为全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榆林市政府还出台《关于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多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省、市领导也经常深入榆林调研,排忧解难。

5年多来,榆林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面临的问题也是严峻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且新问题更复杂、更棘手,接下来的转型发展更紧迫、更关键。

那么,榆林靠什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经济总量要由2012年的2769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5800亿元,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都要实现翻番的“硬指标”?怎么解决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释放榆林全民的创造活力?动力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为榆林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论。

未来,榆林发展还要依靠能源经济,转型升级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改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还要顶层推动。榆林问题倒逼加速转型升级,就成了中流击水、不进则退。“转型升级”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忧患意识,需要信息传递,需要真情沟通,需要政府实实在在的服务,需要政府、企业、民众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榆林,奋斗吧!

猜你喜欢
经济总量榆林顶层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走榆林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滨海顶层公寓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满洲里市“十二五”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十三五”展望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