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从国际港口城市角度探析

2013-12-19 03:54邵亚妙
关键词:港口城市宁波市港口

邵亚妙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 宁波315012)

1 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本质上是基于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而建立的.目前用来测定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评价体系比较多,主要包括城市统计年鉴体系、城市竞争力体系、城市投资环境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侧重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评价一个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深入研究这些评价体系,了解各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甄别每个体系的特征,对于我们建立适用于宁波这一港口城市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1 城市一般统计指标体系

城市一般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各类统计年鉴,例如《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宁波市统计年鉴》等,这些指标体系的优点是:内容比较全,包括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数据比较丰富,既包括历史的数据又包括当年的数据;统计指标比较多,往往有成千上万个指标.因此这类统计年鉴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城市一般统计指标体系的缺点是:数据太庞杂,没有围绕某一个方面形成专门的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往往是一些常见的指标,无法深入反映一个城市的特定方面发展;中外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不利于城市之间横向比较.因此,城市一般统计指标系统不太适用于本文的研究.

1.2 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专门从现代化的角度测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外用得最多的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度量现代化的11项指标.这11类指标可以分为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两大类.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以下5个指标:人均GDP、农业GDP占GDP总量比重、服务业GDP占GDP总量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6个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例、成人识字率、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英克尔斯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该体系具有其阶段局限性,包含的指标较少、指标体系不包含在现代化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技术等,因此完全利用该指标体系来衡量宁波市的现代化水平是不合适的.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也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由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提出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现代化指标体系、社会现代化指标体系、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经济现代化指标体系除了包括英克尔斯指标外,还纳入了研发指标、进出口指标及信息化指标,这三个指标突出了城市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现代化指标体系在英克尔斯6个指标的基础上,更多地增加了反映社会公平的指标,例如基尼系数等.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人文指标等.

综合分析,目前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指标体系基本都是静态的,无法适应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动态发展;指标体系侧重经济指标,人文指标过少;指标体系中若干指标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有些指标很难衡量,操作性不强.

2 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宁波市发展现状及趋势

宁波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具有了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塑造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宁波北仑港也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港口,并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也应该看到,宁波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与国内一些先进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深圳等相比,仍然有一些不足和发展短板,国内港口城市的建设经验、国际化进程对于宁波市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与国外著名港口城市例如纽约、汉堡、横滨等比较,宁波市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宁波市要与这些国际性港口城市并列甚至要超越这些城市,必须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自己在经济、社会、文化、港口等发展方面有哪些短板,然后才能以之为师、力求超越.

宁波市的未来发展要解决“三化”目标:一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宁波市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过程中,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是宁波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宁波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三是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与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条件下,宁波市需要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重新定位,适应与学习国际规则,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链条中去.

2.2 构建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根据宁波市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本文认为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宁波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现代化原则.现代化是宁波市发展的首要目标,测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本身必须反映现代化特色.第二,国际化原则.宁波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国际化,即城市发展要和国际接轨,特别是要和国际一流港口城市看齐,建立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基础设施环境、社会发展规则.第三,可比较原则.诚然,目前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体系,但为了能够进行横向比较,本文所要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进行相对容易地比较分析,该指标体系所要选取的指标必须在国际上具有统一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指标应该既能体现历史情况又能考虑未来发展.对于宁波市来说,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寻找标杆城市、向标杆城市学习的过程.第四,可操作原则.制定指标体系本质上是由建立经济模型到计量模型过度的过程,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要考虑到指标值应该易于测量,获得指标值的过程不应该太繁琐,把描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变成若干可控制的战略目标或手段,进而成为可供政府操作的公共政策.第五,特色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宁波市所面临的时代背景,突出特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思路可以描述为在一般社会经济统计标准的基础上,突出港口竞争力,来构建崭新的既反映发达国家发达城市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又适应宁波市面向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

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用来评价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该指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由一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的数量应该尽可能少,以便于突出评价科目;(2)各指标不设定权重,我们不能根据主观判断,事先设定各指标在总体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3)通过对比国际港口城市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及咨询专家,设定各二级指标的标准值,用来作对比.

2.3 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满足宁波市发展要求、遵循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这套评价体系主要包括6个一级指标,即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国际化指标、基础设施发展指标、人文发展指标、科技发展指标和港口发展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包含了一些反映该指标的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宁波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增长是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宁波市这样一个与国外著名港口城市经济基础差距依然较大的城市来说,经济增长尤其重要.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总量和结构,参考英克尔斯和国内外现代化指标系统,本文选择了人均GDP、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货运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个指标作为具体衡量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二级指标.

经济国际化指标:国际化是宁波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借鉴世界银行报告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指标设计,选取了直接利用外资占全部利用外资的比重、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外资金融机构数、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占人口比重6个指标作为具体衡量宁波市国际化水平二级指标.

基础设施发展指标: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围绕交通和通讯两大方面设计了4个二级指标,即高速公路密度、铁路网密度、通讯基础设施(固定)、通讯基础设施(移动).

人文发展指标: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核心,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依赖于人的发展,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人为本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因此,本文围绕这一指标设计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生活用电量、每万人口中大学生在学人数、每万人口病床数、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每10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人均绿地面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总共9个二级指标.

科技发展指标:科技发展是区域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宁波市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许多评价体系中科技发展指标都被单独列出来,如《世界银行投资发展报告》中技术和技能是6个主要因素之一,《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科技发展也被列为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专利申请数两个二级指标,其中R&D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趋势.

港口发展指标:港口经济是宁波市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的特点也是从港口城市的角度出发研究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单独把港口发展指标作为第六大类指标,由此设计了6个指标来反映港口的地位和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港口货物吞吐量指标和集装箱吞吐量指标,这两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一个港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4 二级评价指标的简要解释

上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是6个一级指标体系,各二级指标含义如下.

2.4.1 经济发展指标

相对于GDP总量而言,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真实的经济发展情况,因此也更有说服力,对于宁波市而言,其GDP与新加坡、纽约等城市不具有可比性,而人均GDP则可以弥补缺陷;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密度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中国投资拉动意义更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现代化的阶段和现代化程度,尤其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发展更是如此,宁波市致力于成为国际港口城市,第三产业应予反映;货运量有三个含义:一代表某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二表示某地区物流产业发达程度,三显示出此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度和区域经济聚集度;良好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比简单的增加投资更重要,目前情况下,比较好的反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指标就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它较好地反映了企业外部融资的可利用程度.

2.4.2 经济国际化指标

经济国际化不仅是国际港口城市的外在表象和重要特征,而且也是宁波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FDI是评价一个地区国际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是一个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指标,其比值越大,反映出其外贸依存度越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越强;进出口总额作为一个绝对性指标,表示一个地区对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也能反映一个港口城市在国际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占人口比重是东京等城市在描述国际化时所用的指标,没有外国人或仅有零星的外国人明显说明国际化水平低下.

2.4.3 基础设施发展指标

基础设施指标群选取的指标标准是能够促进本地区物畅其流,能够增进本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聚集效益,能够使本地区更快融入国际市场,能够反映基础设施本身发展的要求和信息社会的需要。促进物畅其流指标:高速公路密度、铁路网密度;增进在区域发展中的聚集效益指标:高速公路密度、铁路网密度;更快融入国际市场指标:高速公路密度、铁路网密度、通讯基础设施;反映基础设施发展与信息化要求:高速公路密度、通讯基础设施.

2.4.4 人文发展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生活用电量综合反映出该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和民众福祉;每万人口中大学生在学人数反映出区域的教育文化水平,能够综合反映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每万人口病床数是医疗保健指标,反映了人们获得健康生活的程度,也反映了政府控制与管理环境的能力;每10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是社会安全指标,综合反映政府为居民和投资者创造的最基础的发展环境和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人均绿地面积是生态环境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2.4.5 科技发展指标

拥有先进技术和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也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创造了前提条件.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指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专利申请数反映了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的成果.

2.4.6 港口发展指标

“以港促市”是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基本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宁波港口经济的重要性.根据世界港口测评标准,港口货物年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反映了一个港口的作业规模,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比重、港口国际集装箱航线、每月国际集装箱航班数反映了一个港口的国际化水平,港口资源的区位条件反映了一个港口的发展潜力.

3 宁波市2010年现代化水平测量

根据前面所建立的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宁波市2010年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量,其结果如表2.

表2 宁波市现代化水平(2010)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0年宁波市统计年鉴》《2010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需要通过汇率换算的指标,均按年平均汇率折算;

③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按市区和农村人口加权平均计算;

④指标标准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一是结合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发展水平作为参照;二是结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参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值;三是咨询相关专家学者,获得关于该指标标准值的一般判断.

通过测量,可以发现宁波市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港口发展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著名港口城市的发展水平,但在经济国际化、基础设施发展、人文发展方面依然滞后,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宁波市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影响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

参考文献:

[1]丁文峰.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200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汤柏生.对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主要指标的模型预测[J].浙江统计,2003(1):15-16.

[4]余钟夫,阎勤.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研究[J].港口经济,2003(2):20-22.

[5]余钟夫,阎勤.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研究[J].港口经济,2003(3):8-9.

[6]周炳中,曹晓玲.上海市与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比较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6):44-51.

[7]陈芳,于丽娜,张世明.借鉴国外经验建设国际港口城市[J].天津经济,2006(10):19-21.

[8]钟昌标.从国际港口型城市看宁波港城现代化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1):5-10.

[9]陈长江,周威平.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内涵、特征和指标体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7-36.

Abstract: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Ningbo sets a goal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international port and speeding up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city”. It follows tha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needed to act as strategic control tools.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ingb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port city and identifies some critical weaknesses in the hope that it is helpful to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of Ningbo.

Keywords:Ningbo; international port city;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猜你喜欢
港口城市宁波市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惠东港口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