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基于合肥市4所高校的调查

2013-12-19 02:18龙,刘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武术素质教育

苏 龙,刘 兵

1.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安徽合肥,230601;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利益[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2]。

武术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的教学内容,在继承和发扬中国武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武术教学能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3]。

本研究选择合肥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对其武术教学进行调查,研究武术教学对4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可为广大武术教师和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合肥市4所高校: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2010级和2011级部分公共体育课武术选修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4所高校共发放503份学生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97份,有效率98.7%。聘请8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总体有效性达到87.9%。为使调研问卷取得较好的调研效果,本研究首先在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一二年级中进行小范围预测,调查对象125人,克伦巴赫α值等于0.923,说明问卷信度较高,适合进行大范围的问卷发放。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7.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1.2.3 访谈法

(1)对4所高校的部分武术教师和学生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访谈有关武术教学、体育教学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2) 对安徽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的领导进行咨询,访谈有关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开展提高大学生素质活动等方面情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确定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将大学生文化素质归纳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本文从武术教学出发,根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结合合肥市高校武术教学实际情况,从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身心素质、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五个方面提炼出影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37个因素(图1)。

图1 调研指标

2.2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

2.2.1 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总共抽取有效样本497个,其中男生占53.9%,女生占46.1%;大一占41.2%,大二占58.8%。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男、女生相当。被调查者学习武术的途径和动机见图2和图3。

图2 被调查学生学习武术的途径图3 被调查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

2.2.2 评价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统计发现,整体评价指标均值范围在4.12~6.34。所有37个评价指标当中,思想素质因子的7个构成指标平均数均值为5.177;创新精神因子的8个构成指标平均数均值为5.212;身心素质因子的11个构成指标平均数均值为5.474;道德素质因子的7个构成指标平均数均值为5.231;文化艺术素质因子的4个构成指标平均数均值为5.04。身心素质影响因子在各指标中的均值最高,说明身心素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最大;文化艺术素质影响因子在各指标中的均值最低,说明文化艺术素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最小。

2.2.3 因子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判断,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KMO值为0.965,说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为拒绝原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并非独立,取值是有关的。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各变量共同度都在52%以上,因此,提取的公因子对各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

表1 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

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5大因子总共解释了61.864%的变异,因此,初步认定这5大因子能够解释大部分变量,可以概括大部分信息。

从提取因子的负荷矩阵(表3)分析结果看,第一大公共因子“武术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作用程度”和“对与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作用”、第三大公共因子“对耐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提高的程度”和“武术课程对大学生强身健体的作用程度”上的负荷都很低,所以淘汰掉这4个指标。

表2 5个公共因子主成分列表

表3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因子分析结果

2.2.4 主因子描述性分析

表4 各因子极其构成指标的信度表

从表4可知,5个因子的α系数均大于最小可接受值0.6,说明新产生的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程度较高,内部结构良好,各因子构成的信度都较高。

2.2.5 主因子相关性分析

2.2.5.1 思想素质因子与其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思想素质因子(A)与其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表5):除了“与老师的和谐相处促

表5 思想素质因子A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注:*.在0.01 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进作用(A1)”为0.693外,其他4个变量与思想素质因子的相关系数达到0.827以上,相关程度较高。

2.2.5.2 创新精神因子与其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从创新精神因子(B)与其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表6):“武术课在大学开设的必要程度(B1)”和“武德对学习武术重要程度(B3)”相关性在0.5~0.6之间,“内外兼修对学习武术的重要程度(B2)”和“武术课对吸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程度(B7)”相关系数在0.6~0.7之间,其余均在0.70以上,相关程度较高。

表6 创新精神因子B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注:*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2.2.5.3 身心素质因子与其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从身心素质因子(C)与其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得出(表7):“对自信心提高的程度(C1)”、“对心理健康提高的作用程度(C2)”、“对气质提高的作用程度(C3)”、“对形体姿态改变的程度(C4)”、“对精神面貌改变的作用程度(C5)”、“对身体抵抗力提高的程度(C6)”、“对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C7)”、“对心理适应能力提高的程度(C8)”、“对情绪调控能力提高的程度(C9)”共9个指标与身心素质因子(C)的相关系数在0.70以上,相对较高,可以说明,武术教学与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息息相关。

表7 身心素质因子C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注:*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2.2.5.4 道德素质因子与其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从道德素质因子(D)与其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知(表8):“对扬正气、促和谐的作用(D1)”、“对提高乐于助人作用程度(D2)”、“对提高处事过程中公平公正的作用程度(D3)”、“武术活动对综合能力提高程度(D4)”、“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程度(D5)”、“课外兴趣小组对大学生素质提升程度(D6)”、“对改善整体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程度(D7)”相关系数在0.70以上,相对较高,可以说明武术教学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方面息息相关,其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8 道德素质因子D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注:*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2.2.5.5 文化艺术素质因子与其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从文化艺术素质因子(E)与其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知(表9):除“对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E1)”的相关系数较低外,“对武术其他方面的了解程度(E2)”和“在电视等媒体上观看武术相关的赛事节目的频率(E3)”、“对武术方面的电视或电影的喜爱程度(E4)”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因此,E2、E3、E4这3个指标在文化艺术素质因子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9 文化艺术素质因子E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注:*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2.3 结果分析

2.3.1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由表5思想素质因子A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的待人处事、尊敬师长等意识和行为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在5个影响因子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不是最大。

2.3.2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影响

由表6创新精神因子B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影响较小。

2.3.3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由表7身心素质因子C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可以看出,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是5个影响因子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对其身体状况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影响非常明显[4]。

2.3.4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由表8道德素质因子D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在五大影响因子中仅次于身心素质。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做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和武术中蕴函传统文化的熏淘。

2.3.5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影响

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影响在5个影响因子中表现一般,其4个影响指标主要表现在“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武术知识的了解还有限,校园武术的氛围不浓等。

通过对合肥市4所高校的教师访谈得知,武术教学中大多仅仅是注重套路动作的学习和少量身体素质以及“武德”的培养,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方面很少涉及。总体来说,目前合肥市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在思想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和创新精神方面还有待加强。

2.4 武术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2.4.1 学生了解和学习武术的途径有限

由图2可知,85.9%的学生学习武术的途径来自课堂教学,而其他3个选项总共只有14.1%的学生选择。由图3选择学习武术动机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很有限,只有35.8%和28.8%的人选择了强身健体、兴趣爱好,而对于武术的技击防卫功能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却很少有人选择,可能是严重影响武术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2.4.2 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

通过对合肥市4所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得知,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只有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练习”是日常教学恒定不变的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基本是五步拳、初级长拳或24式太极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科生有4个学期的公共体育课,如果都学习这样的“拳”,实在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3 缺乏一定的武术文化教学内容

目前,合肥市高校武术教学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主要教授套路和散打,虽然这些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武术文化内涵,但毕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武术文化底蕴的积累。

2.4.4 武术教学形式单一

合肥市高校武术教学大多是课堂教学,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从课堂学习的武术知识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有限,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其影响。

2.4.5 缺乏对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传统武术教学大多是注重套路本身的招式教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美”的培养,其实,武术中的“气”与“和”、“形”与“神”、“意”与“韵”、“阳刚”与“阴刚”,散打中的“快速”与“力量”等都是中国传统武术“美”的体现,所以,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增强大学生该方面的素质[4]。

2.4.6 缺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是被动地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也忽视了能力培养,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另外,通过对4所高校的团委或学生处工作人员的访谈,普遍认为本校的武术氛围不浓,同篮球、足球、健美操和舞蹈等协会相比,武术协会参加表演和组织的活动、比赛较少,学生参与实践和活动的机会也较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积极影响,尤其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影响较为显著。

(2)武术教学在影响大学生素质教育各素质构成的具体指标上,“观看武术赛事项目的频率”、“对精神面貌的改变”、“对提高乐于助人作用的程度”等是影响大学生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主要指标。

(3)学生了解和学习武术的途径狭窄,武术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缺乏武术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2 建议

(1)加大校内宣传力度,提高校园武术文化氛围。

(2)优化武术教学方法和内容,活跃武术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可用实物演示情景,用多媒体效果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等来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5-6]。

(3)有效地将武术教学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7]。在优化武术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同时,多开展武术的“第二课堂”教学。

(4)注重对武术课上和课后的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田洁.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76-177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2012-12-20].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396032197360029150-0.htm

[3]马荣.中国传统武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05,25(3):173-174

[4]王国凡,唐世林.武术基础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51

[5]张明强.武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2):68-69

[6]张明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195-196

[7]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3-01-20].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32777.shtml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武术素质教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武术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