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的药店歧路

2013-12-20 14:58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13年30期
关键词:药店奶粉母婴

□ 本刊记者 郑智维

奶粉的药店歧路

□ 本刊记者 郑智维

多数试点地区尚未明确规定什么标准的奶粉可以进药店销售。现实是企业与药店协商决定,愿意让利多者进,而不是靠奶粉质量。

继超市、母婴店、网络电商后,被称为奶粉销售“第四渠道”的药店,近期在多地相继进入奶粉销售实质性的测试阶段。

10月26日起,“奶粉进药店”试点在北京和江苏两地进入全面公共测试阶段。其中,北京市民在医保全新、嘉事堂、金象和永安堂四家连锁药店的5个门店可以购买婴幼儿奶粉。

从明年开始,试点区域将逐步扩大。商务部方面表示,明年春节后,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100个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扩大试点,完成10000家药店的投放。到2015年,再投放10000家,扩大到400个城市。

不过,试点实施一月,销售效果与先前预期相去甚远,也引起一些争议。先前政策支持者推崇的“药品化管理”并不被消费者接受,一些业内人士、专家甚至将其视为“一场闹剧”。

争议之后,是补充细则后继续全面推广?还是放弃药店整顿渠道秩序?“奶粉进药店”政策何去何从,目前已被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试点“满月”

作为北京市试点销售奶粉的5个门店之一,北京永安堂朝内药房内开辟出了一个奶粉销售专区。专区内整齐的货架上,摆放着11个被选作首批进药店的奶粉品牌。

其中,有伊利、蒙牛、飞鹤、三元、圣元、雅士利、贝因美7个国产品牌,以及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4个外资品牌的奶粉。

宽敞而整洁的店内,几位前来购药的消费者来去匆匆,似乎没人注意到身旁陈列货架上的奶粉。据《民生周刊》记者观察,近两个小时内,竟无一人咨询购买。

“销量不好,前来咨询的人不多。有时也能卖出几罐,也许消费者还没有来药店买奶粉的习惯。”店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药店的“闯入”对附近超市的奶粉销售并没产生什么影响。该药店不足百米外就是一家物美超市,熙熙攘攘,挤满购物的居民。在婴幼儿奶粉销售区,不断有顾客咨询、购买,约半小时的时间就售出十余罐。

“一般顾客每次都买两三罐,很少有买一罐的;有些顾客赶在促销活动时,一次就购买好几罐。”销售员说。

“不仅要对奶粉企业设准入标准,对销售奶粉的药店也需要设置门槛。因为药店自身也是良莠不齐。不排除有些药店环境脏乱差,奶粉在此销售,安全根本无从保证。”

“孩子出生已半年多,都是来超市购买奶粉。”初为人父的张林说,周围的朋友也都是在超市购买奶粉,很少选择其它渠道。之前也去过母婴店购买,由于离家较远,感觉比较麻烦。“不会去药店购买,感觉不太习惯,也没必要。”

谈及药店销售情况,北京永安堂医药连锁公司业务部经理张达维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暂时还没有确切的销量统计,但“销量确实一般”。

“与外界关注的角度不同,我们就将其视之为普通商品,和药店销售的其它产品一样管理、销售。”张达维向《民生周刊》记者表达了对药店销售奶粉的看法。

许多奶企对药店渠道的前景表示看好。北京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就明确表示:这是未来奶粉渠道发展的趋势。

此前,合生元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罗飞在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销售渠道方面,下半年希望药房销售点增至1500个,将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发展药店销售网络。

还有一些奶企对此持怀疑态度。“我熟悉的几家奶企在为此事‘头疼’,感觉是进退两难。”北京普天盛道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董事长雷永军说,一方面,感觉在超市、母婴店等渠道外,再开辟一个药店渠道实在没必要;另一方面又担心错失抢占新渠道的机遇。

药店的“安全关”

雷永军认为,超市、母婴店、网络电商,这几个传统渠道各有优势。而奶粉进药店,尚未发现有何优势,恰恰相反,试点中暴露出的劣势确实很多。

也有不少业内外人士对“奶粉进药店”有着很高的期望,认为能够借此解决奶粉安全问题。

目前试点进药店的奶粉究竟有何优势?几位奶业人士坦言:与其它渠道相比,同品牌的奶粉并没有任何质量差别。此外,虽然有药店标榜自己所销售的奶粉比超市便宜;但超市经常开展促销活动,价格比药店要低很多。

据多方渠道了解,“奶粉进药店”的初衷是将奶粉纳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管理之下,从而确保奶粉安全,提升消费者对奶粉安全的信心。

国家食药总局食监一司副司长马纯良曾谈到,将对婴幼儿奶粉参照药品进行管理,重点是对配方和原辅料都要进行备案管理,如果配方或原辅料发生变化,需实行申报;同时,产品的包装和标签要实行备案制度和要求企业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一位药店的经理说,虽然GMP也不能完全解决奶粉安全问题,但如果严格执行GMP要求,一些中小奶粉企业可能就无到达标,面临被淘汰出局。

从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奶粉进药店”执行的仅仅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有专家认为,“奶粉进药店”政策可能要落空,这是主要原因。

此外,什么标准的奶粉能进药店销售?目前多数试点地区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就是企业与药店协商决定,愿意让利多者进,而不是靠奶粉质量。”一位不愿具名的奶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药店方面的说法证实了这种“协商”。张达维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奶粉进药店不需要审批,至于哪个品牌能进,决定权并不完全在药店,而是供货商、奶企和药店三方协商。

“不仅要对奶粉企业设准入标准,对销售奶粉的药店也需要设置门槛。因为药店自身也是良莠不齐。不排除有些药店环境脏乱差,奶粉在此销售,安全根本无从保证。”奶业专家宋亮说。

通过渠道把好奶粉质量安全关,这样的预期恐难以实现。“在流通环节出问题的可能性极小,几乎可以忽略。”宋亮谈到,根据以往的经验,奶粉的问题主要是生产环节、奶源环节。

未来的渠道

上海、广州、西安、青岛、昆明等城市都先后加入了试点奶粉进药店的行列,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规模化的推广。

山西第一个在省级层面制定出台《药店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赵光国表示,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婴幼儿配方奶粉纳入药店进行销售、纳入药品进行监管,在全省11个市确定70家医保定点药店开展试点。

也有人认为,“奶粉进药店”方向没错,但要补充更多的细则。“我们一方面正在积极地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密切关注有关细则的出台,以便将工作准备落到实处。”蒙牛一位人士说。

据尼尔森公司(nielsen)发布的《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数据:相较于2011年,母婴渠道奶粉销售量增长13%,销售额增长23.8%;与此同时,零售渠道销售量下降了4%,销售额增长4.9%。

“专业化服务将是未来的奶粉销售趋势,这也是母婴店等渠道的优势所在。”宋亮说,2009年以后,母婴店等专业化的渠道增长迅速,逐渐超过商超,目前已成为最主流的奶粉销售渠道。

“开拓药店新渠道,不如对现有渠道进行门槛调整。”宋亮说,原有渠道都很成熟,各有优势,但社会资源有限,要讲究效率。最好是能统一一个安全审查的标准,对各渠道奶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此外,对于奶企来说,多一个渠道并不能带来市场需求的增长。一些奶企希望借着奶粉进药店带来的渠道变化寻求转身的愿望难以实现。

“不能将奶粉安全的希望都寄托于药店,更应加强对原有渠道的监管。”雷永军表示,目前奶粉的零售市场比较混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例如,母婴店这个渠道最近几年成长很快,但也是问题的高发区,服务水平有待升级。

雷永军认为,“从奶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判断,奶粉进药店的政策难以推行下去。如果说零销售,那确实是过于绝对化,但绝不会成为一个主流渠道。既不会对奶粉市场产生什么实质影响,也不会对其它渠道产生太大冲击。”

猜你喜欢
药店奶粉母婴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第二十二回 徐大椿防假开药店 梅花鹿显真大巡游
奶粉危机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洋奶粉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