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编

2013-12-20 14:58
民生周刊 2013年30期
关键词:民告官宋家官邸

读与编

读者来信

Letter From Readers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

《民生周刊》第29期往事栏目推出《苏轼遭遇最严苛“官邸制”》让人对中国古代的官邸制有所了解。我想谈谈国外的官邸制。在西方国家,官邸制将职位和住房相挂钩,形成“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官员上台就住,下台就走。总体而言,官邸制可以有效预防住房腐败。西方官邸拥有十分完善的职能,既能够避免官员的福利过高,又能减少开支,还有利于官员的流动。

萨科齐任法国总统期间,一名部长级国务秘书将公务用房给非直系亲属居住,另一名部长拥有两套职务住房。这些事件曝光后,法国修改了有关法律,限制部长级高官的职务住房。

在美国,官邸被视为政府财产,连其中的家具都是。官邸不允许官员租赁给他人,也不允许将大量的亲戚带入官邸居住。一般而言,政府会有“稽核员”记录官邸里的情况,此外,公众也可举报违法使用官邸的官员。如果官员想将官邸占为己有,等同于“盗窃”政府财产,将被罚款、驱离。

官邸制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的官员住房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河南 高荣伟

记者手记

Notes

今年10月末,一封题为《兰州市民状告省、市、区三级政府14案5胜》的邮件引起了编辑部的关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民告官”的案件并不少见,但原告人数多达1102人,一次性起诉三级政府14案,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实属罕见。

于是,调查就此展开。我与同事郑旭来到这场“民告官”风暴的中心村落——宋家滩村。在这个20年前还将去市中心称为“进城”的村子里,我们已经看不到原有村落的影子,甚至已经想象不出这里曾是黄河岸边的一块良田沃土。

自从10年前,被列为城中村改造对象,宋家滩村就开始了一系列城镇化进程。然而,看似兼顾各方利益的“补偿方案”并未获得村民同意,他们开始通过上访等方式表达诉求。当村民发现上访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时,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

宋家滩村村民代表讲述了他们甄选律师事务所的过程,上网查找,亲自去北京考察,甚至提出专业性问题考验律师的水平。

一场“民告官”的法律诉讼,让宋家滩村的村民不容小觑,他们并没有采取极端方式表达诉求,而是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可喜地看到,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觉醒。

将这14起行政诉讼案件拧干后,剩下的是什么?代理律师王优银的话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这实际是一些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过度依赖的结果。”

本刊记者 崔靖芳

猜你喜欢
民告官宋家官邸
山西宋家沟功能食品有限公司
Important edge identific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based on local and global features
岢岚县宋家沟 幸福生活接力跑
Analysis of the decrease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concentration in GaN-based HEMT caused by proton irradiation∗
民告官,这些部委缘何败诉
海外官邸制调查
西方国家官邸制扫描
“中国式官邸”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