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真菌梅花状青霉FS83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2013-12-23 05:45李浩华陈玉婵王磊章卫民
生物技术通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青霉细胞株梅花

李浩华 陈玉婵 王磊 章卫民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 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州 510070)

微生物发酵产物一直是医药上的重要资源,但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开发,筛选新的微生物资源、寻找新的活性代谢产物难度越来越大[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开发药物的重要源泉。海洋真菌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种类多,分布广,而且生活在海洋高盐、高压、低温、低光照、寡营养等特殊环境中,能产生陆栖微生物所不能产生的结构新颖、作用特殊的活性代谢产物[23]。因此,海洋真菌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是寻找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为了发掘海洋来源的药用真菌资源,本课题组对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进行筛选,发现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具有生长速度快、提取物得率高、代谢产物丰富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梅花状青霉的生物活性,本研究拟探讨梅花状青霉FS83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对4种细菌、5种真菌和3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抗菌、抗肿瘤活性物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海洋真菌FS83从南海(106° 30.295' E,10 0.941' N)1 675 m深处的南海海底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得到。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其基因登录号为:JQ034358,菌株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1.1.2 供试菌株及肿瘤细胞株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肿瘤细胞株: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以上菌株和肿瘤细胞株均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1.1.3 仪器与试剂 PYX-DHS电热恒温培养箱,湖北省黄石医疗器械厂;YXQ.WY21-600电热高压蒸汽灭菌锅,广州市华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上海恒益科技有限公司;CO2培养箱(SHELLAB公司)、倒置显微镜(OLYMPUS公司)、酶标仪(BIO-TEK公司)、旋转真空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无水乙醇(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胎牛血清,Gibco公司;双抗(10 000 U/mL青霉素+10 000 U/mL链霉素),Gibco公司;胰酶,Amresco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Sigma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MTT),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菌株的发酵与提取物的制备 菌株发酵:将菌株梅花状青霉FS83接种到PDB液体培养基中,26℃,120 r/min培养7 d。提取物的制备:将菌株FS83发酵产物过滤,分离发酵液和菌丝体,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萃取液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得发酵液提取物浸膏。菌丝体用无水乙醇冷浸多次至提取液基本无色,合并提取液,提取液55℃下减压浓缩至干,得菌丝体提取物浸膏;将两种提取物浸膏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配制成50 mg/mL浓度,备用。

1.2.2 抗细菌活性的测定 细菌活化及菌悬液制备:将各供试细菌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 h,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配制成105-107CFU/mL浓度的菌液。

抗细菌活性的测定采用滤纸片法[4,5]。取制备好的细菌悬液1 mL放入平板中,倒入已冷却至合适温度的LB培养基,混合均匀。用无菌镊子夹取厚度为1.5 mm、直径6 mm 的滤纸片置于含菌平板上,每个菌种设3皿重复,同时在滤纸片上分别滴提取液10 μL,以DMSO代替样品作空白对照,以浓度为200 μg /mL的硫酸卡那霉素作阳性对照,将平板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 h,用十字测量法测量菌圈直径的大小,计算抑菌圈的平均值。

1.2.3 抗真菌活性测定 真菌的活化:分别挑取各供试真菌斜面菌种一小块接种于PDA平板中,28℃恒温箱培养72 h。

抗真菌活性的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6]。取浓度为50 mg/mL的样品提取液0.1 mL均匀涂布到含PDA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平皿中央分别接入直径为4 mm的绿色木霉、黑曲霉、黄曲霉、链格孢、胶孢炭疽菌的菌饼,每处理重复3皿,以DMSO代替样品作空白对照。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72 h,用十字测量法记录菌饼生长直径,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处理组纯生长量/对照组纯生长量)×100%,其中纯生长量(mm)=菌饼生长直径-4。

1.2.4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连续稀释法[7]。提取液按试管二倍稀释法,将细菌用LB液体培养基,真菌用PDB液体培养基按1∶2、1∶4、1∶8、1∶16、1∶32以及1∶64 mg/mL比例稀释,提取液浓度分别为25、12.5、6.25、3.125、1.5625及0.7812 mg/mL。吸取不同浓度的提取液100 μL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00 μL菌液,使细菌的含菌量达106-107CFU/mL,真菌含孢子数106-107个/mL,细菌以LB液体培养基,真菌以PDB液体培养基分别代替提取液作为空白对照组。细菌置于30℃恒温箱培养24 h,真菌置于28℃恒温箱培养72 h,然后于含相应培养基的平皿上划线培养,细菌培养24 h,真菌培养72 h,观察生长情况。以试管澄清,划线培养不长菌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1.2.5 肿瘤细胞毒活性测定 采用MTT法测定[8]。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的NCI-H460细胞、MCF-7细胞、SF-268细胞,用胰酶消化,台盼蓝染色计数,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活力大于95%后,用新鲜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3×104个/mL,将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80 μL的细胞悬液,并设3个空白调零孔,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后,每孔分别加入20 μL浓度为200 μg/mL提取物稀释溶液,阴性对照加20 μL RPMI-1640培养基,阳性对照加20 μL浓度为10 μg/mL顺铂溶液,每孔设3个重复。置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后,每孔加入20 μL浓度为5 mg/mL MTT溶液,37℃培养4 h后,小心吸去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 150 μL,振荡10 min使紫蓝色结晶完全溶解后,用酶标仪测定每孔490 nm吸光值(OD490),取3孔平均吸光值,按以下公式计算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细胞生长抑制率(%)=(1-OD样品组/OD对照组)×100%。

采用SigmaPolot 10.0软件计算对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

2 结果

2.1 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梅花状青霉FS83提取物对4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见表1。结果显示,发酵液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圈直径达16.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均为9.5 mm;菌丝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1 mm、17.3 mm,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菌圈不明显;两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

表1 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效果(n=3)

2.2 对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

梅花状青霉FS83提取物对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见表2。两种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56 μg/mL;菌丝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很好抑制效果,最低抑制浓度为1.56 μg/mL。

2.3 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梅花状青霉FS83提取物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如表3所示。菌丝体提取物对绿色木霉、黑曲霉、黄曲霉、链格孢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菌率达70%以上;发酵液提取物对绿色木霉、黑曲霉、胶孢炭疽菌有一定抑制效果,抑制率均达50%以上。

表2 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提取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表3 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提取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2.4 对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

从表4可以看出,菌丝体提取物对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浓度仅为0.78 mg/mL,对胶孢炭疽菌的最低抑制浓度最高,为3.12 mg/mL,对其他3种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56 mg/mL;梅花状青霉FS83发酵液提取物对绿色木霉、黑曲霉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56 mg/mL。

表4 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提取物对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2.5 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梅花状青霉FS83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试验显示(表5),菌丝体提取物对NCI-H460、MCF-7、SF-268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达80%以上,而发酵液提取物仅对MCF-7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抑制率为84.38%,对细胞株SF-268和NCI-H460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测试,菌丝体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NCI-H460、MCF-7、SF-268的IC50值分别为55.8、62.5、63.5 μg/mL(表6)。

表5 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n=3)

3 讨论

海洋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零星的报道,1986年,Schiehser等[9]从海洋真菌Leptosphaeria oraemaris中分离到第一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Leptosphaerin,使人们认识到海洋真菌是寻找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从中可以筛选到结构新颖、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王书锦等[10]从中国黄、渤海、辽宁近海地区分离得到海洋真菌508株,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lum)、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等,10%以上发酵产物具有抗细菌或抗真菌生物活性;徐宇航等[11]从厦门海域红树、海藻和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24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中,青霉属(Penicillum)真菌有9株,占全部活性菌株的37%。因此,青霉属真菌是发掘新的海洋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已从海洋青霉中发现了不少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代谢产物。如Gao等[12]从海藻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中分离得到两个多聚氧化性类固醇化合物Penicisteroids A和B,其中Penicisteroids A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和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Li等[13]从海洋青霉Penicillium terrestre中分离得到的含氯聚酮类化合物Chloctanspirones A对肿瘤细胞株HL-60和A-549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2和39.7 μmol/L;Zhuang等[14]从一株海洋青霉Penicillium sp. F11中分离得到新的聚酮类化合物Penicillone A对肿瘤细胞株HT1080和Cne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45.8和46.2 μg/mL。

表6 梅花状青霉(Penicillium herquei)FS83菌丝体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n=3)

4 结论

本研究对海洋沉积物来源的梅花状青霉FS83提取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其发酵液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对绿色木霉、黑曲霉、胶孢炭疽显示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达50 %以上,对肿瘤细胞MCF-7也有一定的细胞株毒活性;菌丝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供试的5种真菌均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对3种肿瘤细胞株也显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1] 阎雪芬, 黄丹虹, 代宇博, 等. 海洋真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 2007, 4(3):418-421.

[2] 许实波主编. 海洋生物制药[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 郭跃伟. 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J]. 自然杂志, 2008, 31(1):27-32.

[4] 张伟, 檀建新, 贾英民, 等. 竹叶对食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J]. 食品科学, 1998, 19(4):37-40.

[5] 董金甫, 李瑶青, 洪绍梅. 茶多酚对8种致病菌最低抑制浓度的研究[J]. 食品科学, 1995, 16(1):6-12.

[6] 张兴, 王兴林.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66-67.

[7] 刘胜贵, 李军, 陈富成, 等. 羊耳菊水提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12):3072-3074.

[8] Li ER, Jiang LH, Guo LD, et al. Pestalachlorides A-C, antifungal metabolites from the plant endophytic fungus Pestalotiopsis adusta[J]. Bioorg Med Chem, 2008, 16:7894-7899.

[9] Schiehser GA, White JD, Matsumoto G, et al. The structure of leptosphaerin[J]. Tetrahedron Lett, 1986, 46(27):5587-5590.

[10] 王书锦, 胡江春, 薛德林, 等. 中国黄、渤海、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01):l-5.

[11] 徐宇航, 苟晓铁, 郑忠辉, 等. 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7(2):123-126.

[12] Gao SS, Li XM, Li CS, et al. Penicisteroids A and B, antifungal and cytotoxic polyoxygenated steroids from the marine alga-derived endophytic fungus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QEN-24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11, 21:2894-2897.

[13] Li D, Chen L, Zhu TJ, et al. Chloctanspirones A and B, novel chlorinated polyketides with an unprecedented skeleton, from marine sediment derived fungus Penicillium terrestre[J]. Tetrahedron, 2011, 67:7913-7918.

[14] Zhuang P, Tang XX, Qiu YK, et al. Two new compounds from marine-derived fungus Penicillium sp. F11[J]. J Asian Nat Prod Res, 2012, 14(3):197-203.

猜你喜欢
青霉细胞株梅花
梅花
梅花引
稳定敲低MYH10基因细胞株的建立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稳定抑制PAK2蛋白表达的HUH—7细胞株的建立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非HIV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
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
梅花锁
拮抗扩展青霉菌株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