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蚕种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4-01-13 04:59陈素娟
蚕桑通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蚕种蚕桑杭州

陈素娟

(杭州蚕种场,浙江 杭州 310021)

杭州市蚕种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陈素娟

(杭州蚕种场,浙江 杭州 310021)

蚕种生产是杭州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蚕业曾在杭州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加上2005年以来,茧丝绸行情大幅波动,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使蚕桑产业在杭州经济中的地位下降。面临蚕桑产业的新形势,紧紧抓住浙江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经济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通过加强蚕基种地建设、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手段,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蚕种业竞争力,是杭州蚕种业立足杭州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

1 杭州市蚕种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蚕种生产经营状况

杭州市的蚕种生产由2001年的6个蚕种场,通过停产、兼并、转制成为目前3个蚕种场,其中2个蚕种场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全市年饲养原种8000 g左右,生产一代杂交种16万余张,基本能够满足本市的蚕种需求。蚕种的微粒子病,通过实行桑叶全程消毒等措施,较长时间以来,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从2012年春期开始微粒子病淘汰率显著增加。蚕种经营依照《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严格依法经营,并通过加大《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服务,提高蚕种统一供种率,淳安、余杭等地统一供种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临安、建德等地通过合作社建设,统一供种率回升到70%左右;而桐庐、富阳等地统一订种情况很不理想。目前,全市蚕种统一供种率维持在76%左右。

1.2 蚕种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

1.2.1 生产基础差

由于长期以来蚕种生产效益低,房屋设备、劳动力、桑园等利用率低,人员多负担重,近20多年来政府对蚕种场的支持逐渐减少,导致生产设备和原蚕基地建设滞后。两家刚完成转制的企业虽然放下了人员多的包袱,但仍面临资金短缺、设施落后、原蚕基地不稳的困难。

1.2.2 生产成本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和物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受微粒子病毒威胁,蚕种生产采取全程桑叶消毒;蚕种生产规模偏小,每个蚕种场年均销售蚕种不到10万张,多种原因造成蚕种生产成本增加。

1.2.3 技术人员外流

由于蚕种生产工作劳动强度大,而收入水平不高,导致蚕种技术人员外流不断增加,目前临安春秋蚕业(即原临安蚕种场)的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的28人锐减为10人,杭州天宝蚕业公司(原余杭蚕种场)同杭州蚕种场等多家单位合股成立的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基本上由杭州蚕种场负责技术管理,如何稳定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成为蚕种生产企业的一大难题。

1.2.4 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蚕种生产所需的环境质量下降,有害气体污染事故增多。并且杭州地区工业经济发达,建材企业较多,导致大气氟化物污染加剧。

1.2.5 经营难度增加

由于蚕种经营体制、机制的不健全,蚕种生产和需求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而蚕种和桑叶用途的单一,要确保优质蚕种的供应,势必会造成蚕种的不稳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蚕种生产企业把多余蚕种低价倾销,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了统一供种难度。而在蚕种不能满足供应时,由于没有切实的保障机制,容易影响蚕区社会安定。

1.2.6 原蚕区技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业机构的报酬相对其他行业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转制蚕种场成员年收入在20000元左右。但工作量却是有增无减,而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这点年收入远远不够在本地区的消费,这对从业人员的的工作有较大影响,造成为蚕桑生产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1.2.7 受众对象素质较低

随着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年轻、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兼业化趋势更加明显。而蚕桑生产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季节性强。在农民转移加快,增收渠道拓宽的新形势下,其弱质性进一步暴露;导致妇女、老人成为从事蚕桑生产的主体力量。据杭州蚕种场2012年8月对该场8个原蚕乡镇15个村200户农户782人的抽样调查,从事蚕桑生产的人员为297人,其中妇女比重占50%。从2012年杭州蚕种场原蚕村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看(表1),目前农村中从事栽桑养蚕的都是进厂务工难度大、缺乏经商办厂能力、年龄偏大的人员,其中60岁以上的人员比例高达61.6%;他们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差,守旧思想严重,对新技术反应迟钝,严重阻碍了蚕桑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表1 杭州蚕种场原蚕村从业人员年龄分布情况(2012年)

2 对杭州市蚕种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强化蚕种基地建设,打好蚕种业基础

受杭州的政治、经济、地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等因素的制约,杭州蚕桑产业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因而蚕种需求量也有限,杭州的蚕种生产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并以质的提高带动产业发展,在蚕种基地建设中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蚕种企业本身要加大力度建设好原蚕基地,改善蚕种生产环境。增加原蚕基地硬件投入,建立蚕沙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洗涤消毒场所,根据生产实际制定适应新时期发展原蚕基地的有关管理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稳定、高产、安全的原蚕基地,从而改善蚕种生产环境。

2.2 推进改革,促进蚕种业可持续发展

造成杭州蚕种生产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的、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的、人为的原因,是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反映。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深化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2.2.1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要通过体制的改革和内部机制的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减轻蚕种生产企业负担,发挥全体员工积极性,转变观念,适应形势需要,由过去单纯生产型转变到生产经营上去。要适当分流从事蚕种生产的职工人数,发展其它产业,充分利用养蚕闲季富余劳动力,增加收入,千方百计留人才,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

2.2.2 认清形势,直面市场

要认真面对蚕种供应市场化这一不可逆转和蚕种质量有所下降的事实,蚕种生产企业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和经营单位共同把关,努力提高蚕种质量。

2.2.3 开源节流,加强企业管理

节约成本对任何企业来说不容忽视,要求职工珍惜使用物材料,提高使用寿命,从上至下控制各项开支,艰苦创业,才能提高效益。

2.2.4 加强蚕种经营,提高合同履行率

由于蚕农有蚕种质量、用种时间、品种等多方面的要求,要做到蚕种生产和需求同步,就必须加强计划性,提高合同履行率,使蚕种生产企业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用于提高蚕种质量及新品种研究工作,满足蚕农和茧丝加工企业的需要。

2.3 树立品牌意识,争创优质产品

目前杭州蚕种生产企业已实现全部蚕种品牌化,但各品牌蚕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不大,今后全市应统一蚕种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加大宣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名优农产品的评比,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要强化蚕种生产繁育技术与操作规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努力做好提高蚕种孵化率、控制毒率等质量的重要指标,增强蚕种的市场竞争力。

2.4 加强蚕种市场监管,稳定蚕种市场秩序

要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严格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大查处蚕种非法经营行为。要进一步加强蚕种出库和合格证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区域外销售蚕种的监督,并统一标准结算,防止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秩序。要逐步建立蚕种企业评级标准,展开蚕种竞争力评比,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产品升级。

猜你喜欢
蚕种蚕桑杭州
杭州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