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屌丝”引领消费文化

2014-01-14 17:52郑羽
看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富帅屌丝程序员

郑羽

曾经边缘的“屌丝”群体正在成为中国消费经济中的新生力量。

“屌丝”本是一个蔑称,形容那些收入低,又缺乏靓丽外貌的年轻人,讽刺他们整日待在家里,几乎以电子游戏为业,在工作中不思进取,职业前途黯淡,换句话说,“屌丝”就是Loser的代名词。但随着“屌丝”一词在因特网上的病毒式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个网络新词,他们称自己为“屌丝”更像是一种自嘲,以示与“高富帅”的区分。“高富帅”指那些“成功”、高收入、前途无量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称自己为“屌丝”,“屌丝”也逐渐蒙上了一层现实语境,暗指中国人为生活的苦难正在进行的拼搏、挣扎。

《中国档案》网站的大卫·布兰达发现,过去中国人追求奢侈、高端消费品的购物理念可能正在终结。“屌丝”一词的流行说明,“屌丝”正在成为中国消费者中的主流。中国的GDP增长率在2012年下降到了7.8%,这让奢侈品消费的增长显著降低。英国博柏利(Burberry)品牌的奢侈服饰在该地区的销售增长率从2012第一季度的67%下降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的16%,而瑞士腕表的销售增长率则从2011年的48.7%下降到了2012年的0.6%。

当然腕表销售的降低和中国的舆论环境有关。近年来几次有名的反贪行动中,时尚腕表成为了揭露腐败、使官员下台的关键证据。

中文网站上有一种说法,“屌丝”的职业是“搬砖”,但根据Sohu财经的一项调查,“屌丝”们实际从事的职业反倒令人羡慕。

程序员(97.4%)和媒体从业者(96.9%)中的绝大多数自嘲为“屌丝”。但在公务员中,仅有10%这样认同。“屌丝”大多是年轻人,在20岁到40岁的人群中,超过65%的人自认为是“屌丝”,其中事业初步有成的30岁至39岁这个年龄段中,更是有多达81.2%的人以“屌丝”自居。

不论是“车房”这样的物质需求还是“女朋友”这样的精神需求,“屌丝”都很命苦。“屌丝”中有48.5%的人无房,有68.3%的人无车,而在未婚的“屌丝”中,有67.6%的人没有女朋友。所以,当你遇到一个没车没房,快三十岁了还没女朋友的媒体人或者程序员时,不要犹豫,他一定就是中国的“屌丝”。

其实,“屌丝”们的收入并不算低。收入在6000至8000元的男士和收入在3000元到6000元的女士最喜欢称自己为“屌丝”。而2012年,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仅为3039元,这意味着“屌丝”们的收入水平其实远超社会平均水平。即使在月收入超过2万的人群中,也有超过37.7%的人将自己看做是“屌丝”。

在消费态度上,“屌丝”都看重质量和时尚。只有10%的“屌丝”将生活必需品排在购物清单的第一位,因此,尽管人人自称“屌丝”,却都在尽力追求高品质生活。

调查显示,工作之余,“屌丝”们最喜欢待在家中上网,其中又有81.2%的上网时间用在网络游戏。这样,交际成为了“屌丝”最大的缺点,也许从这个方面着手,能够引发“屌丝”未来的消费热潮。

何况,只有三分之一的单身“屌丝”有女朋友。相当一部分“屌丝”在20岁到30岁之间,正是约会的黄金时间。对于“屌丝”们,社交需求的迫切还不明显吗?

总结一下吧,这些认同“屌丝”亚文化的人逐渐成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独特消费群体。他们购买力不弱,消费态度理性但不落伍。中国追求“高端奢侈上档次”的时代正在过去,而“屌丝”代表的“品质、思考和创造力”的消费文化正在成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流。把握住“屌丝”带来的机会,现在还不晚。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富帅屌丝程序员
2020年程序员依然很吃香
程序员之子
自我矮化症
“高富帅”返乡当“农夫”带领乡亲奔富路
华裔女孩陈明霞:嫁世界最酷的“高富帅”
加班
“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另一种定义
北大发布首份屌丝生存状况报告:长春是最屌丝城市
“屌丝”六儿的快乐生活
屌丝生存状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