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鸦》看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艺术

2014-01-15 01:48闻建兰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爱伦乌鸦首诗

张 磊,闻建兰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作为美国文学象征主义及哥特文学的开拓者,埃德加·爱伦·坡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悲惨的童年经历和多难的成年生活使坡更倾向于以一种不同于艾默生式的黑暗、阴郁和消极的视角来看待他周遭的世界,并把这种认知投诸笔尖。虽然他的天分与才华没有在他有生之年为他赢得鲜花和掌声,他的创作思想却在百年后的今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诗歌创作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曾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爱伦·坡用诗歌抒发他的情感,描绘他的生活。在《诗歌原理》中,他写到,真正的诗必须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感动敏感的心灵落泪,达到美的标准,给读者带来震撼和难忘的感受。现实或者所谓的理并不应成为诗歌必要的组成部分,那种超现实和纯粹的思维活动才是王道,才应该是诗人们追求的极致目标。诗和诗人都要纯粹,关注最终的艺术效果,是否让人一读难忘。在坡的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应该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例如美女之死在他眼中是最有诗意的。美与丑,善与恶,就这样以一种灵动的姿态被他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原则在坡的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反复的印证和体现。爱伦·坡的美学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诗歌创作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乌鸦》的形式与结构

坡认为一首诗的长度很重要,一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既能够叙述内容,又让读者可以一次读完。辞藻不用华丽,要求创作语言的精炼和简洁,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坡把一首诗的行数上限定位100,而《乌鸦》经过他十年的反复修改和打磨,最终以108行的长度与世人见面,基本符合了之前的期望。本诗由十八个诗节构成,每个诗节都是统一的六行。整首诗由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也凸显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感。

二、《乌鸦》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创作重点除了形式和结构,还包括一系列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了作品的本质。首先是象征手法。考虑到作品需要呈现的感伤和阴郁的气氛,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乌鸦作为众人熟知的“不祥之鸟”的传统象征被作者用作诗中最重要的象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关于乌鸦的象征,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媒介,传递了诗歌叙述者内心的悲伤、绝望与失落;还有人认为它就是代指死亡。经历了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和寂寞,诗中的男子十分渴望与妻子的重逢。但具有死神象征意味的乌鸦给出的答案将他彻底拖向了痛苦的回忆深渊,不能自拔。当然,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象征元素,如:帕拉斯神像、风暴、午夜等。

其次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把不详的乌鸦以拟人化的手段描述成死亡的使者。诗中指出这只大鸟来自幽暗、阴森的冥府,有着漆黑的羽毛和阴郁的眼神,极好地渲染了气氛。乌鸦叩响房门的声音把青年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惊醒,查看看了几次均无所获,而后突然飞入房中,落到了象征智慧的神像上,仿佛一位先知一般,向青年传递讯息,增添了这首诗的神秘色彩。

三、《乌鸦》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的听觉效果非常突出,全文大量地使用了 “ing”音的反复出现,给人一种回声的感觉,如:“napping, tapping, hesitating,dreaming,expressing”等。因此“ing”这个音是这首诗的主要语音特征之一 。反复朗读后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类似回声或回响的听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虚幻、缥缈、鬼魅的氛围和效果。

诗人娴熟地运用了多种押韵手法,如行内韵、头韵、尾韵等,与扬抑格进行巧妙的结合,体现了韵律的美感。这种扬抑格格律的使用使诗歌听起来清脆、响亮,波德莱尔因此评价说《乌鸦》的“浑厚的三重韵像忧郁的丧钟一样响亮”。该诗的忧郁基调不仅来自三重韵,还与诗人大量使用头韵和腹韵有关。运用不同的音节特点,体现了主人公或消沉、疲惫,或半梦半醒的状态,极为传神,让人印象深刻。“0:”韵的复现增强了整首诗的内在联系,环环紧扣,节奏紧张,触及人的灵魂。这种似哭似哀叹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青年无法言表的悲伤之情,极具艺术感染力。

《乌鸦》可以说是坡的代表诗作 ,为他赢得了文学地位和公众的认可。该作品呈现了诗人对诗歌的全部理念。无论是形式结构、语音、修辞还是韵律上,都看得出诗人的精细打磨之心,为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1] 张鹏. 爱伦·坡哥特小说的唯美主义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1) .

[2] 张亚梅.爱伦·坡的诗歌艺术[J].时代文学,2008(05) .

猜你喜欢
爱伦乌鸦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小乌鸦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乌鸦搬家
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