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愫生:爱比恨更有力量

2014-01-16 08:49新华
分忧 2014年1期
关键词:继母慈善文化

新华

梦想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李愫生,原名李钢,常用笔名李愫生、雪侠。1980年7月出生于河北邯郸一个小镇的医药世家。家族几代人都是行医为生,在当地很有名望。可是到了父亲这一代,却从了商。1991年底,母亲因肺癌去世,家道也开始中落,内向的李愫生沉浸在书籍的世界。

中学时,李愫生读的是寄宿学校,由于成绩优异,李愫生担任了多种职务,学科代表、板报组长、文学社团负责人、团委委员等,并且以“雪侠”的笔名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成为名盛一时的校园作家。

几年后,16岁的李愫生远离故土,孤身到郑州求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这一去便是十七年,后来他定居在了郑州。1997年,李愫生参加了由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举办的公关培训班。这是一个教会他公关礼仪和策划创意的地方。多年后的今天,陷入回忆中的他仍有无限感念。这是他在大千尘世里、人生阅历中,所经历的第一所社会大学和驰骋职场前的第一个演习台。李愫生相信自己一生都会得益于这一年间所接受的最好、最职业的公关、策划、创意训练。

培训结束后,表现出色的李愫生被省城一家知名广告公司聘为文案策划。在学业与工作兼顾的同时,李愫生从不忘记丰富自己的积累。他阅读书籍的范围也广了起来,各种杂书,他都会看。思想是无边界的,李愫生成长为一个有深度和理性的青年。后来,李愫生为了扩大自己的视野,还在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做过兼职,尽管那家广告公司要提拔李愫生为策划总监,他还是辞职了。

游走在都市文化里

李愫生一直在寻找文化与市场的平衡点,想把文化与经营、策划联系得更紧密一些。2000年下半年,李愫生从一位文化界的朋友那听说河南省文联的一家文化类杂志要改版,需要人手。当时,出版界还没有一份辛辣、幽默风格的都市文化刊物,李愫生拿着厚厚的策划书和该杂志主编长谈了一次,思路不谋而合。

仅仅因为对文化事业的挚爱,也有主编对他的赏识,李愫生和该杂志走到了一起。对当时只有20岁的李愫生来说,在那样一个体制内的省级事业单位,或许一切发展太快,或许他还太年轻,一些谣言传来,有人说他是某领导的亲戚,有人说要敲掉他的工作,还有人怀疑他的工作能力,但李愫生工作没多久就成为了该杂志的主力编辑和策划者之一,一切流言不攻自破、风停水止。

极其偶然和戏剧性的是,2000年10月24日,李愫生作为全国最年轻优秀的儿童诗人被邀请参加了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海燕出版社、《儿童文学》杂志和《中国少年报》社主办的“全国儿童诗人2000年太行诗会”,或许是峰回路转,这给当时刚改版、一切都是空白的杂志带来了转折,会上作家、名流众多,李愫生获益匪浅。

2001年7月,李愫生和河南信息广播电台《流行风音乐坊》栏目合作推出了“中国歌曲排行榜”,实施媒体互动、强强联合策略。该节目每天推荐一首来自于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优秀候榜单曲,经由读者听众投票的方式,每月选出10首上榜歌曲。为此,李愫生还组织成立了艺术俱乐部。该活动同样搞得精彩纷呈,风生水起……他是属于想一出是一出,做什么是什么的那种男子。温文尔雅的外表下,写满了聪慧。这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过后,他为自己在省出版界和文化界赚足了盛名。

李愫生在河南省文联这家杂志一直工作了十年。从杂志的改版创办,从黑白到胶印全彩,他付出了很多心血,还组织策划了众多文化艺术、明星活动,也因此结交了一些文化娱乐圈好友。

为了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想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2011年9月,身为杂志常务副主编的李愫生,停薪留职,离开了河南省文联,去了现在所在的某家出版集团。

李愫生想用自己的文化娱乐资源,真正地做一点事情。除了文化出版,李愫生联系了上百位明星艺人,做青春公益行。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冠军总决赛”活动中,李愫生与《人民日报》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石英先生,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李东平,著名演员电视剧《水浒传》阮小五扮演者张衡平,一起被隆重聘请为全国总决赛评委及颁奖嘉宾。在活动期间,连续数天,李愫生带领大赛选手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去烈士陵园向红军英魂献花,为贫困学生爱心募捐,参与众多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因为善心与爱心,李愫生被聘请为“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大赛”终生评委与爱心大使。

这些荣耀对如今的李愫生来说只是过眼云烟。李愫生说:“做慈善不代表你有钱,没钱一样可以做慈善。”这些年,从事媒体出版、写作、明星文化演出的李愫生做了不少善事,他还常常召集一些文化圈、企业圈朋友一起,赴边远贫困地区了解情况并进行捐助。

2012年1月,李愫生和几位朋友远赴云南看望捐助的五个贫困家庭。行程中,李愫生听说当地有一名75岁的五保老奶奶居住环境极其恶劣,就决定和朋友们一起给她重建房子。“老奶奶的房子已是危房,四处漏风。她没有亲人,平时生活也很困苦。我想在她晚年时,尽自己的一份力圆她住新房的梦。”

近年来,从失学的孩子到四川地震后的小孩,李愫生没少捐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看孩子们吃我们带去的零食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心痛。当时他们很多人都不吃,塞到书包里,等着回家和家里人一起分享。有的孩子吃了果冻,会把小碗和包装纸舔了又舔。我每次去看望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心里就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也深深感到,光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微不足道,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我不想只是把钱捐到什么组织,我要亲眼看到这些钱的用处,就像我每次都会给孩子们带糖吃,我喜欢看他们边吃糖边笑的感觉。滴水汇成汪洋,做慈善的人多了,受苦的人就少了。”目前,李愫生和朋友们一起正在筹备的“百位明星-青春公益行”,还有他今年继续担任评委的“2013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大赛活动,他希望能带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帮助。

有爱,生命才能欣欣向荣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经历过家庭童年变故的李愫生,也早已原谅了家人。回忆起那时,继母经常和父亲吵架。李愫生对家、对人生充满了不安全感。家里除了爸爸、他和妹妹,又多了继母带来的哥哥和弟弟。复杂的家庭关系,迫使他必须面对。他度过无数个思母成痛的夜晚。但心底最深处的善良,让他原谅了他们。

1999年春天,因为家里的矛盾,继母带过来的弟弟因一时赌气,服毒自杀,没有抢救过来。那时,距离哥哥和嫂子的婚期还有10天。继母悲伤欲绝,要和父亲离婚,哥哥婚也不结了,要带着继母离开他家。李愫生被叫了回去,家里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继母怒气冲冲地要父亲承担罪责。看着孤独苍老的父亲,李愫生发现原来他一直很在乎他。为了父亲,他跪在继母面前,祈求她的原谅,求她不要离开,他愿意做她亲生的儿子。在亲友的劝说下,事情终于平息下来。

在那一刻,李愫生已经不再是小男孩。忽然之间,他就谅解了父亲多年的苦楚。继母在他们家丢失了一个儿子,这是她心里的刺。李愫生想弥补她,拼命地对她好。

2001年参加工作的他,工资并不高,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其他都补贴给了家里。为了让继母开心,他还经常给继母买吃的穿的,带继母出去旅游散心。他一直觉得,他们家欠着继母一个儿子。虽然,有时他也很累,也脆弱,但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善良。

2004年,继母因为多年前的胆结石手术不成功,后遗症并发,在送去医院的路上,腹部每隔一会儿就会绞痛难忍。继母的亲生儿子为了省钱想带继母去条件不算好的医院看病。李愫生当即大怒,斥责哥哥:“不用你出钱。再换医院,你觉得咱妈还能撑住吗?”看着痛得面色发白的继母,眼含泪花,他只想让继母早点住院,先止住痛再说。继母在郑州住院近两个月,李愫生不分昼夜,精心伺候。继母终于被他的真心彻底感化。继母想起以前欠他的,一直觉得对不起他。然而,他释然一笑,劝继母千万别放在心上。

时至2013年,一直在做慈善的李愫生,觉得首先要爱家人,才能真正爱别人。如果家人你都做不到宽容、慈悲和爱,对朋友、陌生人,你能做到真正的爱吗?因为对家人的爱,李愫生从小家更理解了大家,也更懂得了对生命和社会的爱。

李愫生而今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觉得素食可以清新人的肠胃和心境,而肉食让人变得浑浊。只有素口,才会素心,这是他的人生态度。素心才使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真和善良,使他赢得了众多知心朋友,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字。李愫生觉得,用爱照见的是爱,用恨照见的也是恨。

一个人的爱再大也是有限的,只有叠加各方的爱才能让爱充分发散。随后的日子里,李愫生将继续文化与慈善的双行力量!人生起起伏伏,从空无一物的大学生,到现在定居都市的白领,再到文化与慈善的践行者,在时光的沉淀里,李愫生那些受过的苦和痛,终于开成他人生璀璨的花。

猜你喜欢
继母慈善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爱从不卑微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