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忙坏卡梅伦

2014-01-20 17:37张腾
看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招商引资卡梅伦英国

张腾

“在英国投资的朋友们,请再多投一点吧!还在思考投不投资的朋友们,来我们这里看看吧!你将受到最热烈的欢迎。”说出这番话的不是哪个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地方官员,而是英国首相卡梅伦。

首相来招商

2013年12月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在访华前,一个名叫“英国首相”的非实名微博吸引了公众的眼球,粉丝数量迅速上升到50万。“英国驻华大使馆”对“首相微博”的转发证明了微博主人的真实身份:“大!Boss!来!微!博!了!”

卡梅伦此前还特地参观了在伦敦展出的“中国古代绘画名品特展”。卡梅伦在高中时就学过完整的艺术史,因此,展览的策划人对卡梅伦的评画竖起了大拇指:“懂画”。卡梅伦还在唐宁街十号招待了几名学汉语的英国学生,专门向他们学习了“英中友谊”四个汉字的写法。

果然,卡梅伦访华后多次高调亮相,在上海与马云玩起了“自拍”,在浙江则给吉利汽车当起了车模——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出现在了资讯传播最迅速的信息平台——卡梅伦的微博里。

追踪卡梅伦访华前后的轨迹不难发现,卡梅伦来华的所有亮相都与一个目的有关,那就是招商引资。

卡梅伦代表团的商贸味儿很浓,百余位来自英国商界的领袖人物将此次卡梅伦的商务包机挤得满满当当:空中客车、劳斯莱斯、英国石油、巴克莱银行、利物浦大学、英国商会等企业和机构的大佬们都位列其中。

卡梅伦本人则毫不讳言:“此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英国公司来评估中国的巨大市场,并为英国迎来更进一步的投资做准备。”卡梅伦本人对中国偏爱有加。有消息证明,16年来,卡梅伦为访华最勤快的英国首相,平均每1.75年就要访华一次。他执政期间,中英两国之间的英镑-人民币的互换协议,总互换金额高达2000亿美元——类似协议是七国集团中第一个签署的。英国媒体评论道:“这将大大提高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其实,自打卡梅伦上台以来,英国的外交部就有发展为“贸易招商局”的趋势。外交部的官员们成了引资专员,只不过他们的雇佣方是英国政府,个人简介的头像边上打着米字旗。

对于英国而言,中国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卡梅伦政府成立后不久,曾定下中英双边贸易额到2015年突破千亿美元关口的宏大目标,而现在中英贸易额已经从2009年的39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631亿美元,看来实现目标只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卡梅伦很欣赏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大规模投资于很多领域,而且成效斐然。在不断地吸引投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哪些地方我们缺乏竞争力,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加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与中国进行合作。”

为了配合招商需要,卡梅伦还敦促政府放松对重要外资国的签证要求。由于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消费在2012年超过了1020亿美元,对中国商旅人士放松签证的计划也赫然在列。对此,英国财政大臣曾评价卡梅伦政府:“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比英国对投资更开放,尤其是对来自中国的投资。”

卡梅伦执政下的英国招商成效斐然,2010年中国对英投资总额为3.3亿美元,同比增加达71.9%。而2011~2012年,中国对英投资项目达92个,创造或保障了2166个就业岗位。

招商窍门

卡梅伦为招商引资频频出招。近年来,来自海外的投资数额巨大,而且多是一些夺人眼球的项目。

例如,曾毁于二战时期的水晶宫将被重建,伦敦东郊废弃已久的皇家码头将被出资10亿英镑改造,著名的劳合社大厦也被中资企业买下。另一些引人注目的投资则通过收购完成,如英国顶级游艇品牌和高档轿车最近都换了新东家,属于“中国品牌”了。

而完成这些可观的招商项目,卡梅伦不仅在外是“推销员”,在国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海外投资人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和中国一样,英国也开始设立各种各样的“开发区”,专门吸引国外投资。利物浦开发区甚至直接收集了2000家世界各地跨国企业的基础资料,并把他们作为招商的重点,直接向这些企业寄送有关英国的信息材料。其中,来自亚洲的投资成了英国吸引的首选目标。

伦敦专门设立了一家名叫“第一中心”的组织,帮助外商了解伦敦信息。虽然这个组织的服务对象全部为英国的私人企业,但经费却全部来自卡梅伦政府。在伦敦之外的英国大城市,卡梅伦也设立了一些地区性的外商咨询机构。如“北英格兰发展公司”,其设立宗旨就是收集各方信息,吸引国际公司投资北部郡县。

这些机构不仅收集本地人口、交通、劳动等信息,还积极收集国内其他城市的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政府力量的介入,这些官办的咨询机构能够通过大使馆、律师事务所、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各种渠道,将信息传到潜在的或有意向的投资者手中,实施对客商的信息轰炸——一旦发现有投资意向的外资企业,咨询机构也能够保证比较高的成功引资率。

在项目选择上,英国注重较大型、能够提供较多岗位机会的产业项目,直接吸引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英国也很重视项目的并购式投资,如英荷壳牌公司的并购活动就为英国带来高达1000亿美元左右的外资,占英国全年吸引外资的一半左右。但这种方式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极其有限,因而英国企业更倾向于采用直接吸引外资。

近年来,英国招商引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吸引制造业回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英国的制造业向亚太地区流失,本国则以发展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但当前,由于国内缺乏能够在不稳定的金融浪潮中稳定经济的产业,英国开始寻求在服务业之外重新平衡英国经济,因而开始热衷于吸引制造产业回归。相对于欧洲大陆而言,英国仍然使用的英镑持续贬值,成为欧洲对外资更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如英国政府支持业界提出的“纺织产业振兴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通过设立服装加工厂创造20万个工作岗位。英国咨询公司认为,当前在英国高端服装制造的成本比中国更低,消费者仅需21英镑就能买到一件本土产的高档男式衬衫,而中国货需要近30英镑。endprint

卡梅伦政府吸引制造业的侧重点其实不是和中国直接在低成本领域竞争,而是旨在吸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正如英国一家玩具制造业业主所说:“相比中国,英国的领先之处在于其能够创造具有创新性和精心设计的产品。英国创造的产品更具有可持续性,能够带来更好的经营业绩,并建立更强大的品牌价值。卡梅伦政府发现了这一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潜力发掘,我想这是政府得以成功招商引资的秘诀。”

中小企业有话要说

然而,在一片为首相吸引投资的叫好声中,也有英国厂商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随卡梅伦出访是最好的通行证,你有机会介绍自己。卡梅伦在中国非常尽力,他自称是英国的推销员,并为此感到自豪,如果你需要他的帮助签下订单,他会很乐意这样做。” 卡梅伦访华时,英国一家公司的CEO库克这样称赞首相。

但库克同时认为:“我认为贸易代表团的重点应放在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上,而不是让那些巨头们享受舞台的中央。在这次出行中,安永有机会办很多活动,而高盛的人也得以高谈阔论。这并没有错,但我认为,对于亟需投资,有着创新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大。”

与其他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大企业不同,英国经济对中小企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他们也是英国经济的真正支柱。“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它们是经济的命脉,代表着英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着力培养中小企业。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库克说。

不过,大企业仍是英国招商引资的主力。就以中国为例,“中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数目多达58个,这些企业都有在海外投资的实力。英国政府需要他们的投资。”库克说。库克记忆中的数字实际上已经是2012年的。按最新的统计数据,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的数目已达95家,总营业收入超过10000亿美元。

大企业看重英国广阔的市场环境。虽然偏居欧洲一隅,但英国是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五位的国家,本土有66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更能延伸到拥有3.75亿人口并在不断扩大的欧盟市场,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总和。而且英国有2800万适应性强且技能高超的工人,具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也很完善,这些也是吸引大规模投资的有利条件。此外,对于华人投资者来说,约有25万华人在英国生活的事实也是英国招商环境的一大亮点。

只是,这些企业投资时更为注重的都是分量、比重都很重的大项目、大企业,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机会就相应少了。

但对于有技术却缺少资金来源的中小企业,投资正是他们真正寻求的。库克说:“我非常渴望来自中国的投资,此次中国之行让我目瞪口呆,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尽善尽美的城市和企业。我相信,来自这里的投资一定会让我的公司获得更快的成长,并开拓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

英国工党领导人埃德·米利班德也表示,英国在工资方面并不具有和亚太国家竞争的优势,营造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才应当是英国招商引资的趋势:“卡梅伦应该鼓励在技术和科技等方面与中国竞争。鼓励小企业发展,帮助年轻人实现就业,支持国家真正的财富创造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卡梅伦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