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2014-01-21 22:17陈开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景区

陈开伟

(西昌市林业局,四川 西昌 615000)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陈开伟

(西昌市林业局,四川 西昌 61500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旅游;发展

工业文明在带来极大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危机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能源消耗已成为严酷的现实,令人苦不堪言,人们在患得患失的同时开始思考生态文明问题。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它强调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生态文明与旅游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旅游业也必须实现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旅游应当是一种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其生态文化的内涵是深邃的。生态旅游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生态文化价值观,焕发旅游业的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人们生态意识日渐增强的背景下产生的概念。它是指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中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取得的生态进化水平和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和延伸,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模式,表征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1]。生态文明实质上暗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相应的生产技术也会实现飞跃,尤其是注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生产开发;二是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三是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也应上升到新的水平,人应当具备生态文化价值观念,重视生态文明行为。因此,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体现出生态环境变化下的发展需求。

生态文明与旅游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休闲生活的渴望,开阔眼界,放松心情,体验异域风情,美妙的旅程往往令人流连忘返,这种旅游过程实际也是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旅游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的影响,并加速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思考;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相关政策、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更加为旅游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转型,提升旅游品质,赋予旅游活动更多的文化内涵。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2]。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当前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1.发 展生态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旅游活动直接作用于生态环境,各地旅游景区不仅具有风光特色,而且不少景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而旅游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例如,每年的黄金周都会给旅游部门以及各地景区带来巨大压力,不仅景区承载游客的能力有限,而且超负荷的游客量更是直接给景区环境带来污染,“黄金周”俨然成为“垃圾周”,这一问题揭示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既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随手乱扔垃圾,同时也体现出旅游管理的欠缺,如垃圾处理不到位,旅游景区节能环保设施建设不足;另外,游客在旅游时,诸如践踏草坪、损坏花木、刻字留念等不良行为屡屡曝光,“中国式旅游”已给国家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纵观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景观破坏、自然资源破坏、能源消耗、隐性消费等早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既能推动节能环保建设,也能带动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由此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2.发 展生态旅游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这是我国首次将生态文明独立成章载入报告。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当代人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挽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而且这种生态文化意识的增强也必将会造福子孙后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节假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景区的资源消耗、垃圾处理是否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旅游消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约束,旅游活动是否注重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都是生态文明的体现。旅游业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真正使旅游活动成为一场生态文明活动。

3.发 展生态旅游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旅游业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地域间的不同特色造就出强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仍不乏一些地区只看到短期效益,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片面追求“硬开发”,忽视环境保护和后续管理等,由此造成了森林面积的锐减、野生动物的消失、石漠化荒漠化、江河湖泊的污染也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短期的经济效益是以牺牲人们现有的生态环境,甚至是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态环境为前提,那这种经济效益的取得就是得不偿失的,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长远,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开发建设举措,为生态旅游铺平道路,进而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经济效益,维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

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不拘一格,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开发潜力巨大,这也是生态旅游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体现。

1.湿 地生态旅游

湿地公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可以依托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通过湿地公园的方式展现陆生和水生动植物的自然风采。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范围跨度大,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各有特色,不同的季节走进湿地,感受到的自然生态立体景观也各不相同。湿地公园能够充分保留地区原有的自然风貌,尊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创造天人合一的清新感受,诠释了自然、生态、亲水、和谐的内涵,充分展示出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巧妙融合。例如,天津宁河七里海地区的湿地公园可以将景观欣赏和钓螃蟹活动结合起来,既能使人在亲近大自然旖旎风光的同时,又能感受钓蟹和品蟹的乐趣;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堪称候鸟王国,能让人享受到湿地公园特有观鸟、赏鱼的难得体验;川南胜景,西昌邛海湿地公园一步一景,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爽的气候条件,吸引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在邛海湿地不但可观赏鸟类,还可互动体验划着小船在曲径通幽的湖道中缓慢前行,聆听两岸啁啾的鸟鸣声,沿途欣赏波光粼粼的水面下鱼儿在水草间嬉戏,水生植物在微风中婆娑摇曳,蝴蝶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翩翩起舞,鸥鹭在宁静的湖面上自由飞翔,此情此景,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2.森 林公园生态旅游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人口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目光投向城郊地区,其优势在于地域广阔,开发空间大,适合植树造林、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开发建设,因而森林公园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群工作压力大,远离大自然,甚至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森林是巨大的天然“氧吧”,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则为人们提供了有氧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无论是欣赏婀娜多姿的植被森林,漫步在花草丛中放松身心,还是从事网络游戏CS现实版的丛林野战,都别有一番风味。

3.农 业生态旅游

当前,“农家乐”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生态农业旅游则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是将农业观光、农田体验、果实采摘、科普教育、餐饮娱乐融为一体,使人们在旅游中深刻体会到农业生态带来的无穷乐趣。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农药超标更是屡见不鲜,因而无公害农业基地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群在节假日走进绿油油的菜地,亲自参与体验辛勤种植的愉悦,采摘无公害蔬菜果实,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并从中学到科普知识,旅程可谓其乐无穷。

4.文 化生态旅游

每个旅游景区都经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足以带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地理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都是旅游活动中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旅游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脱离文化的旅游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狭隘的。巧夺天工的设计、独具匠心的雕琢、空灵深邃的意境、古往今来的沉淀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文化生态旅游的价值,特别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令人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四、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举措

为推动城市各种形式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1.生 态价值观的社会宣传

生态文明观既包含自然科学的规律,也包含人文科学的精神。生态文明观的性质决定了生态文化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在更深层次上发展生态文化,使生态文化不断升华,更能启发、引导、鼓舞人们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事业中[4]。这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过程,需要在社会范围内开展广泛地宣传,弘扬生态文化,进而使人们重视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尊重自然,在旅游过程中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地宣传生态旅游文化,倡导低碳旅游、健康旅游等生态旅游方式,详细介绍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其中的不利因素,将有助于人们看到生态旅游在节约能源、保护人类所共有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转变自身的旅游观念,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同时,这种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也需要面向企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改 革景区经营模式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景区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经营模式在能源使用、垃圾废物处理、服务管理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旅途过程在内都容易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积极实现从传统经营模式向绿色模式的转型刻不容缓。首先,景区建设应注重低碳环保,生态旅游景区在设计上应尽量保持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避免过度开发。景区住宿环境建设应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注意隔热保温,使用节能灯具、电器,减少对能源的耗费,酒店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游客在景区旅游时应使用节能交通设备,如自行车、电瓶车,或者步行;景区垃圾废物处理应采取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其次,景区应推行绿色营销。传统旅游经营存在严重的隐性消费问题,随着《旅游法》的修改,旅游营销方式也应顺应生态文明的发展,善于引导人们合理消费,通过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原生态产品,可有效地实现从隐性消费向真实、自愿消费的转变,游客也能真正从中受益。最后,旅游相关企业应规范管理,合理安排旅游路线,科学设计旅游活动内容,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3.加 强科技创新

生态旅游不仅倡导绿色、健康旅游,更需要借助先进技术的支持来实现这一目标。旅游景区应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景区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并善于对节能环保工作进行科学评价。例如,在台北坪林低碳旅游景区设置了我国台湾地区第一个“碳减量计数器”作为活动的精神堡垒,在游客每一次低碳之旅活动结束时,导游会引导游客前去按下活动减碳计数按钮,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较减少的二氧化碳[5]。旅游企业应随时关注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实施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要在我国生态旅游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4.政 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鼓励生态旅游开发。对于积极从事生态旅游设计、开发、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例如,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牵头制定政策框架,实施生态旅游重点工程建设,树立行业典范。其次,政府部门应针对旅游行业企业低碳、环保要求制定统一的标准,对旅游过程中的交通、餐饮、住宿和消费等进行严格的生态等级评价,同时也能带动人们加强对节能环保旅游的认知,辨认符合生态旅游标准的旅游产品。最后,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生态旅游发展中各主体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旅游企业行为,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五、结语

旅游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给人以无尽精神享受的过程。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切实把生态旅游作为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而文明也有着不断进步的阶梯,生态文明必将是一个更高的文明阶段,需要每个人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造就更美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更是生态环境造福人类的保证。

[1] 李应军.再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文明战略[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6(01):120-124.

[2] 夏华丽,刘雪珍,曹诗图.论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开发研究,2013,(02):73-76.

[3] 袁骅笙.建设生态文明茂名 铸造绿色旅游品质[J].南方论刊,2013,(02):31-32.

[4] 刘怀如.发展生态旅游的生态文化理论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5):71-75.

[5] 周荣华,郭 凌.低碳旅游:实现生态旅游的一种有效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2,28(6):140-142.

[6] 李纯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的新拓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5):88-91.

[7] 史俊刚,谭益民,姚晓英.绵阳市森林旅游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1-13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logic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Civilization

CHEN Kai-wei
(Forestry Bureau of Xichang, Xichang 615000, Sichuan, 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major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dea, mode and path of development.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on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f l ects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s in various forms and with great potenti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city, China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cological values of propaganda, refor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ode,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appropriate support and guida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F592

A

1673-9272(2014)04-0012-03

2014-04-16

陈开伟(1974-),男,四川西昌人,西昌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建设与保护。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摘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