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海无涯乐作舟

2014-01-21 06:34曹文千
关键词:愉悦音乐教育兴趣

曹文千

摘要: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愉悦;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54-1

一、把握年龄特点——“乐”中启发

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在11岁至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音乐课堂上学习的那些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地将兴趣转向能够满足他们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在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经过认真删选过的优良的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趣。

有优美音乐旋律、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渔舟唱晚》;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其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像描绘美好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手拉手》,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给未来一片绿色》等等。

二、趣味切入——“乐”中获知

趣味故事巧导入: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再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器乐演示趣味合作: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课堂上学会使用一些小型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和演奏,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同学们练习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趣味歌谣巧记乐理知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单凭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愿意听、乐意记,教师必须把死知识变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展开联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如在讲授五线谱时,发现学生容易记错音名的位置,我编了个有趣又容易记忆的歌谣教给学生:“五线谱、五条线,高音谱号起二线,下加一线C调do,四个间上有张脸(face),F、A、C、E(fa、la、do、mi)。”这样边写边讲,学生边学边记,音名CDEFGAB与英语课上初学的“face(脸)”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声情并茂趣味歌唱: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学生求同的时候,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进行唱动结合教学,化难为易,使各项技能互相促进提高。

如果单纯地教唱歌曲或者欣赏乐曲,长期下去学生难免会感到单调、乏味,改变些教学方式,就依然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歌曲教唱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让学生用笔杆跟着钢琴音乐或CD范唱轻轻击拍(或拍手、捻指、拍腿、跺脚),既可以训练节奏,又可以增加气氛,一边还可以哼唱乐曲的旋律,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节奏、力度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学生将歌曲内在的感受带动身体的律动传播情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分组进行分部练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现音乐艺术魅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先进的有效手段,它通过音像把音乐的艺术形象直接表现出来,科学地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它把传统的教师个人讲述、谈唱变为丰富多彩的视听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激发力。我常常开发和设计富有个性化的课件,一方面借助电影等综合艺术的表现力,通过视听同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揭示教学命题,反复再现,使教学效果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扩张其艺术感染力。如在安排学生欣赏民歌时,可以使用投影仪,显示与该民歌有关的民族乐器、服饰以及地域风情等,播放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影片片段,同时播放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感受音乐。可以设想:当教师从中选取学生喜爱的歌曲教唱时,学生将是如何兴致勃勃地和教师密切合作进行这项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创新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愉悦音乐教育兴趣
高职语文教学中审美理念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让幼儿遨游书海尽享阅读的愉悦
语文教学中高效愉悦课堂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