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分层 活用书 铸实效

2014-01-21 06:33李宝华
关键词:历史素养教科书

李宝华

摘要: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具有层次性,可分为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内容性质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教材《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为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教科书;分层意识;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58-2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以北师大版初中教材《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为例展开论述。

一、客观史实

客观史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发生的历史,其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具体性,经得起史学家的检验。客观史实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都以此为基础而展开,因此抓住客观史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

学习客观史实,首先要确定教材内容中哪些学习内容是客观史实,例如本课中以下内容即属于客观史实的范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又如:“l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爆发)

然后揭示客观史实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本课中的三个客观史实间具有这样的关系: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政治上的腐败,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根据三个客观史实之间的关系,形成如此知识结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再后采取有效的记忆方法,牢固记忆这些客观史实。例如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采用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等关键词加强记忆,亦可以编成顺口溜进行记忆:“香港岛被割占,赔款两千一百万,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还要协定关税。”

最后通过研读有关历史史料,深化对客观史实的理解。例如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虎门销烟,教师可以选取以下三则史料:

材料一: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材料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买烟肠胃皆煎熬。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

由材料一可以看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逐年激增,对中国的危害不断加深。材料二的《炮子谣》分析了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具体危害:损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掠夺人民的财富,大量白银外流。材料三是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对鸦片的认识及态度,显然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动外销,这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和肮脏。通过对上述三则材料的解读,帮助学生认识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性、紧迫性与正义性。

二、历史叙事

历史叙事是后人对过去发生历史的主观叙述,其中增加了作者的合理想象和推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本课中以下内容即属于历史叙事:“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牟得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对历史叙事内容的学习,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客观史实。例如上述历史叙事中包涵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等客观史实。

然后精选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对历史叙事的有关内容进行体验、探究,并形成历史认识,提升精神感悟。为学习上述历史叙事,笔者选取了以下二则史料: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一半,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材料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仍占据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通过对二则材料的分析、探究,我们知道: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抵制了英国的经济扩张。在此背景下,英国开始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

三、历史认识

历史认识即指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包括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历史规律、历史意义等。分析历史原因、总结历史规律,须强调其全面性或多样性,并指出其分析视角。

例如本课中以下内容即属于历史认识:“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首先应引导学生联系虎门销烟的客观史实;其次可以研读有关史料,体会与感悟。

四、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由于人的主体意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对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所做的评价有可能出现差异。教科书中的历史评价则体现了编写者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等因素。

学习历史评价,首先要知道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如本课中以下内容即属于历史评价的范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其次,明确评价视角。上述历史评价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阐述了《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最后理解评价结论所依据的史实。上述历史评价则是依据《南京条约》的内容作出的。“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科学灵活地使用教科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需要培养学生的分层意识。首先要对教科书中的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进行准确的分层;然后根据每一层次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当然所有层次的学习都需依托教科书和经典史料来完成。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分层意识,铸造高效历史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教科书式(双语加油站)
藏起来的教科书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鼓励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素养
课堂内外提高学生历史素养能力的三种途径
培养当前初中生历史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