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4-01-21 06:35黄伟
关键词:创造能力培养途径信息技术

黄伟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本文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创造能力;信息技术;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64-1

〖HJ4p〗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同时,信息技术课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等优点,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于这种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

这里的创造潜质是指创造的目标、创造的意志、创造的精神等。巨大的动力来源于伟大的目标,创造的目标是创造行为的内在原因,是直接的推动力量。而创造的目标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来源于造福人类的伟大理想,这些都是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创造的意志是创造的条件和保证。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能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创造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个人如果有了创造精神,他就不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多疑善问,具有批判精神,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勇于创造。这些是在信息化时代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创造潜质的培养。

〖BT3〗二、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是推动创造顺利进行的兴奋剂,是构成创造行为、创造志向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选修部分的“小海龟logo编程”一课的导入阶段,我说:“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给每一位同学赠送一个学习伙伴,它就小海龟!它会听从你的命令,在电脑上画出漂亮的图形!”然后,我仅用三分钟的时间,示范编制出了一朵漂亮的花朵和一所好看的小房子。学生对小海龟logo程序的功能如此强大,而且操作简单感到十分惊讶,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为下面的编程知识教学铺平道路。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认为,创造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创造性思维即思维的创造性,是指4个品质:一是流畅性,思维敏捷,这是表现出创造性的基础;二是变通性,思维灵活,能够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精密性,思维严谨、慎密;四是独创性,思维独特,能够使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获得新颖独特的创造成果。创造性个性包含在一般个性中,但是不等同后者,仅是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有4个品质: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以上思维特点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龙芯电脑教材《画多边形》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出示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胜利发射、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最后成功返回地面的图片。精彩的图片,激情说明,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时,我利用卡通形象“机器猫”出示了一幅关于太空探索的想象画。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上的物体分别是用什么画图工具画出来的?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自己探索尝试,有的在书本中找寻,有的在小组内讨论等。在展示中,学生讲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得到的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那自信的表情是多么的灿烂。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定理,运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不要在教学中把每一个内容都讲解得十分详尽,一览无遗,而是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让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了幻灯片的知识后,结合5.12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我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学生:请你们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制作一个纪念5.12大地震,体现全国人民团结互助的幻灯片。学生们在学习小组内对任务进行分析商讨,及时进行分工,有的上网查图片,有的查相关报道,有的找寻视频,有的进行幻灯制作……学生在充满着挑战的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进行教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利用上,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环节。实践证明,有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巧设练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武器。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培养途径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