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孩子找到习作灵感

2014-01-21 06:36王燕
关键词:激发情感积累素材作文

王燕

摘要:在农村,生活的局限性导致孩子们缺乏写作的素材,而家庭教育又大多依靠爷爷奶奶,部分孩子的情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收集素材,引导、激发学生正确的情感,利用身边的事物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积累素材;激发情感;利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65-2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无从下笔,无事可写,特别是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到的人和事有很大的局限性,以至于写作文时往往感到脑子里空空的,不是言之无物,就是胡编乱造,难免有假话、空话、词不达意的现象出现。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一、改变农村学生在习作中缺乏素材、无事可写的现状

农村的孩子生活圈很小,很难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而能为他们讲一讲外面世界的父母更多地在为生活忙碌,无心与他们交流,还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只有家中的老人与他们说说话,所以这些孩子大多观察能力弱,缺乏想象力,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更多的是从电视媒体中获得,但由于缺少正确地引导,所以往往出现一些偏差。于是乎,这些农村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最头疼的便是无材料可写,课堂上常紧皱眉头冥思苦想,作文写得空洞苍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习作自然言之无物,其实生活浩如烟海,写作材料取之不尽,重要的是教师要知道学生留心观察,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而厚实的生活基础。

1.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为学生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植树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医院、养殖场等;组织学生开展拔河、跳绳、踢毽子、讲故事等文体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活动过程,激发真挚的情感,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作文素材就会多起来。

2.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观察本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便于学生随时观察,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观察本,把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深的内容随时记下来。为了开拓学生的观察思路,可以组织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观察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多样。日积月累,每位学生就有了一个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材料库。素材变多,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不加束缚,就会克服作文选材上的千篇一律,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3.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同于之前所说的收集本),因为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作文的语言还是手法,如果只是看别人写,跟别人学,不自己动手,就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哪怕一开始写流水账,只要写自己的文章,就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生写完日记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人总有一种表现欲,适时地满足这种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评日记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相继发言,互相评论,即使是对内向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评讲日记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二、教会学生写感情真挚的文章

写出真实的自我,抒发真挚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真情实感被人们从文章中排斥出去了,取而代之是高大而空洞的主题、崇高而虚假的立意。于是学生写作文时,总是用一些虚假的话来装饰文章,用以表示立意的高远。一写到面对困难挫折,就会想起那些英雄伟人,然后被激励被鼓舞,于是乎战胜困难,其实,这些言语并非自己所想,而是别人所说的主流话语。这样的语句充大量斥着学生的文章,作文雷同、虚假、做作,难以体现一颗纯真的童心。其实,只有真实的心灵颤动才是美丽而感人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从中寻找写作的冲动,勇敢地再现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作文才能展现真情实感。

1.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现在的不少学生对新事物不热情,对弱小、不幸者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淡薄,这是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意心智,我们读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绘风景,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有抒发父子间的人间真情,有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还有赞美之情和厌恶之情……那么教师在指导写作文之前,不妨先让学生想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是对某个事物的喜爱还是厌恶,是对某个人的热爱、感激、思念还是憎恨,是快乐还是忧伤,是欣喜还是愤怒,是赞美还是藐视,当学生确定要表达某种情感时,就能写出自己心中的话了。

2.用联想和想象来激发学生情感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火一样的激情,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在比较中更能感悟作品所营造的美的境界、美的氛围,从而更能达到与作者感情的共鸣。通过品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现作品中的画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作品感情的领悟。

3.开展情景式作文教学所谓情景式,就是指教师提供具体生动而有一定内涵的现场情景,学生以此为材料作文。让学生在这个情景提示的空间里,尽情去想象发挥,构思作文。利用这些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景材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指向和广泛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叙述事实,抒发情感,有感而发。从学生的作文构思来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想象从班级扩展到学校,延伸到社会,构思新颖,立意高远,即富有创新意识,又实现了真实表达。

4.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发现捕捉人间真情让学生多写随笔之类的小作文,养成表达真挚情感的习惯。学生们自行选题,组织材料进行语言表达的小作文,没有主题和体裁的限制,这是学生抒写最真心灵的载体,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学生只要不是抄袭,只要能交上作文来,能有东西可写,就应该表扬他,尤其是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

三、利用教材教会学生写作

1.仿写以课文为依托,学习准确运用词语,学习表现方法,学习结构布局等等。如在教学《石榴》这篇文章时,着重剖析了准确描写颜色的妙处。课堂上的品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在他们稚嫩的笔下,流淌着对生活的一份真切的体验。

2.改写文体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诗人的背景,明白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优美的文笔写出自己对诗词的了解。在诗词的推动下,学生的视线穿越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体会了别人的情感,将千百年前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作文有素材有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写。

3.改换内容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要明确的是必须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合理改写。如在上完《蒲公英》一文后,可以设计让学生写一写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落地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学生体会到蒲公英的失望、后悔、痛苦、无能为力的情感,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顺利地就写下了蒲公英种子的经历。

总而言之,不管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学习写作文都是一件困难的事,虽然农村孩子遇到的困难更大一些,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可以在有农村特色的生活中体验生活,写出风格。我们所掌握的素材是有别于城市孩子的,我们的很多情感是城市孩子所无法体会的,那我们就可以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来。作为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缺少素材缺乏感情的问题,放飞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经过长期的习作练习和积累,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做水平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发情感积累素材作文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谈谈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