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自省 勤思于业

2014-01-21 06:36黄丽
关键词:方法指导作文教学

黄丽

摘要:笔者以一节作文指导课为例,分别从课前、课堂上、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写作方法,并通过多次的对比指导修改,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过程反思;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67-2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些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这节课我的基本思路是感受细节描写魅力——教师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自己修改——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效果——再次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体会细节描写方法的具体运用——再次修改。

下面我就详细分析这节课的得失:

一、课前反思

在得知要上这样一节公开课的消息之后,我做了充足的准备,首先是积极选材——从中学生目前的实际写作水平来看,突出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学生知道写什么,可是具体怎样写、怎样写好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参看学生们的作文,我认为初三的学生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将一篇记叙文写得夺人眼球,细节描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堂作文指导课,我就将教学内容落实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细节上。

在精心准备好课件以后,我分别在三个班级上了这节课,但是每上一遍之后,总会觉得教学内容不尽人意,再根据课堂效果和同事的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修改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认知水平似乎也在进步。很多专家说好的老师是在不断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一堂好课也是在反复试上的过程中磨炼出来的,对此,我觉得特别赞同!

二、课堂反思

1.导入环节——精心导入 激活课堂

我原来的设计是直接用作家巴尔扎克的话点出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但是在磨课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导入效果很不理想,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反复地琢磨、讨论之后,我将导入做了如下修改:

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

片段一:他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教堂的钟声响了十二下,他站了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

片段二: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智深)

片段三:他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范进)

片段四: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

以上四个细节描写的片段均出自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成功的细节描写对写活人物的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找了这样一段对人物的描绘:“他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样子长得挺滑稽:高高的个子,两条腿瘦得像两根火柴棒;一张长长的脸已明显可见些许皱纹;一笑起来眼睛就变成一条细缝;他还留着狮子一般的卷发,并且精心染成了一缕缕黄色。哦,对了,他最擅长翘起‘兰花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细节判断出这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李咏,然后我将李咏的图片放出来,果然带来学生一阵会意的笑声,这堂课就开始活了起来。

我觉得一堂好课就像一篇好作文一样,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端,本堂课的导入我觉得较为成功。

2.教法指导——精讲细品 把握方法

虽然感受到了细节描写的魅力,也有了想用细节写活人物的愿望,但是如何去写就需要教师的详尽指导,因此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具体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是具体的方法指导:

我秉持“课堂指导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原则,进行了如下的方法指导:

我教给学生的第一个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是多追问:步步细追问,放慢原过程。

在教授这一方法时,我选取的是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过月台帮我买橘子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比较作者修稿前后的两个片段,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到作者正是通过对父亲过月台的动作进行了步步细追问,放慢原过程的细节描写,令读者深切感受到父爱至深的形象,达到令人潸然泪下的效果。

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因为这是课本中的内容,并有修改前后的不同比较,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基本能掌握这种方法。

教给学生的第二个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是添角度:精选细微处,丰富情与景。

第一个方法是仅仅对动作进行细化,而这个方法是建立在前一个方法的基础上的,选取的是《童年的朋友》中对外祖母的细节描写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作家高尔基对外祖母的深情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等多角度的细节描写达到的。

我可以在这个环节多举几个具体例文,让学生先充分感知细节描写对于丰富情景的作用,然后再让他们就用这个方法对一个作文片段进行修改,才能真正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我教给学生的第三个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是巧修饰:用词细雕琢,修辞巧使用。

这一方法是建立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的,选择好了动作、神态、衣着等多角度的细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怎样用合适的词语润色细节,达到让人物活起来,打动人心的效果。给学生的例子是“在我即将入睡的时候母亲走进来照看我,我感觉她看我的眼神特别温柔。”endprint

这个画面本意是想表现母爱的温馨,但是画面内容太单薄,读者也无法体会到母爱的温柔。

做细节修改之后的描写内容如下:母亲的眼睛轻柔地端详着我,我分明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摸,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这样的修改的确能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温馨。

同时我注重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达到这样效果的原因:即作者抓住了细节描写,并且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对细节进行了修饰,而这位作者就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这是一篇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这样的提示无疑是告诉学生们:你也可以做得到!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写好细节的自信。

三种方法讲解完毕,再做一个方法总结,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接下来就是习作修改,我选择的是本班学生较有代表性的作文《谢谢你的爱》中“妈妈送我上学”和“妈妈在晚上端牛奶给我”的两个片段。

……

在课堂点拨这一板块,我觉得教师一定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适时点拨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量点拨是教师千万不可一言堂,应该还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品味、吸收的时间和空间;适度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虽然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但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作文教学更是一个漫长的积累和进步的过程,教师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指望一蹴而就,只能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进行一步步地计划性指导。

我在本节课上基本做到了把握这“三适”,但是在适量点拨这一环节因为限于课堂时间,做法嫌急躁,没有还给学生充分思考、品味、吸收的时间,总体感觉学生对于这三个细节描写的方法虽有感知,但仍处于较为被动的接受状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能依靠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一点点的渗透。

三、课后反思

第一,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作文指导课其实是最能考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课,因为作文现场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其实是不能匹配的,更多的时候看教师如何进行现场指导,尽管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我还是感觉现场指导不够完美,这其实是提醒我要不断进行知识补充,深入研究课堂。磨课和评课是极好的促进方式。

第二,转变观念,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本堂作文课较为成功的就是导入部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作文评改部分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也就在评价中得到展现和提升。

第三,要深化方法指导,就要还课堂给学生。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能是“鱼”,而要是“渔”。道理虽然简单,做好却不容易。就象我这课堂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来进行,虽然尽量还课堂给学生,但是时间仍然不足,学生在这节课上并没有深入的情感体验。要想让学生课堂展示活泼有序、精彩纷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关键还在于有计划的方法指导和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寻找每节课的优缺点,尽量让每节课都能展现出更多的亮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作文教学
论学校工作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