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组合作学习推向纵深的几点思考

2014-01-21 06:37刘德海
关键词: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刘德海

摘要:本文从紧抓问题设计,打造高效课堂;采用科学分组,调动学习兴趣;明确任务分工,提高合作效率;评价恰当及时,激发探究热情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生物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学习推向纵深。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生物课堂;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0-1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模式,以充分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合作”的手段,真正实现“小组合作讨论”的高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从而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然而,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足,笔者就如何推进生物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紧抓问题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探索,疑问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因此,课堂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高质量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分离定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血型是遗传的,那么一对血型是A型和B型的夫妇,他们有一个O型的孩子,这个孩子是亲生的吗?需要做亲子鉴定吗?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亲代的性状能传给子代?学生兴趣很浓,小组讨论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本来难讲的章节在学生讨论交流下竟轻松解决了。之所以成功在于问题设计能针对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不断激发他们产生新的疑问,进行新的思考,从而把课堂讨论推向纵深。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口,紧抓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把课堂一步一步推向纵深。

二、采用科学分组,调动学习兴趣

科学分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分组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人人参与学习、参与探索、参与讨论,实现共同进步为目的,因此,小组成员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合理。不少教师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看似尊重学生的自主,实则容易拉大小组间成绩、能力的差距,性格活泼的小组课堂表现会很积极,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而性格内向,成绩平平的小组很容易出现不敢发言而冷场的局面。笔者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就考虑到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有男生有女生,有善于言辞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有成绩优异的也有基础较差的,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因此科学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性别差异、能力差异,还要选择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担任小组长,组织讨论,归纳汇总。

三、明确任务分工,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只分组不提要求的课堂是形式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只有任务分工明确,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失。任务设计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要有梯度性,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的安排学习任务。任务浅显,失去讨论价值;任务过难,又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分析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按照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实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2)如果在性染色体上,又有哪几种可能?第一问相对较简单,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范畴。而第二问就有一定难度,笔者假设了三种情况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讨论,在模拟探究过程中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恰当及时,激发探究热情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而言,经常性的批评、打击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让学生失去自信,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然而,有效地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过程的探究欲望、对结果的总结欲望,在教师的肯定与赞美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要多样,要真正地激励学生。当遇到学生的理解有偏差,不能很直接地判定错误,要及时指出不足,引导他从知识的分析中得出新的认识,锻炼其思维,使其形成探究与创新的欲望;当遇到学生因胆怯发言声音偏小时,老师可以用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给他以无声的激励与支持;对于基础差但有其他专长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发挥长处,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比如,在生物课堂上,有个学生善于绘画,但因基础差,课堂很少主动发言,笔者每次讲到需要绘画图解的知识时,都会鼓励他上黑板画图作画,并对他寄予肯定性的评价,久而久之,我发现他学习生物的兴趣比之前浓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唤醒学生,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才能把我们的课堂真正推向纵深。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