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故事

2014-01-22 18:17冯帅杜冬
西藏人文地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兽皮达卡尘土

冯帅+杜冬

“看!珞巴!”

越野车猛刹车,干燥的峡谷里卷起大片尘土,遮掩了前方那两个小小的身影。我们跳下车来,冲进尘土里。

这是2012年的夏天,我们在从隆子县城通向斗玉珞巴民族乡的途中,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前来交易的“境外”珞巴人。

两个人,短发,被峡谷里干燥的风吹得睁不开眼。年长的那位系着紧细的绑腿,夹克里套着红色的长褂,球鞋上破洞处被女人仔细地缝补过。另一人背着上大下小的竹篓,竹带勾在额头上,年轻,手插在裤兜里,嘴唇干燥,破胶鞋。

两人都挂着木鞘的腰刀。竹背篓里是几把木鞘短刀,一张完整的兽皮,整齐叠好,还能看见锋利的脚爪;此外还有一两只赤红的螃蟹,在小竹笼里早已困厄而死,外壳发脆。

他们要去哪里?没有人会说他们的珞巴语,年长者伸出食指向前:“达卡坡!”他们徒步翻越雪山,前进的方向是隆子县的卡波村,那是伟大的城,是鞋、藏刀和衣服之城,是永恒的峡谷之风所推动之城。他们的兽皮和珞巴刀会在这里交换为希望。

“达卡坡!”他们向前走,消失在峡谷的另一端,衣服单薄,小腿有力。

他们依旧遵守和喜马拉雅山古老的约定,走在最高的商道上,年复一年。珞巴人说,天地原本是一体,直到天对地说:我们必须要分开,才能养育子女。于是一把长刀割开天地,只剩一条脐带相连,在吼叫声中,人类和虎的始祖诞生了。

猜你喜欢
兽皮达卡尘土
《现代畜牧兽皮》正文书写规范
很久以前,我们穿什么?
尘土里的光
水上集市
着急回家
孟加拉船只“罢工”
一定要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