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柑桔周年供应的若干建议

2014-01-23 06:09王小花伊华林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熟期中熟鲜果

文/王小花 伊华林

在我国南方广大柑桔产区,从事柑桔生产是众多果农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截至2011年底,我国柑桔栽培面积达220余万hm2,年产量约2 900万t余,双双位列世界第一位[1]。柑桔类别、品种繁多,不同的柑桔品种具有不同的风味,除了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外,不少柑桔品种还具有优良的观赏价值[2],备受消费者青睐。不过,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除个别产地外,目前我国柑桔生产还远未能实现周年供应。因此,根据我国柑桔的产业基础、生产规模及其产业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推动我国柑桔周年均衡供应,对于推动我国柑桔产业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原因

导致我国柑桔生产不能像苹果等水果一样实现周年供应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品种结构和比例不协调,熟期相对集中;生态条件限制及尚不成熟的设施栽培技术;还无法通过采后处理及保鲜技术调节余缺;销售系统和物流体系不够完善,柑桔产品滞销现象严重等。

二、应对措施

一是调节品种结构和熟期搭配,促进均衡供果。从品种结构看,我国柑桔以宽皮柑桔为主,其产量约占柑桔总产量的71%。橙类占16%,柚类占12%,其他如杂柑、柠檬和金柑等占1%。从熟期结构看,以中熟品种为主,早熟与极早熟、中熟、晚熟与极晚熟品种种植比例约为1∶8∶1[3],鲜果供应期较短,且主要集中在10—12月。其中,9月开始有特早熟与早熟温州蜜柑零星上市;10—11月中熟温州蜜柑、柚类、椪柑、南丰蜜桔和本地早桔等大量上市;12月至次年1月普通甜橙、脐橙、蕉柑、沙糖桔、金柑、岩溪晚芦,以及春见、不知火等杂柑批量上市;2—3月有部分晚熟杂柑相继上市;夏橙的上市时间则集中在4—5月;而6—8月则几乎无鲜果上市。可见,调整优化我国柑桔品种结构是促进周年均衡供果的必要手段。尽管育种工作者已经选育出许多早、晚熟柑桔品种,但大面积种植的依然多是中熟品种。原因是早熟、晚熟品种产量或品质等综合性状与中熟品种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而技术要求及生产成本又高于中熟品种。因此,一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进行品种选育,如采用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挖掘野生柑桔种质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柑桔种质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熟期搭配种植。2008年农业部发布的《2008—2015年中国柑桔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对各区域柑桔熟期调整作了详细规划。如重庆云阳以东、湖北秭归以西地带建设优质晚熟脐橙及杂交柑桔生产基地,实现6个月均衡采收;赣南、湘南以及桂北地区,力争实现10月至翌年3月有脐橙鲜果上市;浙—闽—粤柑桔带重点发展外向型优质早熟温州蜜柑、椪柑,适度发展晚熟宽皮柑桔、柚类及杂柑类;鄂西和湘西地带,多发展早熟宽皮柑桔;云南等特色柑桔生产基地,可发展极早熟或极晚熟柑桔品种。

二是推行设施栽培,突破生态条件限制。柑桔设施栽培除温室、大棚等高级设施外,还包括地膜覆盖、避雨棚及树冠覆膜等简易设施栽培。通过设施栽培,人为影响柑桔生长环境,从而调控柑桔成熟期,缓解柑桔过于集中上市而导致的供需矛盾。目前,柑桔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是促成栽培和延后栽培。促成栽培技术通过控制设施内的气温和土温,促进柑桔成熟期提前。比如温室栽培,不仅可以使柑桔萌芽期提前,缩短果枝抽生期,还能缩短果实发育的第二阶段[4]。延后栽培则是通过温室、大棚、覆膜等设施来避免柑桔在成熟挂树期间遭受冬季低温冻害和雨水伤害,使柑桔品质提高并挂树延迟采收,拉长鲜果的市场销售期[5]。在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采用简易的地膜覆盖和树冠覆膜技术,进而延迟柑桔采收时间。

三是运用采后处理及保鲜技术调节余缺。一方面,通过采后商品化处理及保鲜贮藏等技术,可以部分扩大柑桔鲜果供应的季节差,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我国柑桔主栽品种比较单一,大量果实同期成熟给柑桔贮藏、运输及销售等后续环节带来的压力十分巨大。从采收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果实很容易因贮藏处理不当等原因,失水或腐烂等而降低或失去原有的商品价值。因此,采后商品化处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各产区建立相对完整的柑桔清洗、精选、分级、打蜡、防腐处理及包装等现代化采后处理体系,可有效减少果实失水,清除或抑制果实表面微生物生长,减少贮运过程中的果实腐损率。另外,应该严格按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柑桔采摘,因为不当的采摘方式造成的果面伤口,正是采后病原菌侵染的通道之一。另一方面,要加强柑桔鲜果贮藏保鲜能力建设。我国柑桔主要采用的贮藏保鲜方式有简易贮藏保鲜、冷藏保鲜和留树贮藏。前两者是最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但存在病原菌发生率和果实腐烂率较高的问题;留树贮藏则较大程度上受到了生态条件的限制。生物保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及保鲜的目的。例如,龙超安利用酵母菌类拮抗菌(34-9)抑制柑桔采后贮藏过程中的青霉病、绿霉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6]。但是,由于人们对拮抗菌的安全性等问题存在疑虑,生物保鲜技术多数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未真正走向产区应用。

四是完善销售系统和物流体系。目前,我国柑桔产业存在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销售网络不健全和采后处理及加工环节薄弱等诸多不利因素。柑桔生产中“品种以宽皮柑桔为主、熟期以中熟品种为主”的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转变,10—12月柑桔集中上市的结构性过剩所导致的短期恶性竞争、产品滞销等问题[7],依然会持续较长时期。果农面对销售困难、售价持续低迷的现实时,生产积极性必然受挫。这就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为农民建立起辐射范围较广的柑桔销售系统,充分发挥政府和合作社的指导与服务作用。与此同时,柑桔物流体系也存在诸多缺陷,突出表现为柑桔流通企业发展滞后,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柑桔物流由分散的主体各自运作,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导致上下游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整个物流过程信息链被阻断[8]。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引导作用,制订相关解决措施,如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将分散的柑桔果农组织起来,彻底改变“大而广的外部轮廓,小而散的内部结构”现状,形成完善的销售系统和物流体系。抓好采后处理设施建设,强化信息网络,让果农全面、及时地把握柑桔鲜果供求信息和市场动态,并且参与到供应链中。积极发展柑桔加工产业,努力扩大柑桔及加工品出口,开拓销售渠道。

影响我国柑桔周年应市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劳动力流失、果农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农村的信息化程度及道路等公共交通建设落后等。能采取的措施也还有很多,比如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财力、智力等方面的作用,为果农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和技术保障;柑桔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能充分发挥果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关部门对柑桔生产大户适当奖励,激发果农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等。总之,要实现我国柑桔鲜果周年供应,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广大果农的积极实干。

[1]沈兆敏.我国及主产省市区柑桔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果农之友,2013(2):3-5

[2]何丽波,龙岳林,熊兴耀,等.湖南地区柑桔类植物景观资源的分析及配置模式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3,43(5):60-62

[3]陈仕俏,赵文红,白卫东.我国柑桔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2008(3):21-24,32

[4]王振兴,彭良志.柑桔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09(1):57-60

[5]黄国林,肖远志,李健权,等.柑桔设施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南农业科学,2013(15):123-125

[6]龙超安.酵母菌的分离、筛选以及对柑桔保鲜的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7]章胜勇,祁春节.我国柑桔鲜果滞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75-83

[8]邓军蓉,祁春节.供应链环境下我国柑桔物流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2009(2):50-52

猜你喜欢
熟期中熟鲜果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冰温结合塑料盒包装对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对桂西北春、秋季播期的响应
江西省2017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早熟与中熟棉特点比较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11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